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读者之声
3上一版  下一版4
 
保护传统村落 留住那抹乡愁
下期话题预告:广场舞纳入社会治理体系
过半年轻人“无所谓体制”是社会之福
以“有形之手”托起患者希望
北大研究生比的应该是学问而不是宿舍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5年9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护传统村落 留住那抹乡愁

 

话题背景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农业部等部门日前公布2015年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我市有9个中国传统村落入围,分别是宝丰县大营镇白石坡村、大营村,宝丰县商酒务镇北张庄村,鲁山县瓦屋镇李老庄村,郏县茨芭镇齐村、山头赵村,郏县姚庄回族乡小张庄村,郏县冢头镇北街村、西寨村。

传承发展中融入现代乡村美

张军停 (郏县李口镇)

保护是发展的基础,发展是保护的途径。新农村建设不能把传统村落推倒重来,而是在保持村落格局、风貌不变的前提下,对古建筑、古民居进行抢救性修缮,让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其他建筑应按照保护规划,根据现代生活的需要,注重传统村落的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传统村落自然地理环境的保护与整治,因地制宜地发展农家乐旅游、生态旅游和家庭手工业,培育企业、集体加农户的农村特色产业,赋予传统村落新的活力。

要坚持适度有序。发展旅游、休闲度假等是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发展成教育基地、研究基地、文化艺术场所、现代农业基地等也是很好的方式,但核心是尊重村民意愿。传统民居等建筑形态上不要动,但内部可以完善生活功能,在不破坏整村布局的前提下,对村内道路进行修缮、完善供水、污水处理等设施。既延续传统风貌,又让原住村民享受到卫生、舒适、方便的现代化生活。与村民一起讨论保护方式,改进村落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提高生产生活品质。只有让村民参与进来才能让乡村之美更有实效。让村民有幸福感和归属感,让农村不再是“回不去的故乡”,而是可以寄托乡愁的故园。

注意避免过度商业化

李富彬 (西南科技大学)

在传统村落发展中应该坚持底线意识。注重文化遗产存在的真实性,杜绝无中生有、照搬照抄; 注重文化遗产形态的真实性,避免填塘、拉直道路等改变历史格局和风貌的行为,禁止没有依据的重建和仿制;注重村民生产生活的真实性,严禁以保护利用为由将村民全部迁出。

有些村落明显看得出来名为“保护发展”,实则进行“商业开发”。把传统村落的价值直接等同于经济价值,片面发展经济,而忽视了传统村落价值的保护,这样虽然有资金的介入,却是好心办坏事。所以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要注意避免过度商业化。

结合实际 创新理念

翟红果 (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我市这9个传统村落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是村落遗迹中璀璨的明珠。它们的魅力不仅仅是有形的民居建筑。作为载体,它们的内涵虽然各有侧重,但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集中反映了我市不同地域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与民俗传统。

保护传统村落,需要结合实际,不断创新理念。一是加强立法,制定保护条例。依法引导、规范村落保护和发展,确保保护工作科学有序。二是客观、完整记录村落的现状和文化,留存宝贵的文化财富。三是应保尽保。这应作为保护工作的首要原则。对不同的村落甚至单体资源和地上、地下的遗存要进行不同保护。四是尊重传统村落的风貌、建筑格局,保留村落原生态。要关注周边的一河一岸、一坡一路、一石一木,把村落保护和整体风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五是将保护和发展联系起来,实施积极的保护措施,满足村落及其文化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处理好新旧关系,坚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的产物,尊重历史,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老百姓成为传统村落保护的支持者和受益者。

传统村落重在保护

温金洲 (湛河区曹镇乡)

根据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的调查,近年来,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地颇具历史、民族、地域和建筑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数量正以“平均约3天1个”的速度快速消亡。这些村子为何消亡得如此之快?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许多村落被空置甚至遭遗弃;另一方面随着交通、信息网络的改善等,加剧了外部文化渗透农村的速度,延续几千年的传统村落及其文化面临消亡的危险。另外,有些地方过度聚焦经济发展、西方文明及城市形态和文化,把城镇化的概念偷换成了“拆农村房子”,加速了这些村子的消亡。

保护好传统村落,一要制止开发商或旅游公司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对传统村落过度开发,搞大拆大建,摆假古董,塞洋配件,把原本好端端的古建筑群弄成土不土、洋不洋的“四不像”。二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村民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意识,积极采取保护措施,保持传统村落的原始风貌;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三要结合传统村落的保护,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辟文化游、乡村游线路,一则可使市民领略乡村古宅建筑之美,二则村民既可看到其价值,也能享受到保护传承之成果。

