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苍谷寺里话苍谷
丝绸之路的记忆追寻: 从平顶山到洛阳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5年10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苍谷寺里话苍谷

 

现藏于嵩山少林寺碑林的王尚綗书法碑

青山玉瘗坊,坐落于郏县三苏园景区,乃王尚綗所建。正面楣刻“青山玉瘗”四个大字,左右石柱楹联隶书苏轼《狱中示子由》诗句“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背面是王尚綗的《祭三苏先生文》。

○李学义

在郏县西北部,有山名曰三管山,因它处在郏县、汝州、禹州三县(市)交界处,故又称做三界山。在三管山东南,群山怀抱之中有一座古老的佛教寺院——苍谷寺。相传,明代中期郏县籍著名诗人,学者,理学家王尚綗(字锦夫,号苍谷)曾在此隐居读书,因而别号称苍谷(yu,峪)先生,苍谷先生在此隐居期间多次离寺出山,游历于嵩岳汝崖间的胜景之中,徜徉于中原黎民百姓之间。曾踏风穴,过少林,宿苏坟,走父城,题嵩阳书院,书钧州城记,撰汝州书院三议,其诗文碑刻散留于嵩洛汝颍之间。他为孝养二母(祖母、母亲)34岁毅然辞官归隐,堪称至孝;他虽隐居乡里却不消极遁世,致力发扬二程理学,不惧斧钺为民请命,热衷公益救危扶贫,造福乡里,沐泽一方。王尚綗隐居苍谷寺的故事已经成为郏县文化史上的一段令人津津乐道的士林佳话。

●隐居苍谷寺

清同治《郏县志》中《苍谷先生读书堂记》这样描述苍谷寺地貌,“山势盘礡,巨石磊落,林壑拱郁,绝壁周环,峻皆数仞,奇秀一方”。昔日寺院殿堂院落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近年当地佛教信徒自发捐建的后大殿以及尚未完工的中大殿在原址上矗立着。谈起苍谷寺的兴衰史,当地村民激动地告诉我们,新中国成立之初,寺院还保存完好,后来在寺里办起了学校,20世纪50年代末,山下建设学校时缺少建筑材料,上级决定把苍谷寺全部拆掉盖学校了,连寺院的院墙和山门也扒掉用上了,山上山下的大树被砍伐一空。说到寺院里的石碑,也在修建山后的水库时石沉坝底了。世事变幻,千古名刹转瞬成为荒野。

今年已经80多岁的释延留禅师提起苍谷先生在这里读书的故事仿佛有说不完的话题。释延留早年在汝州风穴寺出家,2013年才回到家乡苍谷寺静修佛法。他说,苍谷寺建于唐代,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唐宋时期香火极盛,当年风穴寺建寺时,苍谷寺僧众曾在资金和物资上给予大力支持,两寺一东一西,相距不足25公里,寺院僧徒间你往我来,广结善缘,普济众生,功德无量。如今风穴、苍谷两寺一兴一废,苍谷寺已经风光不再,苍谷先生若泉下有知,岂不痛哉!

●游历风穴寺

翻阅《直隶正德汝州志》以及清同治三年《郏县志》,可知王尚綗在苍谷寺读书期间,曾多次到风穴寺游历,并对风穴寺八景逐一题诗。当时风穴寺住持如获至宝,一一刻碑留念。他在风穴寺先后留下《风穴赋》1篇,《风穴八景》8首,《风穴》诗2首,都收入康熙二十三年编的《苍谷全集》之中。足见他对风穴寺美景的钟情与热爱。“苍谷西来风穴寺,十年尘海动相思,转怜休暇缘多病,喜得登临慢赋诗,凿洞云峰寻辩叔,闻笙嵩岳忆庭芝。寂寥汝颍钟灵地,秋雨岚亭负愧时。”他也确实没有辜负风穴寺这个钟灵毓秀之地,对珍珠帘、锦屏风、吴公洞、仙人桥、大慈泉、玩月台、悬钟楼、翠岚亭风穴八景逐一题咏。无论是在吴公洞中,还是在珍珠帘前,不管是仙人桥上,或是锦屏风下,苍谷先生无不触景生情,将风穴美景刻画得准确生动,淋漓尽致。至今风穴寺里还留存着苍谷先生风穴八景的诗碑。

