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教育
3上一版  下一版4
 
爱心盒子送到家
我市多所学校开展教师节庆祝活动
认知中秋
宝丰一高持续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张童:从打工者到大学教师
市二高开展学生自主管理竞聘活动
平顶山学院开学季 志愿者给新生当“导游”
市老干部大学秋季招生
师德宣传月学校在行动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9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童:从打工者到大学教师

 

在平顶山教育学院,每次见到张童时,他都是一副笑眯眯、乐呵呵的样子。他热爱教学,热爱读书,课余时间也大都是在备课、看书、写作。“从一名打工者到走上大学讲台,我的命运被我改变了。”9月10日教师节当天,张童说起从教经历,不禁感慨万千。

“有一种力量让我前行,有一种力量让我起飞。这种力量就是我对于读书的痴迷,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张童说。

阅读,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1989年,接连遭遇父母患病等家庭变故之后,19岁的张童从南阳市桐柏县一个只有9户人家的小山村走出来,投奔家住平顶山市区的姑姑一家。他极度自卑,对未来感到无比茫然。

在姑父的帮助下,张童在市区一家中专学校的食堂做了一名炊事员,每天凌晨4点半起床,蒸馒头、烧稀饭……工作之余,他喜欢上了看书,想用书中的故事填满空洞的日子。他拿来姑父的书反复阅读,一本两本三本……司马迁、蒲松龄、胡适、托尔斯泰、马尔克斯、泰戈尔等中外古今名人作品成了他的最爱。久而久之,他和书本成了朋友,生活有了不一样的风景。

打工的6年时间,他成了学校图书馆的常客。他说,读《老子》聆听智者的谆谆教诲,读《论语》句句格言振聋发聩,读《红楼梦》体味个中人物的悲苦命运……

“想不到炊事员这个差事,给了我扑入知识海洋的机会,让我的知识得到丰富,灵魂得到升华。经典文学拓宽了我的心灵半径,增加了我的人生质感,阅读成了我生活的主要方式。”张童说。

连续打了6年工之后,学校破例给他转正,他干起宿舍管理工作。之后,张童又完成自考专科和本科的全部课程。2005年,他如愿走上教师岗位。2012年,他调至平顶山教育学院工作,开始教《大学语文》。如今的张童肩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他看到了雄鹰眼里的风景,也享受了从底层向上攀升时步步努力、一步一景的过程。

党章,营造了他的人生格局

“我们每个党员都要牢记党的宗旨,做到把党章会背。”2002年,张童入党后第一次参加支部开展的党章学习活动时,宣传委员的这句话激发了他。于是,他认真地把党章读了两遍,起初被它凝练的语言和缜密的逻辑所吸引,读着读着又被它深邃的思想所折服。从此,他再也停不下来,每次读都会产生新的见解。

为保证随时读到党章,张童在办公室、家里、衣兜里都放着党章读本,现在手机上又下载了党章电子书。在上班途中、公交车上……在任何空闲的时候,党章都在他的脑海里一章章、一段段地闪现着。十几年来,背诵党章成了他的乐趣。

张童说:“通过对党章的诵读,使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较深的理解,它营造了我的人生格局,确立了我的文化信仰,完善了我的思维模式,构建了我的价值体系,使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中国梦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讲课,提升了他的表达能力

张童说,对经典的阅读和党章的背诵,促进了他的教学工作,提升了他的表达能力。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他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融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讲讲读读,读读讲讲,讲读结合,整体推进。他强调语文学习,读字当头,举一反三,量变而质变。学生一定要多读多练,古今中外,历史经典,开卷有益。

在作文教学中,他强调写真人(事)、说真话、抒真情;要多用短句,多用动词,多分段落,少用形容词。他说,教师素质的核心就是思维、语言和实践,课堂教学的艺术就是用求实的态度客观再现教学内容,用求活的方法主观表达教学内容,指出必然性,概括规律性,揭示其因果关系,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他曾经连续4个暑假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办技工人员考前培训,曾创下暑期连续讲课38天的历史纪录。他说,爱和责任是教师工作的永恒主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教师的育人观念,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唯有学习,才能在理论水平、文化素质、教学经验和管理质量上不断提高,才能创造性地推进职业教育不断发展。

写作,丰富了他的思维层次

20多年来,张童饱受书香的滋润,享受着阅读带来的快乐,40多本读书笔记记录着他成长的点点滴滴。作为平顶山教育学院宣传部的一员,他对党的理论有着深刻的理解,对职业教育有着全新的认识,对学校的中心工作有着总体的把握,对学院各专业建设有着深入的了解,所以在对职业教育的解读和学院的宣传报道中,能够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紧密结合学科特点,用缜密的思维和细腻的文笔生动再现改革发展的生动画卷。

近年来,张童笔下的几百篇新闻稿件先后在光明网、河南日报、教育时报、平顶山日报等媒体发表。写作,丰富了他的思维层次,锻炼了他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教书读书学写书,爱人育人习做人。”他说,他热爱讲台,依然会笔耕不辍,继续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展现职业教育的魅力,为教育事业散发一点光亮。

(本报记者 邢晓蕊)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