必须重视村民参与

户天薇 (西南科技大学)

政府对传统村落的重视以及引导固然能形成一道有力的保护层,然而日常维护的重任却在当地村民身上。如果村民没有文物保护意识,将古建筑随意拆建,那么政府和专家的保护就沦为一纸空谈。在福建南平武夷山,那里遗留着大量自宋代以来的古建筑,但由于当地村民缺乏文物保护意识,对古建筑大拆大建,尽管当地政府和专家教授多番劝说,但依然收效甚微,以致最后保护项目不得不放弃。

此为前车之鉴。保护传统村落,应该重视当地村民对古村落的态度。首先要大力宣传保护传统村落的意义,通过多种形式来让村民认同传统村落的独特性,增强他们的文物保护意识及文化自信。但仅仅依赖文化宣讲并不够。当地村民拆建古建筑的重要原因就是为了改善居住环境。因此,还要帮助村民合理“重建”,在保持房子原状的情况下,将现代文明跟古建筑融合,从而改善老房子的居住条件。最后,应助力传统村落新发展,帮助当地村民开辟致富途径。让这些传统村落的居民也能享受到现代社会的种种福利。

多措并举加大保护力度

崔应红 (鲁山县董周九小)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的古国,我国各地遍布着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所形成的传统村落,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信息,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鲜活载体。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传统村落保护的资金支持力度,将传统村落保护资金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有了资金上的支持,才能把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做好,做扎实,不至于让传统村落的保护只停留在文件上。第二,在切实加强传统村落风貌、风俗、风物保护的基础上,加强村落活态保护,保护其风土人情、生活气息、宗教习俗等活态文化,真正实现传统村落“见人、见物、见生活”。第三,对村落历史、建筑风貌、营造技艺,特别是对民居样态、民众生产生活方式、文化方式等进行深入挖掘、整理、研究。同时,通过查找家谱、族谱等积极寻访村中老人,还原本土文化记忆,全面建立村落活态文化资料库。留存村落记忆,增强传统村落凝聚力。第四,在保护的同时,做好传统村落的发展。通过发展文化、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 提高老百姓收入,改善老百姓生活。

建立行之有效的保护体系

邱利刚 (湛河区马庄街道)

保护与发展传统村落要不断建立完善传统村落名录,制定管理制度、政策措施和技术支撑体系,培养保护发展人才队伍,开展宣传教育。建立传统村落文化资源保护领导小组,实行保护责任追究制,将传统村落文化资源保护纳入政绩考核。通过土地、房屋产权的置换或租赁等方式,鼓励、吸纳多种资本参与传统村落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双赢新路。加强政府主导,明确职责和义务,实行分类保护与分级管理。传统村落保护必须有法可依,应加强国家立法,并使监督与执法紧密结合起来。

相关责任单位要多措并举、因地制宜,统筹完善传统村落综合性保护体系,建立起一套严格的行之有效的科学保护体系,才能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传承。

编辑絮语

保护发展正逢时

什么是传统村落?传统村落,首先是村落,要保持村落的特点,既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合理的村落布局,也要有完善的配套服务。然后是传统,传统是沉积在山水农家之间的历史文化,是历代传承的文脉,也是发展的原动力。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数以万计的传统村落已经或者濒临消亡,有关保护与发展问题需要我们深刻反思。

让村落“留住人、有资金、惠生活”。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确保年轻人愿意留在村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确保年轻人能够留在村里。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多渠道筹措保护发展资金,建立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协同保护发展机制。同时,尽量避免和减少对原住居民日常生活的干扰,注重村民生产生活的真实性。

让传统“有专家、能共融、靠自觉”。传统要求我们重视文化。遗产背后更需要专家教授,原貌就是最好的保护。从“文化生态保护”的高度出发,有关修复文化生态系统、转化发展文化资源、发展传统手工艺等综合性措施,更加强调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的共融,传统文化与时代价值的承接。在此基础上,依靠全民的文化自觉,尤其是村民自身对村落传统文化的认同,实现传统文化的良性持续发展。

日前公布的2015年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中,我市有9个中国传统村落入围。以此为契机,合理利用中央专项补助资金,制定科学的政策与措施,把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落到实处。

(墨墨)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