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平煤神马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以实现矿井安全为己任
二矿狠抓隐患排查严格落实责任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宁庄井:鼓励“微创新” “自制”解难题
平煤神马集团召开总经理办公会
帘子布公司开展危险化学品专项安全检查
阳光物业公司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5年8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实现矿井安全为己任
——安检员王学增的感恩与赤诚
 

王学增是十矿通风区的一名安检员,他33年坚守百米井下,特别是在遭遇车祸,行走不便后,仍扎根井下,竭诚奉献,勇做安全卫士,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曾荣获2014年度集团第三届“十佳最美感恩之星”、省国资委“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和省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7月7日,集团党委下发文件决定在全集团学习领会王学增“三种精神”重要内涵,即心怀感恩,身背“两盏矿灯”,以实现矿井安全为己任的敬业精神;对井下巷道的失修情况、条数、长度,以及小煤矿越界开采情况了如指掌,成为井下“活地图”的工作精神;心系企业,敢于担当,报效企业的奉献精神。

感恩:单位让他有了工作

“是企业把我从农村招到矿上,给了我稳定的工作,没有企业我可能还在吃苦受穷。我一定要把工作干好,回报企业。”

王学增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满腔热忱。干好工作的动力源自他质朴纯真的感恩情怀。企业与员工互为感恩,无疑是这个社会,也是当前应对经济下行的强大正能量。

1982年王学增从南阳农村老家作为临时工进入十矿,并直接到采掘一线工作。当队干部认为临时工指望不住的时候,他和工友一个小班架了15个棚子。后来到维修队干巷修工作,他的干劲有增无减,没过几年,就赢得了队里的信任,入了党,并先后当上了组长、验收员……王学增凭着吃苦能干品尝到了人生的甘甜。

搞煤矿的都爱说一句话:“一通三防”无小事。言外之意是稍有懈怠就会铸成大错,干活儿不踏实的人根本无法胜任。

为人实在、干活实在的王学增,于2004年被矿上调到通风区当上了一名安全检查员,专门负责井下“一通三防”方面的隐患排查工作。从此,大家发现在黑暗、偏远的井下巷道里,开始有了高大的身影、明亮的灯光和粉笔做的记号。

“老王要量井下巷道的长度了!”听说此事的工友反应不一,有人吃惊:“这可是个苦差事,没有几个月拿不下来!”有人替他捏一把汗:“这活儿他吃得消吗?”也有人嘲讽地说:“领导也没安排,找这麻烦干啥,纯属吃饱了撑的!”

面对不解和疑惑,王学增说:“不清楚井下巷道的长度,就不知道巷道的失修率是多少。不掌握失修率,咋维修巷道,咋保证通风系统稳定呢?”

十矿是我省绝对和相对瓦斯涌出量均排第一的矿井,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可靠是防止瓦斯事故的关键。

可要测量井下巷道的长度谈何容易。井下巷道曲曲弯弯、坡度高高低低、底板坑坑洼洼,特别是一些老巷断面狭小得仅容一人爬行。

想到了就干,干了就干好。2009年开始,王学增带着50米长的皮尺开始了艰难的巷道测量工作。头几天,跟他一起测量巷道的徒弟们还能吃得消,再后来就有人打退堂鼓了。他的徒弟赵红伟说,有时巷道低得需要人在地上爬行,一般人受不了。在历时两个月的巷道测量过程中,他的徒弟换了一拨又一拨,而王学增从头干到了尾。由于经常在低矮的巷道里爬行,他的衣袖挂破了,手上、胳膊上也被岩石划出了一道道血印,可他一声不吭。

经过王学增等人的艰苦努力,测量结果显示,十矿共有永久巷道303条,井下巷道总长89545米。准确的测量数据为该矿安排巷修计划、确保通风系统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学增掌握的数据关键时候总能派上用场。全省小煤矿重组之前,小煤矿向大煤矿越界开采现象严重。十矿受到小煤矿侵袭以后,戊轨上山巷道变形。十矿与对方商议赔偿事宜,需要受损巷道的数据。王学增到现场估算了一下,从戊轨上山到6号井风井下风口有1800米。这与后来测量的实际长度误差只有30米。王学增真是神了!大家不约而同地赞叹道。

同事马涛介绍说:“王学增决非徒有虚名。有一次我参加矿计划会,忘记了一处失修巷道的数据,就问王学增。王学增几乎不假思索地告诉我,失修180米,严重的120米,断面3平方米到4平方米。”

王学增大脑里储存的数据很快成了全矿共享的“数据库”。矿领导哪些数据不清楚要问他;矿上安排巷修计划以他提供的数据为准;原本需要科长以上干部参加的月度生产接替会,主持会议的生产副矿长点名让他逢会必到。王学增准确测出的“一通三防”方面的数据,为矿上科学合理下达生产接替计划、巷修计划等提供了重要依据,为确保安全生产发挥了关键作用。

感悟:责任和良心比天大

“越干越觉得对安全、对生命有一种敬畏,越干越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

30多年来,王学增在工作中把责任和良心看得比天大、比山重,常把责无旁贷挂在嘴上、落实到行动中。同事说他身上有一种为了矿山的安宁而30多年如一日恪守如初的责任惯性。

