第A01版:头条要闻
下一版4
 
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纪念平顶山市关工委成立30周年暨 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会议召开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 深化对外合作交流
打造摩托车加工出口基地
寸草报春晖 日记传孝道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15年12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寸草报春晖 日记传孝道
——退休教师孔庆连用爱反哺患病母亲
 

“其实半夜里娘有一段时间是醒着的,看天花板,看墙壁,目光不再灵动而是极其缓慢地移动,看哪里都是大半天。有时夜里娘哼哼哈哈着玩耍一会儿,或者偶尔叫我的名字。”

“我们夫妇细致入微地侍奉着娘,品味着有娘的幸福,珍惜着娘一切的一切,因为每天都可能是她的最后一天!”

…………

年过六旬的孔庆连用千余篇反哺日记记录母亲的晚年生活,感染了身边人,无声地传递着人间真情——孝道。今年11月,她被评为鲁山县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一波三折,母亲再也站不起来

“今天是农历十月初三,娘摔倒致残整十二年了,不能下床也两年了,现在我开始记日记,记下娘的吃喝拉撒睡及用药求医情况,以及娘说的傻话、趣话、梦话、小曲儿等。”

——2008年10月30日

今年64岁的孔庆连出生于鲁山县张良镇,上有哥哥、姐姐,下有一个妹妹。她和丈夫张国强退休前都是鲁山县实验中学的老师。

1996年之前,家里的生活平静幸福,父母虽年过八旬但身体健康。母亲缠过的小脚走起路来颤颤巍巍,但她不愿拄拐杖,每天带着重孙女满村转悠。

孔庆连记得很清,1996年农历十月初三,小雨,哥哥在老家房子上修屋檐,母亲站在院里看。突然脚下一滑,她摔倒在地,不能动弹。哥哥把母亲送到乡卫生院,医生诊断是右腿股骨颈骨折。家人又把母亲送到了解放军第一五二医院治疗。

经过近3个月的治疗,母亲基本痊愈,出院回家过春节。

1997年农忙时节,哥哥一家去地里收油菜,母亲到院里喂鸡时再次摔倒,右腿股骨颈再次断裂。

考虑到母亲的情况,家人和医生商量后决定采取保守疗法,母亲从此坐上了轮椅。

2003年,父亲去世。2006年农历三月二十二,母亲患脑梗死住进县医院,出院后再也没下过床,且患上了老年痴呆症。

反哺日记写满爱

“娘躺在床上说说笑笑吃吃睡睡,就这样过了七年多。现在虽然不会说话,但是能吃能睡,没什么大病,虽然生活上依赖我们,但是能陪着她,每天能在她耳边叫几声娘,听她哼哼几声,心里就觉得有了依靠,我们珍惜着每一天日出日落。”

——2013年12月4日

“下月5号就是娘100岁生日了,给娘买身新衣服。”

“中,到时候再把亲戚们都叫来,热热闹闹地给娘过大寿。”

12月22日下午,在市区矿工路西段新程街社区,孔庆连跟妹妹打电话商量给母亲过百岁大寿。

“鲁山的家里没有暖气,用电暖扇太干,娘受不了。”为了避寒,10多天前,孔庆连和丈夫带着母亲从鲁山来到市区,住进了大哥家刚刚在新程街社区买的房子。

这是一套55平方米的两室一厅,屋里暖意融融。靠近阳台的房间里摆着一张单人床和一张双人床,单人床上躺着孔庆连的母亲,双人床是孔庆连和丈夫用的,床边的暖气片上搭着几片尿布。

阳台上,张国强正坐在一个简易的小桌前练毛笔字。至少保证有一个人不远离母亲,这是孔庆连和丈夫早已达成的默契。

孔庆连走到床边,一手摸母亲的额头,一手摸自己的额头,确定母亲体温正常后,在母亲耳边叫了几声娘,熟睡的母亲没有回应。她轻轻跪在床边,左手托着母亲的头,右手抱住母亲的腿,小心地将母亲抱起来往床头移,把她蜷缩的腿伸开,然后掖好被子。

