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三苏葬郏考略》:破解三苏葬郏之谜
读史品源话摩陂
妙善公主生父“庄王”漫谈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5年7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苏葬郏考略》:破解三苏葬郏之谜

 

○萧根胜

郏县是大文豪苏轼和弟弟苏辙的归宿地,元末添置其父苏洵的衣冠冢,故其墓园史称三苏坟。900多年来,三苏葬郏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其中一些谜团始终处于似是而非、以讹传讹的状态,比如苏轼葬郏原因就有六种说法之多,莫衷一是。在人们心目中造成不同程度的模糊认识,以致有人质疑苏轼葬郏,甚至有媒体报道他地出现苏轼真墓。因此,破解三苏坟的诸多谜团,找回三苏葬郏的历史真相,对于提升平顶山市三苏文化遗产的价值意义尤大。

《三苏葬郏考略》作者乔建功先生穷十余年之精力,以历史文献资料为依据,发微显幽,寻根溯源,比较客观真实地阐释了苏轼葬郏的前因后果,撩开了三苏葬郏神秘面纱的一角。

●解密苏东坡葬郏的原因

苏东坡为何葬在郏县?凡是来到三苏园的人们首先都会问及这个话题。因为时久尘封,史无详载,《东坡先生墓志铭》只留下“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的遗言,所以千百年来人们苦苦寻觅苏轼何时来过郏县,何时到此选择墓地的蛛丝马迹,因而便演绎出了苏轼任汝州团练副使选择墓地的“练汝说”;之后发现苏轼根本就没有到任,便又产生了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苏轼前往汝州路过郏城,看中此地酷似家乡峨眉的“形胜说”。多少年来陈陈相因,几成信史。进入21世纪,随着苏学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发现苏轼致子由第八简中有“葬地,弟请一面果决。八郎妇能用,吾无不可用也。更破十缗买地,何如留作丧事,千万莫循俗也”答复苏辙的一段话,为研究苏轼葬郏之因提供了又一种思路,有人据此认为苏轼葬郏是同意屈尊与侄妇同用一葬地。乔先生不唯书、不唯众,首先弄清轼、辙兄弟在北宋晚期一系列党祸纷争中的沉浮遭遇,理顺当时苏氏家族的人事活动踪迹,在阅读研究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考证出苏轼葬郏事涉他们兄弟二人来往的三封书信及七篇祭文。然而,这三封信只有苏轼答复苏辙的一封信保留比较完整。于是他就紧紧抓住苏轼复信中关于葬地一段话这个“牛鼻子”,弄清其写作背景,把握其内涵和外延,写出了《辨析苏辙二月二十二日书信关于葬地的内容》一文,复原了他们兄弟二人为葬地之事所来往三封书信的商讨过程。原来苏东坡既没有到此亲勘葬地,也没有为小峨眉命名,所谓“即死,葬我嵩山下”,是告诫弟弟不要再花钱另买葬地,就用自家田地的叮嘱。在研读过程中,他发现《苏轼年谱》述及祭文处存在几个疑点,就大胆致信作者孔凡礼先生陈述自己的意见,结果得到孔老先生亲笔复信的充分肯定和热情赞扬。先后写出了《三苏园中的两个黄氏女》《苏坟应是苏家的自家田地》等论文,破解了探因过程中的一个个问题,终于弄清楚,所谓苏轼葬郏实际安葬的是四个亡灵,出现的是三个坟墓,起初这里就是以族墓的形式出现的。苏轼葬郏的真正原因:这里是轼、辙兄弟二人于困顿无奈中在自家田地上辟设的流寓在外的苏氏族茔。苏轼归葬小峨眉完全是一任自然,天意巧合。

●解密苏坟、二苏坟、三苏坟

关于三苏坟的沿革,传统认为苏轼葬郏称“苏坟”,苏辙葬郏后称“二苏坟”,元末添置苏洵衣冠冢后称“三苏坟”。 乔先生研究认为,这里开始从筹划计议到逐步实施,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名副其实的苏家族茔,这里埋葬着苏家祖孙五代有文字可考的即达二十多人,其准确称谓应为“苏坟”。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他指出两处错漏。一是二苏墓碑名不副实。苏轼、苏辙当年都是同各自的夫人同穴合葬,而现在看到的墓碑却是“宋东坡子瞻苏先生墓”和“宋颖滨子由苏先生墓”。二是对苏坟的说法有误。传统认为,北宋灭亡南迁后苏家后代流散各地,苏坟就香火断绝,沦为荒芜了,上下延续的时间只有25年左右。乔先生通过考证“苑中碑”和《金史》等有关史料,证实有金一朝苏坟不但保护完好祭祀不断,并且留下许多社会贤达拜谒的碑碣石刻,呈现一片祥和景象,苏坟真正遭到重大破坏是蒙古铁骑入侵,金朝灭亡之际,其实际延续的时间上下达130余年。为了印证这个论断,他还亲赴当年苏辙寓居的许昌县椹涧乡西长店村以及苏家后裔聚居的苏桥村进行考察,结果与论断完全吻合。他写就的《三苏坟究竟葬几人》先后刊载于《三苏》《超然台》《放鹤亭》,最终发表于《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年第六期,并收入《苏轼研究》。

