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体育
3上一版
 
全民健身 幸福鹰城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5年12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民健身 幸福鹰城
——我市创建河南省首批“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工作综述
 

2013年8月12日,我市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全民健身示范城市”试点城市。此后,我市围绕“ 全民健身、幸福鹰城 ”的主题,以改善民生共享成果为导向,以体育惠民为落脚点,加快推进体育发展转型升级,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快速发展,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创建“全民健身示范城市”的意义

平顶山站比赛等大型赛事活动。

今年,我市又承办了多项省级以上赛事活动。2月承办了省“万村千乡”农民篮球赛南部赛区比赛;5月6日-10日承办了河南省2015年健身气功站点联赛西部赛区赛事;5月24日在市体育村举行2015年全国拔河新星系列赛平顶山站比赛;5月30日在市区鹰城广场举行2015年河南省健身瑜伽公开赛豫南站比赛;6月9日在市体育村体育馆承办2015年河南省第十二届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空竹交流活动; 8月8日在市区鹰城广场举行2015年河南省“全民健身幸福中原”主题活动平顶山启动仪式;10月16日在市西体育场举办全国百城健身气功交流展示系列活动平顶山大会;9月26日和10月25日分别在鲁山尧山和舞钢祥龙谷景区承办了2015年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暨河南省第五届“三山同登”群众登山健身大会。在这些赛事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我市着力打造品牌赛事:9月20日举办首届尧山超级马拉松赛,9月29日举办首届大香山自行车公开赛,这两项比赛吸引众多省内外高手参赛,在国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6月24日至10月18日,我市成功举办了市第九届运动会暨第三届全民健身大会,历时117天,共举办成年组足球、篮球、羽毛球等21个项目和青少年组网球、排球、射箭等17个项目的比赛。成年组比赛有来自各县(市、区)、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大中专院校、驻平部队、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的46个代表团和145支代表队参赛,共3395名运动员参加了21个大项90个小项的比赛。青少年组比赛有各县(市、区)共1238名运动员参加了17个大项246个小项的比赛。

四、推动健身服务科学化

体育部门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为市民科学健身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指导服务。我市成立有市、县两级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队。对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技能培训,配备统一服装,在健身广场、健身站点、晨晚练点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群众科学健身。目前,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已近万名,满足每千人拥有两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要求。体育部门把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作为常态工作来抓,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全民健身中的骨干作用,以“全民健身活动月”和“全民健身活动日”为节点,开展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走基层送健康”志愿服务活动。

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投资150万元购置国民体质测试车,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实现了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常态化。自中心成立以来,每年开展万人大监测活动,超额完成省定测试任务,覆盖城乡各年龄段、各职业类型人群。2015年,我市结合创建工作任务制订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召开了县(市、区)创建工作协调会,采用与全市群体活动紧密联系、与特定节日紧密联系、与各县(市、区)紧密联系、与媒体紧密合作等方式,形成一个自上而下健全、流畅的监测工作网。今年10月,我市启动鹰城体育健康行活动,为近5000人次进行了体质测定与健身指导服务。

五、充分发挥体育社团的功能作用

体育协会是连接群众和政府的重要纽带,在组织群众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市拥有市级体育协会23个,市级体育类民办非企业28个,其中2014年成立的有跑步健身协会、信鸽运动协会、自行车骑行协会、射箭运动协会、陈家沟陈氏太极拳研究会。2015年又成立了钓鱼运动协会,另外还有若干协会正在筹备中。

另外,我市着力发挥县级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农民体育协会等4个综合性体育社会组织在全民健身工作中的综合作用,各体育协会都能常年开展群众喜爱、独具特色的群众体育活动或赛事。如:市健身气功协会组织的全市健身气功交流大赛;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组织的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技能交流展示大赛;市老协承办的全国老年气排球比赛;市跑步健身协会举办的“3510在行动·我是步行族——全民绿色健步走总动员”活动。各类体育活动的举办,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了社会和谐。

目前,我市已基本实现了六类人群都有体育协会并经常开展活动的创建目标。在体育协会组织建设方面,我们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协会组织发展壮大,推动老年人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向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的覆盖延伸;一手抓协会组织改革发展,推行体育社团社会化、实体化。目前有一大批体育协会工作积极,发展态势良好,有力地承担了部分全民健身工作,切实发挥了纽带作用。