随着采深的增加,十矿井下自然灾害不断加剧,井下“一通三防”方面的隐患也随之增多,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老巷,这种现象更为突出。隐患就像一枚枚定时炸弹,如不及时排除就可能“引爆”,给矿井带来灾难。

去年5月1日八点班,王学增照例下井排查隐患,当他通过东区回风巷回风口时,一股煤油味扑面而来,他马上意识到东区回风巷内有大量的一氧化碳积聚。他把水壶里的水倒在毛巾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往前排查,当他走到回风口时,他随身携带的一氧化碳鉴定器就响起了“嘀嘀”的报警声。

险情就是命令。王学增在附近找到井下电话,第一时间把这一情况上报给矿相关部门,并在风门外设置写有“东区回风巷内瓦斯大,禁止入内”字样的警示标志。虽然发现险情了,但危险源在哪里呢?如果找不到一氧化碳泄漏点,险情就不能被排除。经过细致排查,他终于在一条老巷的密闭处找到了一氧化碳泄漏点。仪器显示,此处一氧化碳浓度高达900ppm。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煤矿井下一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24ppm。经过王学增等人的紧急处置,煤层自燃的重大险情被及时排除。

除了一氧化碳以外,井下的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他都能凭经验和嗅觉分辨出来。例如,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但在煤层下与其他气体反应会产生有新鲜煤油味的气体。

他经常琢磨瓦斯、风流的运动规律,以及其跟季节的关系。

有一次,他在巡查时发现,一个掘进头瓦斯大,无法正常掘进。经过仔细检查,他认定是一条老巷的瓦斯受风流影响,通过煤层裂隙流动到掘进头,只要把老巷口堵住,改变风流走向就行了。他在此处打密闭后,掘进头瓦斯浓度果然不超标了。

王学增在十矿通风区工作的十几年间,排除了许多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煤层自燃、瓦斯超限、井筒下沿垮落、巷道透水等重大险情,他用责任心和良心换来了全矿干部职工的敬重。

回报:主动干好自己的活儿

“是自己的活儿,就要主动干好,不要讲理由,也不要等领导安排!”

王学增家门框左边的墙壁上有一排用黑色水笔写的电话号码。他说:“这样的话,遇到紧急情况时,打电话找人方便。”

王学增工友马涛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在2012年夏季的一天晚上8点多,自己正在加班,突然下起大雨。此时,王学增慌慌张张地跑过来。马涛好奇地问:“王师傅,你不是回家了吗,怎么又回来了?”“雨下得这么大,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停。我要到丁三风井看看。”王学增说。“我跟你一起去。”说完,马涛便跟着王学增一起来到丁三风井。

丁三风井位于马棚山的山坡上,里面的台阶只有800毫米宽,又湿又滑。王学增和马涛分别拄着一根木棍,扶着井壁,沿着台阶深一脚浅一脚地往下走了400多米,才到井底。两个人仔细观察井下的排水情况,并与调度室联系,让调度室派人在井底临时砌蓄水池、铺设水管。30个小时后,直到蓄水池砌好、水管铺设完,两个人才放心地离开。马涛说,王学增的担心不无道理,如果任雨水倒灌,就会造成巷道底板透水,影响矿井通风系统正常运行。

王学增右小腿曾在工作中受伤,行走不便,加上要去多处井下偏远地方,一盏矿灯的照明时间不够用。于是,他特意申请了两盏矿灯。从那以后,一氧化碳便携仪、红外线便携仪、氧气便携仪和瓦斯便携仪,外加两盏矿灯和一个自救器,成了王学增下井时的标配。

资料显示,2015年4月份,十矿井下边远死角有害气体检查点为138个,最远的离井口4000多米,近的也有2000多米。对这138个检查点,王学增每个月都要巡视两遍。平时,他每个月下井数都在25次以上。最多的时候,他一个月下了37次井。近段时间,为应对严峻经营形势,十矿对职工下井次数进行限制,唯独不限制他的下井次数。

说起下井,还有一段佳话。因为王学增熟悉井下情况,不管是机关科室工作人员,还是调度室值班人员下井时都想让王学增“陪”。可联系他稍晚一点,他就已经陪别人下井了。时间一长,大家都说,让王学增“陪”下井要提前预约。对此,王学增从无怨言,随叫随“陪”。经常是他刚升井,还没喘过来气,就又有人约他下井了。有的人替他“鸣不平”,说让他歇歇吧,总不能把一个人当几个人用。

在井下,王学增会认真记录发现的每一条隐患。在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13个厚厚的笔记本,上面记录了10098条安全隐患和整改措施,包括69条重大隐患。这是他30多年来精心守护矿井安全的见证。

在王学增身上,有许多永远不过时的宝贵品质——乐观,从来没有因生活的清贫、企业的困难而放弃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执着,30多年来一遍又一遍重复着紧张又忙碌、枯燥又乏味的工作,从来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坚毅,黑暗的巷道、肆虐的瓦斯都无法阻止他蹒跚前行的脚步。

这一切,都源自他对矿山的爱。因为矿山承载了他的美好憧憬,给予了他充实的人生,所以他用感恩之心和一腔赤诚为矿山增添了美丽和厚重。

(本报记者 高轶鹏)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