●解密苏家族茔的迁移

三苏园中的广庆寺明明在坟院的西南,而苏辙在《再祭亡嫂王氏文》中说“茔兆东南,精舍在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多少年来一直使人不明就里。乔先生在参阅大量文献和现场踏勘墓地的基础上,写出了《发微显幽 探骊得珠——苏坟茔兆曾东移》一文。该文精辟地阐释了不是苏辙说错了方向,也不是广庆寺迁移了位置,更不是书写印刷有误,而是苏家的葬地原本靠西,后经人迁移到了现在的位置。迁移的过程是,苏轼的门生李廌前来吊唁时察看苏家葬地,发现东去不远就是小峨眉的箕形山坳,是可遇不可求的堪舆佳城,于是就趁苏轼灵柩在广庆寺待葬80天的间隙,往返奔走于许汝间说服苏辙,把茔兆东移到现在的位置。李廌此举在《宋史·列传第二百三·李廌传》有载。因为苏辙四月二十三日写就祭文时还没有东移茔兆的动议,所以后来才出现广庆寺的方位与苏辙祭文所述不一致的问题。之后,乔先生又挖掘历史素材写成《大诗僧参寥子——凭吊苏坟第一人》一文,向世人介绍了东坡挚友大诗僧参寥子在苏轼葬郏两个月之际,来郏城凭吊苏坟尘封千年的感人故事。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理事、平顶山学院教授刘继增先生一再称赞这两篇文章考证缜密论据充分,破解了三苏坟多年的难题,填补了三苏坟研究的空白。

●解密苏坟格局

出坟院大门南行百米处,神道两侧分别有两座坟墓,西边是顺治初年发现的苏迟夫人梁氏墓(苏辙长房儿媳),东边是1972年发现的苏仲南(苏辙次子)夫妇合葬墓。它们为什么孤零零地坐落在坟院大门外同父辈的坟墓相距半里之遥?所依据的是什么葬法?长期以来使人困惑不解。这是三苏园最难解的一个谜团,也是乔先生着力最多的一个难题。为此,他曾遍阅史料,走访朋友,咨询名家,拜谒过欧阳修、范仲淹的陵园,还赴襄城县王洛乡房村、许昌县灵井乡禹王城及安阳市殷都区皇甫屯村,寻访和苏轼同时代的范镇、韩绛、韩琦等人的坟墓,极力寻找打开这个谜团的锁钥。通过认真观察,缜密考证,乔先生终于写出了《穿越历史烟云 寻觅二苏真茔》一文。该文大胆地对现有的二苏坟墓提出七个疑点,证实其不是真茔。文章指出,二苏真茔应是甲山庚向穴,其墓碑应是同各自夫人合葬墓碑。然后根据苏坟的夹棺葬法,推测出苏家子辈其他四人坟墓的位置,并绘制出了《苏坟原貌示意图》。文章最后阐述了造成这种舛误的历史原因。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刚任汝州知州的元叔仪前来祭扫苏坟,看到这里坟墓荡平一片荒凉,唏嘘再三,无奈之下,只好象征性地堆土为坟,立二苏先生墓碑聊以寄托哀思。元叔仪的此举记录在尚野所写的《二苏先生墓碑记》中。从此代代相传,致使苏坟成了当今的格局。

2013年7月,我和乔先生一起参加第十八届国际苏轼学术研讨会。其间,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原会长、四川大学资深教授、享誉国内外的苏学专家邱俊鹏先生找到乔先生说:“我发现近几年你是专门写有关苏轼葬郏文章的,你的每一篇文章我都看过,你算把三苏坟的事情说清楚了!”并叮嘱在场的三苏研究专家说:“以后关于苏轼葬郏的事情不要再随便说了!有什么疑难问题你就找他!”

乔先生是一位敢于怀疑,善于怀疑,勤于思考的人。他能够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疑点;能够从众人熟视无睹的史料、碑刻中采撷一个个论据,并能够将这些碎片有机地串联起来,周详备至,力求言必有据,言之有理。他连续写出数十篇文章,篇篇都有真知灼见,入情入理,系统全面地阐释了苏轼葬郏的一系列疑难问题。

三苏坟 (资料图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