在苍谷寺后大殿银杏树下,释延留禅师给我们展示了他精心抄写的《风穴赋》,此赋开宗明义,直奔主题:“闻风气之为天地之号令也,五行得令,四时顺序,而后八方之风各应律而至,以成岁功。否则变怪百出,不可具状。然有正有变,皆气之为也。”王尚綗年幼时随父亲王璇(号平山先生)求学于陕西宜川县,5岁学孝经,7岁日诵经文数百言,尤其擅长三礼(仪礼、周礼、礼记),同时对关中张载、洛阳二程的理学思想进行深入探讨并不断发扬光大,从而成为明朝中期“气本论”哲学思想流派的开拓者。他与明代北方文人集团“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等人过从甚密,经常相互赠诗唱和,探讨儒家义理,在他看来,天地万物皆有常理,理先天地而恒在,气本理之形,气分阴阳而生风,风气主万物,乃天地之号令,四时变换,四季变化,朝代更迭,人生浮沉皆由风气主宰生成。短短八百字的《风穴赋》充分表达出苍谷先生气为天地万物之主宰的气本论哲学思想。

●行走百姓间

苍谷寺建在苍山南麓的台地之上,寺前山谷据说过去名叫青龙涧,涧宽不过百米,深不可测,当地人说,每到雨季来临,涧水汹涌,朝西南方向冲出重围,奔流出山,沿着汝(州)郏(县)交界向南直奔北汝河。相传,王尚綗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在山西左参政任上辞官归郏后,经常别妻离子到苍谷寺读书修行,他动员当地百姓对寺院进行修葺,经常协助僧徒济人行善,扶危救困,深受百姓敬仰。寺院香火旺盛,直到先生故去十多年之后,住持祖海仍然对苍谷先生念念不忘,逢人便讲起王尚綗捐资修寺的大恩德,就连初到郏县任职的县令尹庭也大受感动。在嘉靖年间,尹庭将寺院修葺一新,不仅构祠堂三楹,两旁斋房各三楹,面山之隈建读书亭一座,还塑造苍谷先生肖像于祠堂之中,从此寺院每年春秋两季郏县官民都要在这里隆重祭祀苍谷先生。

据传明嘉靖年间(公元1525年前后),苍谷寺周围连年大旱,寺前青龙涧断水,寺内水井干涸。庄稼颗粒无收,致使饥民遍地,哀鸿遍野。面对严重的旱情灾荒,苍谷先生冒着无故上书可能被诛杀的危险毅然致书世宗皇帝,他在《献民艰苦疏》中报告了当地百姓“死不如牛马,生不如猪狗”“平居有疾,乃今无何,立视其死”的惨状,同时提出了“悯饥馑,暂停征,广恩泽,惩不信”等16项拯救灾民的措施和办法。在上疏无回音的情况下,他又再上《复除再陈疏》,终于获得恩准,朝廷开始赈灾,终于救民于危难之中。为解决寺中缺水的难题,苍谷先生撰写了《祈雨文诰》,每日清晨他都面对西北(八卦乾位)方向焚香祷告,对天默诵祈雨文诰,而后面壁而坐对天祈雨,这样日复一日,整整坚持了九九八十一天,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天降大雨,解除了旱情,村民奔走相告,欢呼雀跃。苍谷先生高兴之余赋诗二首,其一曰:“移席帘花近,林谷望雨来。霾云斜贮日,急电突闻雷;天末黄埃尽,山椒白浪开;驱牛者谁子?独唱起高台。”雨中赶牛子高台欢唱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充分表达出苍谷先生久旱逢甘霖后无比喜悦的心情,为了方便当地村民平安出入苍谷寺,保佑年年风调雨顺,王尚綗和长子王同(明嘉靖初年举人,1544年为随州知州,擅长草书)多方筹资,请山民工匠在青龙涧上建造红石拱桥一座,名曰青龙太子唤雨桥,该桥高丈余,宽可八尺,红石为弧,青石为龙横卧桥面,龙头朝向东南,龙尾摆向西北。令人称奇的是,该红石桥建成后,苍山与华山相连的山脚下突然冒出一股清澈的山泉,缓缓流向石桥,与青龙涧合流,人们舀水畅饮,顿觉甘洌无比,用它泡茶品茗,更是醇香润口,当地村民都叫它龙泉,每年二月二,十里八乡的百姓都争相到苍谷寺拜佛进香,顺便取一瓶龙泉水回家,以求消灾祛病,四季平安。

苍谷先生重新出山是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的事情了,这年王尚綗听母亲聂太夫人劝说到陕西赴任,官居左参政,政绩卓著,后三年又赴任浙江右布政使,传记称他为官“政持大体,宿弊顿革,严而能恕,夙夜勤劝,决机应变,因事为功,吏畏民服,前后方伯,莫之能京”。1531年,苍谷先生卒于任上,当地士绅百姓夹路泣送。苍谷寺山门遗址南边现有坟茔一座,王綖(大名府开州人,弘治十八年进士)所撰《明故浙江右布政使苍谷王子墓志铭》说他与夫人周氏“合葬于苍山之原,盖新阡也”。墓冢前原有方一丈,高三丈砖塔一座,现已废为平地。

(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