(本报记者 常洪涛)

2011年2月,国务院出台《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后,国家体育总局决定在全国开展创建“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区)”活动,通过创建活动对全民健身工作进行示范和引领。

2013年4月,河南省体育局下发了在全省开展创建全民健身示范城市、示范县(市)、示范区的通知。我市及时分析新的形势和任务,果断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使体育设施更普及、健身更科学、群众更健康,让全市人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创建工作的有力推进,将直接促使群众的健身意识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得以提升,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另外,在创建过程中,作为试点城市还可以争取更多的资金、器材和政策支持,加快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步伐,促进我市全民健身工作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相关工作。2013年5月,我市以市政府名义向河南省体育局提出申请,申报创建河南省“全民健身示范城市”试点城市,并由市体育局牵头承办此项工作。其间,市体育局结合我市全民健身工作条件和特点,全面开展了创建试点申报工作。经过4个月的量化考核和综合评估,2013年8月12日,我市以在全民健身工作中的努力和成效,同郑州、洛阳、焦作、漯河、三门峡一起,成为河南省首批“全民健身示范城市”试点市。

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开展全省“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必须与我市当前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彰显鹰城特色。在创建工作中,我市着力在体育惠民、场馆开发、服务提升等方面突出鹰城特色,引领我市全民健身潮流。

一、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城乡全覆盖

充分利用公园、广场、绿地等场所进行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的规划建设和改造,完善体育设施。鼓励支持县(市)建设或升级配套设施完善的体育公园、体育场或综合体育馆。目前,我市城市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已经实现全覆盖;全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已基本实现全覆盖,未覆盖的县(市)正在落实健身工程的场地选址和基础建设,力争今年器材到位后及时安装,完成全覆盖;县级体育“四大件”(标准田径场、标准游泳池或体育公园、带看台的灯光球场和综合训练馆)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已基本达标;鹰城广场体育公园室外工程建设正在全力推进。在创建过程中,我市多渠道筹集经费,并积极与上级体育部门全民健身活动场所建设项目对接,争取上级扶持,进一步加大体彩公益金投放力度,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向行政村延伸,努力实现全民健身设施的全覆盖。

我市社区公共运动场、健身广场、全民健身路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乡镇体育健身工程等公共体育设施,以其小型、分散的特点,特别适合满足群众经常性、便捷性的健身需求,是市民健身锻炼的主要场所。社区室外具备开放条件的公共区域以及健身器材、篮球场等体育设施已经全部免费开放;市属体育场(馆)、健身中心、羽毛球馆、游泳馆等场所除承接大型比赛或公益性活动外,已按照要求低收费或分时段免费开放,同时对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实行半价开放或是延长活动时间的优惠;多数大中专院校的体育设施已经向社会免费开放。

二、健全群众体育组织建设

按照《全民健身条例》《河南省体育发展条例》以及河南省“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要求,我市加大了群众体育组织的建设工作力度,在现有的基础上,把组织建设的重点向基层延伸,重点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组织建设,全力推动体育组织向群众身边、向基层发展。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市县(市、区),城市社区和乡(镇、街道)的群众性体育组织覆盖率基本达到100%,所有行政村均配备有体育专干(员),已形成“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组织相互关联、互为补充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体系,为我市全民健身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我市坚持把围绕活动抓普及作为群众体育工作的着力点,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扩大全民健身活动的覆盖面,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健身的积极性。2014年开展市级以上体育活动30余次,并积极承办全省、全国性比赛。特别是成功举办了2014年全国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全民健身活动月启动仪式、2014年全国拔河新星系列赛(平顶山站)的比赛、2014年全国健身气功站点联赛半决赛和2014年全国老年人气排球交流活动

市九运会暨第三届全民健身大会开幕式现场

首届尧山超级马拉松赛活动现场

首届大香山自行车公开赛现场

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市民健身

健身气功比赛现场

开展国民体质监测

市体育村俯瞰图

(本版图片由市体育局提供)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