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读者之声
3上一版  下一版4
 
曲艺,让美丽鹰城馨香芬芳
国考“冷热不均” 不能止于中途“点名”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5年10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曲艺,让美丽鹰城馨香芬芳

10月14日,中国·首届河南坠子大会在鹰城广场举行。图为芦瑶表演河南坠子《偷石榴》。 本报记者 姜涛 摄
 

话题背景

今年是我市被命名为“中国曲艺城”20周年,作为全国被命名为“中国曲艺城”的唯一城市,寄托着全国曲艺工作者乃至全国人民的希冀,也意味着曲艺的传承与保护面临着更高的要求。

需进一步传承和发扬

邱利刚 (湛河区马庄街道)

今年是我市被命名为“中国曲艺城”20周年。曲艺在我市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具有独特的民间艺术表演魅力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其雅俗共赏、形式多样、很接地气。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是马街书会的辉煌时期,观众动辄十万人以上,影响辐射周边数百公里。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曲艺市场逐渐萎缩。

为了延续和传承“中国曲艺城”的原生态风貌,需要不断挖掘培养传承人,加强引领传承工作;在传承人的带动下,以点带面,立体推进曲艺繁荣发展;建立能调动各方资源并形成良性互动的机制,以传承和发展为主线,科学规划曲艺文化的发展空间,整合、挖掘和整理丰厚的文化资源,规划、保护鹰城曲艺曲种;加大经费保障,为鹰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更多的接班人,只有这样,才能使鹰城成为永不落幕的曲艺城。

把握机遇 肩负责任担当

张军停(郏县李口镇)

悠久的文化传统,深厚的群众基础,浓郁的曲艺氛围,我市成为全国唯一的“中国曲艺城”绝非偶然。“中国曲艺城”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底蕴和曲艺资源的标志性品牌,具有曲艺典型和示范引领作用。自古以来,咱鹰城就有一群热爱生活、充满艺术才情的人,他们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积极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焦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获得灵感、提炼主题,在人民群众中用新的时代精神进行艺术创新,走村串巷、说拉弹唱,为城乡群众带去美的艺术享受。

随着时代的发展、百姓需求的变化,繁荣和发展曲艺事业面临新的课题。作为“中国曲艺城”,平顶山应肩负起更大的责任和担当。闯新路、出实招,从实际出发,坚持守正创新之道,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借助新媒介,探索艺术与市场、事业与产业、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且良性发展的路径,在发扬光大中国曲艺事业方面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

打造鹰城的“金字招牌”

崔振祥(市国土资源局卫东分局)

说起鹰城的称号,真是不少,但能称得上全国唯一的,非“中国曲艺城”莫属。在彰显城市个性的当今社会,我市应该以曲艺为舞台,打造自己的“金字招牌”。

一是巩固传统阵地。鹰城被命名为“中国曲艺城”,马街书会功不可没。自元代以来,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全国各地的民间曲艺艺人会聚宝丰县杨庄镇马街村,说书会友,形成了绵延700多年而不衰、被称为中国文化史上一大奇观的马街书会。今后,还要下大力气办好马街书会,让曲艺之火越燃越旺。

二是弘扬曲艺艺术。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市各个县(市、区)和乡(镇)、企业基本都有自己专业或业余的曲艺队伍。悠久的历史也为曲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河南坠子、大调曲子、三弦书、鹰城大鼓等30多个曲种在平顶山广为流传。今后,要继续做好曲艺形式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三是搭好曲艺舞台。“中国曲艺城”提高了我市在全国、全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建议在市内建立大型曲艺展览馆,让更多的人了解曲艺的历史,感受艺术的魅力。同时,多多举办像中国曲艺节和中国·首届河南坠子大会这样的大型活动,让“中国曲艺城”洋溢着浓浓的曲艺情。

期盼曲艺之花更加绚丽

梅天顺(平煤神马集团)

作为全国唯一被命名为“中国曲艺城”城市的市民,我感到无比自豪和欣慰。给平顶山冠以“中国曲艺城”的头衔,是对平顶山曲艺工作者的褒奖,寄托着全国曲艺工作者乃至全国人民的希冀,每一个平顶山人也要以此为动力,传承与保护好河南坠子等传统曲艺形式,让曲艺之花在鹰城大地绚丽绽放。

鹰城被命名为“中国曲艺城”20周年,我们应看作是振兴平顶山曲艺的一个新起点,要不断完善曲艺发展机制,调动每个市民尤其是曲艺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壮大曲艺工作者队伍,提升全市人民创作和欣赏曲艺节目的兴趣,真正形成曲艺大发展的氛围,让曲艺之声进厂矿、进农村、进社区,进入平顶山的每个角落,成为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中坚力量,让平顶山人民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得到教育,从而提升文明素养。

用好城市明信片

提升鹰城软实力

余向前(平煤神马集团)

提起平顶山市,更多的人想到的是煤炭和能源。的确,我市确实是一座依煤而立、因煤而兴的多种资源并存的新兴工业城市。其实,平顶山也是一座既年轻又古老的城市,建市虽然不到60年,可几千年前古应国已在此地建城。

建市以来,平顶山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文化建设也不断发展。自1995年被命名为“中国曲艺城”以来,各种国家级荣誉称号纷至沓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等。宝丰的马街书会名扬天下、赵庄魔术走向全国,鲁山、叶县举办的刘姓、叶(沈)姓寻根访祖活动更是吸引了海内外的目光……

经过几代人栉风沐雨的努力和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勤劳智慧的鹰城人民已在荒山野岭上建起了一座新兴工业新城。她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也不断提升着自身软实力。而“中国曲艺城”等荣誉称号,犹如鹰城的窗口和名片,向世人展示着她的迷人魅力和神韵风貌。鹰城,现在不仅仅是能源基地、工业新城,更是文明之地、文化之城。

