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石龙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石龙区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推进协调发展
石龙工商分局强化党风廉政建设
石龙区完善计生药具服务网络
调研产业集聚区
生产技能运动会
“身边这么多宝贝,我们不舍得走”
区科协积极开展科普活动
带领乡邻谋“众利”
学习小儿护理知识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8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身边这么多宝贝,我们不舍得走”
——记扎根石龙区敬老院20年的朱民吾夫妇
 

“我是石龙区人民路街道关庄社区二组居民,已经瘫痪5年了,几年来全靠朱民吾夫妇照顾。” 近日,在石龙区敬老院,关大爷拉住记者的手说。

关大爷说到的朱民吾是石龙区敬老院院长。他年轻时曾在天津某炮兵基地当兵,复员回乡后被安排到村里当治保主任。25岁那年,他经亲戚介绍来到石龙区敬老院当厨师,当时的敬老院已有10多位老人入住。

刚到敬老院时,朱民吾虽然是掌勺厨师,但是因为人手不足,他便主动帮着照顾老人。“照顾老人不仅要注意细节,而且要有耐心。”朱民吾回忆道,那时的敬老院只有几间破旧的砖瓦房,条件很艰苦,旱厕夏天蝇虫遍地,很不卫生。随着老人的增多,一些工作人员忍受不了辛苦的工作,纷纷离开。于是,朱民吾把妻子董春玲从老家接了过来。就这样,夫妻俩开始了每天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端屎接尿的工作。

敬老院里的老人都是附近村庄的,无儿无女、无依无靠,且大多智障或肢残。老人最多的时候有30多个,最少时也有六七个人。

夫妻齐心,再大的困难也不怕。就这样,朱民吾从一位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变成了整天操持“家务”的“火头军”。

孤寡老人入住敬老院之前多没人照料,脏得像乞丐,朱民吾为他们洗衣服、洗身子,从不抱怨。有几位老人大小便不能自理,他便为这些老人收拾屎尿。一次,一位下肢瘫痪的老人把大便弄到了床铺上,朱民吾二话没说便开始给老人脱内裤,同时叮嘱妻子董春玲将洗澡水备好,水刚弄好,便抱起老人往浴盆里放,细致地给老人擦洗身体。老人感动得直流泪,对他说:“我这没用的糟老头儿,来到敬老院,你们两口子待我比亲孩子还亲啊!”朱民吾说:“人老了就可怜,谁还没个老的时候,你没孩子,我就是你的儿子,我爱人就是你的闺女。”

关大爷到养老院后不久便卧病不起,瘫痪至今。朱民吾每隔两天便给老人洗身、擦背,防止生疮。董春玲担心老人长期不运动会肌肉萎缩,每天给老人按摩。对此,老人一提起来,总是热泪盈眶:“我年轻时无儿无女,到老了却又有闺女又有儿子,成了享福的人啊!”

像关大爷这样的瘫痪老人,夫妻俩已照顾了11位。

有些人看到夫妻俩这么辛苦,劝他们不要干了,外面世界那么大,随便找个工作也比在这里强。可夫妻俩经常笑着对他们说:“我们不觉得累,也习惯了,都说家有一老胜似一宝。身边这么多老人、这么多宝贝,我们不舍得走啊。”

每天天不亮,夫妻俩就开始忙碌,给老人生火做饭,伺候老人吃完饭,他俩才动筷子。深夜,看着老人睡下,夫妻俩才可以放松下来。

20年来,敬老院工作成了夫妻俩生活中不能割舍的部分,每一位老人都是他们的亲人。为给老人改善生活,夫妻俩养猪和鸡,在空闲的地方种起了菜。他们还采购了一批收音机,老人人手一台。

没有假期,没有周末,夫妻俩每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朱民吾现在既是院长又是厨师,董春玲既是保洁员又是洗衣工,夫妻俩里里外外,互相配合。“如果没有爱人给我做坚强后盾,我根本熬不到现在。”朱民吾看着董春玲感叹道,这么多年来,他们没有回老家陪着父母过一次春节,每年都是和这些孤寡老人过的。

敬老院院子中间有一棵松树,是20年前朱民吾和当时的院长亲手合栽的,如今松树青翠挺拔,它见证了朱民吾夫妇风雨20年的不悔青春。

(本报记者 牛献廷)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