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农民娄延召办起农村惠民图书点
保证工程质量 加强安全防范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书画展开幕
市委党史研究室开展党史进企业活动
行驶在宽敞大道上
57种玉米“选手”接受“面试”
测绘法宣传活动现场教你“长知识”
平安大道等路段扬尘较多
“多作贡献,少索取”
卫东区湛河区受批评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8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作贡献,少索取”
——抗战女兵杨春兰的为国情怀
 

距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越来越近。当年为抵御外辱浴血奋战、如今仍健在的抗战老兵已寥若晨星,健在的抗战女兵更是少之又少。

家住卫东区东安路街道东苑市场内的杨春兰老人就是其中一位。生于1925年的杨春兰今年90岁,1945年3月在驻马店正阳参加革命,加入新四军,其间,杨春兰曾在驻马店确山抗击日军。

老人现在过得可好?8月26日下午,记者走进杨春兰老人的居所,感受这位抗战女兵的晚年生活。

进入位于矿工路东段的东苑市场,由市场入口处从北往南走,在几处卖水果、做缝纫的商铺之中坐落着一所普通的宅院。院子内西南角一棵直径20多厘米的核桃树遮阳蔽日,果实缀满了枝头,压弯了树枝。“这棵树有些年头了,我们家来到平顶山后第三年搬到了这里,然后就种上了,一直到现在。”杨春兰老人的女儿刘娟华说,母亲从部队转业后一家人先后去过开封、郑州,最后于1958年来到平顶山。当年转业到平顶山市印刷厂(现为平顶山市瑞恒印刷有限责任公司)的杨春兰时任该厂副厂长。从此一家人在平顶山落了户,1960年举家搬至现在的居所。

按照刘娟华的说法,这棵树差不多已经55“岁”了。一晃,杨春兰在这个院子里也住了55年,1984年老人离休后一直住在这里。

屋内,杨春兰正躺在沙发上观看抗战剧目《夜幕下的哈尔滨》。她身上挂着一个“救护器”,旁边的桌子上有一个药箱,里面整齐地放着老人的日常药物。“儿媳妇在擦擦洗洗做家务,我要是身体不舒服,就按这个‘救护器’上的按钮,儿媳妇很快就过来了。”杨春兰说由于前段日子身体不好住了院,上周刚从医院回来,“不给国家添麻烦,不是特别不舒服就没有去住院,孩子们个个孝顺,把我照看得非常好。这不,孙子还给我专门买了个药箱,能在自己家解决的就不麻烦国家”。

多少年过去了,老人依然满怀为国情怀,在她眼里“多为国家作贡献,少向国家索取”是她秉承的信念。

提起当年的抗战经历,杨春兰断断续续表达得不是太清楚。“我血压高,还有心脑血管病,头晕,很多事都记不起来了,就记得打仗的时候从来没有害怕过,一说要打鬼子哩,心里只有国恨,一心要报仇,不知道害怕。”杨春兰努力凭着记忆讲述道,一次在一片稻田边,日军的子弹像落雨一般从她身边擦身而过,她迅速滚到稻田里保住了性命。像这样“九死一生”的经历还有很多,遗憾的是老人年事已高,很多具体细节已经无法再还原。除了上战场,上过学算是“文化人”的杨春兰在部队还担负着发动群众抗日的任务:写抗日标语、给群众宣讲抗日思想和政策等。

幸运的是杨春兰戎马多年没有受过伤,但不幸的是她的老伴刘克诚参军期间身负8次重伤,现已去世多年。“我是参加革命不久认识的俺家老头,当年的抗战热情和劲头也是受他影响,他可真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有一次一颗子弹从他脸蛋上穿过。”说着这些,杨春兰让儿媳妇拿出了老伴刘克诚的一张照片,照片上老人左脸有一个深陷的坑,脸庞略显变形。不难想象当年刘克诚在战争年代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情形。

这是一个典型的“红色”家庭。在杨春兰的影响下,当年她唯一的弟弟也参军了,后来身负重伤导致残疾。2013年,杨春兰的弟弟去世。

忆起峥嵘岁月,杨春兰感触颇深,她认真地说:“经历过战争年代就更珍惜后来和平年代的生活,我有9个孩子,打小我就教育他们不贪不占不争,要少给国家、少给别人添麻烦。如今,孩子们个个正派、孝顺、爱国、守业。东躲西藏、枪林弹雨的日子没有了,希望后来人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也希望国家越来越好。”望着眼前这位绾着整齐发髻、身着干净衣衫、眉目慈祥的老人,听着她说着这些话,昔日英雄的模样仿佛重现眼前。

傍晚时分,杨春兰老人的小儿子刘光文回来了,刚进家门他就给母亲量血压。“早一次、晚一次,周末再推着俺娘到河堤上遛弯。娘老了,娘带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子孙们受用终生,娘年轻时付出了很多,老了就是要好好享受儿女的孝心。有这样的母亲,我很自豪,我们要尽心照顾好母亲。”

杨春兰老人一脸笑容,她说要养好精神到9月3日那天守着电视机看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活动,最令她期待的是“抗战老兵”方队。“我经常看报纸、看电视,知道国家今年的纪念活动很隆重,要在9月3日那天在天安门广场组织大阅兵,这纪念活动搞得好,这段历史不能忘。今年还有‘抗战老兵’方队,说明国家很重视我们,我们心里很暖。”杨春兰泪湿眼眶。

(本报记者 毛玺玺)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