用创新促进发展

刘选启(湛河区人大常委会)

平顶山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曲艺文化底蕴丰厚。尤以马街书会而享誉全国,成为全国唯一的“中国曲艺城”,确实是一种荣誉和骄傲。我们为身在平顶山感到自豪。

“中国曲艺城”的命名,极大地提升了我市的文化品位,促进了以曲艺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成为推介平顶山城市文化形象的“知名品牌”。要借中国·首届河南坠子大会成功举办的东风,推动曲艺形式、内容和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不辜负全国曲艺工作者乃至全国人民的希冀。比如,引入和借鉴其他艺术形式,丰富曲艺的表现形式、手段;创新题材和内容,在雅俗共赏上拓展空间;创新曲艺事业体制机制,走“国办”与“民办”相融合的发展新模式;注重研究培训,发挥“师傅带徒弟”优势,培养更多的年轻的曲艺人才等。

传承曲艺文化

打造亮丽名片

吕府刚 (叶县县委办公室)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文化的影响,地方曲艺文化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面临人才、受众缺失等瓶颈,传承与保护迫在眉睫。作为全国唯一“中国曲艺城”的鹰城,应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传承传统曲艺文化,打造鹰城亮丽名片。一是抓宣传、重教育。应借助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媒体,宣传曲艺文化,营造社会氛围。同时,依托中小学校兴趣课堂,将河南坠子等地方曲艺列为中小学生选修科目,培养曲艺人才、传承传统艺术。二是抓扶持、重保护。政府应通过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加大对民营剧团的扶持力度,为曲艺发展、传授技艺创造条件。同时,应积极采用现代技术手段,抢救性地记录和留存优秀民间老艺人的重要传统曲艺节目。三是抓交流、重创新。应通过马街书会、河南坠子大会等有效载体,搭建地方戏曲交流切磋、展示技艺的平台。同时,应坚持与时俱进,注重改革创新,积极探索艺术与市场、事业与产业、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良性发展的新路径。

建设与支持并举

崔应红(鲁山县董周九小)

随着文化生活的多样化,传统曲艺正面临着传承和保护的难题。我市作为全国被命名为“中国曲艺城”的唯一城市,有责任、有义务做好曲艺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工作。

一是要发扬光大曲艺艺术,特别是河南坠子。坠子书是咱平顶山市的代表性传统曲艺之一,群众基础扎实,在做好挖掘、保护工作的同时必须传承好。要充分利用马街书会这个“金字招牌”的影响力,同时要为曲艺工作者提供更大、更多的舞台。现在有很多90后大学生喜欢上了相声,我相信只要从业者与时俱进,在内容、形式上做些适当的改进,再加上合理引导,年轻人也一定会喜欢上河南坠子的。二是要建设与支持并举。在基层建立曲艺队伍,服务于基层老百姓,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从经费上保证曲艺队伍的正常运行。只要能够做到让曲艺工作者有尊严地生活,那么就一定会后继有人。三是要发挥曲艺的独特作用。配合基层工作,编写合适的剧本,使曲艺在政策宣传、反腐倡廉、化解矛盾、抚慰心灵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编辑絮语

珍视这张名片

在本期“百姓话题”的讨论中,大家无一例外地表达了自豪之情。毫无疑问,“中国曲艺城”这张名片于鹰城而言是宝贵的。但是大家也都或多或少地表达了隐忧,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传统曲艺如何在新时期背景下求得合适的生存发展空间,无疑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艺以人传”,演员队伍的培育理应是曲种传承的关键所在。我们可喜地看到,此次我市“中国曲艺城”命名20周年系列文艺活动之一的中国·首届河南坠子大会中,有全国知名曲艺艺人,也有中国戏剧学院的学生新秀。观众的培养亦是曲种传承的重要依托。作为以口语说唱叙事的传统曲艺,其传承的价值正在于观演双方的艺术表达和情感交流。在此次系列活动中,鹰城观众非常热情,早早挤到台前,用掌声和欢呼表达了对曲艺的喜爱和支持。

近日《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出台,从改革创新文艺工作的体制机制、营造繁荣发展文艺的良好环境等诸多方面指导文艺工作,作为文艺重要组成部分的曲艺必将迎来发展的东风。广大曲艺工作者应自觉承担起繁荣发展曲艺的重任,深入学习理解这一《意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创新创造,打磨精品,把政策吃透用活,促进鹰城曲艺的发展繁荣,让“中国曲艺城”这张名片更亮更美。

(郭琳)

电动自行车乱象

■ 下期话题预告

10月20日,我市召开电动自行车火灾防范专项治理工作会议,会议就全力整治我市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违规充电、非法改装等乱象进行部署。(《平顶山日报》10月21日第二版)据了解,此次专项治理的工作目标是:进一步明确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责任,推动居民小区建设电动自行车停放棚和智能充电装置,全面清理居民住宅和村民自建房门厅、楼梯间和楼道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现象,集中打击无证生产、制假售假、非法改装等行为,坚决杜绝因电动自行车引发的亡人火灾事故。电动自行车存在的安全隐患有哪些?规范管理是否会让居民增加成本?安全治理如何增加人性化考虑?

下期话题:电动自行车乱象。欢迎参与讨论。

书面来稿请寄本报专副刊部。

电子信箱:baixinghuati@qq.com,请在邮件主题栏注明“话题”字样,也可登录《鹰城网事》论坛“百姓话题”板块或加入“读者之声”QQ群(322625303)讨论,截稿日期为10月29日。 (郭琳)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