“病了十几年,娘的体重减轻了,我们夫妇俩也会用巧劲儿了。除了洗澡外,一个人就可以照顾母亲。”孔庆连说。

2007年退休后,孔庆连就挑起了照顾母亲的重任。“天天厮守着娘读书上网,洗衣做饭迎来送往,有一搭没一搭地和娘聊天逗笑取乐,娘也会自娱自乐唱歌、随心所欲地编小曲儿。”除了每年到北京逗留几日看望儿子时把母亲送到妹妹家外,近10年来,孔庆连几乎没离开过母亲。丈夫2011年退休后,和她一起担起了照顾母亲的担子。

孔庆连对母亲的精心照顾,从她的日记中可见一斑:

“晚上每一两个小时起来看娘一次,给娘翻身、换尿布,拿到院子里西厢房洗脸间放到洗衣机里。然后绕过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回到屋里,看看娘是不是醒着,把娘的头放正,有时需要给娘点一次白内停眼药水,做完这一套动作需要五六分钟,然后回到床上睡觉。每天夜里都起来三五次甚至六七次。”(2014年9月1日)

“昨天夜里娘哼哼,好像是尿得不顺利,我起来喂了她一粒双氢克尿噻,娘咳嗽起来,只得再起来喂她两粒甘草片,后来她小便和睡觉都正常。这几天我每天给娘吃两个鸡蛋,熬五个桂圆,这是补血的,因为前一段检查发现娘稍微贫血。前一段熬人参、麦冬、五味子,(娘)仍然出汗,吃了鸡蛋桂圆后这几天不出汗了,瞌睡也不大了,现在情绪稳定,叫她时还会答应,有时答应得慢一些。知道娘是清醒的,我也就放下心来。”(2012年4月26日)

…………

出书传孝道

“现在娘虽然精神有些混沌,大多时间都在酣睡。哥哥姐姐几乎天天打电话问娘安好,也常回来看望或者陪伴娘住几天,妹妹三两天就会带着孙子来家看一次娘。侄儿侄女外甥外甥女们都是常常回来看望老祖宗的。姐姐的孙女去年结婚了,但愿娘能够看见第五代孙子的出世。”

——2015年7月29日

受一位医生朋友的影响,孔庆连从2008年开始在QQ空间写反哺日记。记录母亲的吃喝拉撒睡、为母亲求医问药的过程、老少四代人对母亲孝敬的感人故事、护理经验、食疗土单验方知识,还有母亲无意中说出的民歌、民谣、民谚、顺口溜等。

“每一位老人都是一座博物馆。”孔庆连说,母亲生病后无意中说了很多民间儿歌,有她小时候听过的,还有很多是母亲即兴创作的。比如看见小猫,母亲会说:“小猫妮儿,溜墙根儿,蝎子蜇住脊梁筋儿。”看见小鸟,母亲会说:“小虫儿飞,膀子奓,公公犁地婆子耙,新媳妇在后头打坷垃。”

2011年底,孔庆连已写了1000多篇反哺日记。她从中挑出200多篇共20多万字,整理后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书名为《寸草春晖——爱和感动》。第一版印刷1000册,2012年再版印刷3000册,卖了一部分,余下的捐赠给了鲁山县和宝丰县的农村书屋。

《寸草春晖——爱和感动》感动了不少人,孔庆连也因此有了不少粉丝。

家住叶县小名叫麦的女士帮助婆婆侍奉瘫痪的小叔子20年,后来婆婆也瘫痪并且变得脾气暴躁,麦既要工作又要侍奉他们。“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看看孔阿姨的书,从中汲取力量。”麦说。

今年10月26日,常给母亲看病的张景欣医生给孔庆连打来电话,说有两个人想见见她。

把母亲安顿好后,孔庆连匆忙赶到了张景欣的诊所。

“老远就看见门口有俩人,他们一看见是我就满脸笑容。”孔庆连说,张景欣介绍后她才知道一个是鲁山沙河北岸吴庄的王军,另一个是曹庄的蔺建平。两人在诊所看病时看了《寸草春晖——爱和感动》,一直想见见她。

“你写出了我们心里想到的但写不出来的话。今天见面真高兴,我不该流眼泪,但是忍不住。”今年60岁的蔺建平说,看到这本书就想起了他的父亲。

“这本书我想拿回去让孩子和亲戚们都看看。”68岁的王军说。

质朴的语言,滚烫的热泪,这一幕深深地印在了孔庆连的心里,也激发了她继续写反哺日记的决心和信心。

“一本书竟然感动了这么多人,我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我要把反哺日记继续写下去,把真真切切的动人故事写出来,与大家交流。”孔庆连说。

(本报记者 孙聪利)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