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说靠谱
鸟飞于天
歌唱
红葫芦面瓜
战友·兄弟
和大地在一起
惬意
渡口春秋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15年7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渡口春秋

 

○张振营

出郏县城东北12公里就是冢头镇的李渡口村。来到街中心,百年老榆树如冠的树荫下散落几个磨盘、石磙和断碑,几位老人正在磨盘上举着棋子进行厮杀。

68岁的李中保和62岁的李振圈老人领着我们在村里转。他们一个当过村小学的校长,一个当过村干部,对村里的情况如数家珍。

当年车水马龙的场面李中保至今还记忆犹新。他说,每天牛车从街上石板路上走过发出的吱吱呀呀的声音经常在他的梦里。他说,那时他有七八岁的样子,常常到西门外的蓝河边玩,那时的蓝河碧波荡漾,河边有几处水潭,咕嘟嘟向外冒泉水,潭边有许多芦苇和蒲草,水鸟啁啾,蜻蜓戏水,蛙鸣阵阵。李中保说,那时的李渡口可真叫美呀!

从几位老人的描述中,得知村里清一色的李姓村民均是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移民的后裔,因在蓝河东岸繁衍生息,村头又有可以摆渡的小渡口,村子就得名为李渡口。

许(许昌)荆(荆州)古道穿村而过,这里又是武夷山下梅村到俄罗斯恰克图这个万里茶道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明末清初时,李渡口逐渐发展成远近闻名的商贸集散地。

航运,带动了李渡口商业的繁荣。蓝河发源于禹州市文殊乡山区,流经郏县后注入北汝河。蓝河到李渡口始能通航,经北汝河、沙河、淮河、京杭大运河直下江南。南方的茶叶、丝绸、海盐、大米等到李渡口上岸,经陆路销售到许昌、襄城、郏县等地,从禹州转运至俄罗斯的恰克图,禹州的瓷器、药材,郏县、襄城的烟叶、棉花、煤炭等通过水运又被送往南方。

经济的繁荣也带动文脉永续。李渡口还是先贤传道讲学之地,这里人才辈出,明末有武举人李和三,清朝文武秀才更是不胜枚举。明末到清朝,在外做官或经商的人陆陆续续在村里建起了高门大院,如今,保存相对完好的三进、四进四合院就有11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明清建筑群。

阳光透过树叶,将斑驳的光投向古老的建筑。我在一处处青砖灰瓦的院落里穿行,仿佛走进了恢弘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房屋多是飞檐斗拱,五脊六兽,石雕、砖雕、木雕,雕工精细,刀法明快。飞禽走兽、花鸟虫草,栩栩如生,风姿绰约。除了雕花的门窗,还有卍字形和铜钱图案的石窗。每一处的设计都充满了先人的智慧,令人拍案叫绝。你看,厚重榆木门下的门槛,底下一角有个小方孔,那是给猫留下的通道。邻居来了,摘下门槛就是两个带腿的长矮凳,可以坐在上面拉家常。

我在文秀才李泽之故居旁久久驻足,山墙上的“悬鱼”雕塑图案深深地吸引了我。麒麟、凤凰、莲花、牡丹、梅花、寿桃、花瓶、双鱼、惹草,浑然一体,相映成趣。麒麟、鹿、凤、惹草、梅花、寿桃祈祥瑞、长寿、福禄;莲花祈连年有余;牡丹祈富贵;花瓶祈平安;双鱼的鱼腹多籽,寓多子多孙的愿望。整个画面拙朴凝重,意趣动人,寓意深刻,被古建专家誉为“河南第一花”。

高大气派的古建筑大多在大街两边,建筑格局则是红石打地基砖木结构的深宅大院。红石台阶,石狮子把门,门楼高耸,临街的墙面上嵌着一溜的拴马石。在一处处老房子前,李中保一一指给我哪里是烟厂、屠行、花行、药行、煤行、酒馆、羊肉馆、染坊等等,李渡口昔日的繁华可见一斑。

局子屋隔个六尺的巷道就是李义仁的故居。一座二层楼房,房上的瓦松在诉说着岁月沧桑。清乾隆年间,李义仁治黄河有功,皇封车辇等,这里是李义仁接待官员士绅和处理公务的场所。站在街上往巷子里窥探,只能看到老屋的房檐和墙角,临近的一座房屋上能看到房坡边沿的垂带就是一条龙,龙首就止于房檐。看那龙的气势如蛟龙跃水。巷子幽深,若时光隧道,光阴数百年如一日地在这巷道中踱着方步,浮生流年里不知掩藏了多少故事。

临街一座老屋,青砖垒墙,灰瓦覆顶,和其他民宅毫无二致,只是山墙檐上别致的“寿”字凸显出建筑的雅致。这既是李文秀老宅,又是他开的济世堂药铺。李文秀经营药铺的宗旨是“穷人吃药,富人拿钱”,就是穷人取药不要钱,富人取药多加钱,李文秀在周边村落留下的好口碑至今还在传颂。如今,老宅里住的是李文秀第四代传人——70多岁的李庭杰和他104岁的老母亲王菊花。不大的小院内长着一棵古朴的老枣树,树龄有500多年。树的顶端干枯了,树身上又发的枝依然枝繁叶茂。王菊花老奶奶的额头上布满道道皱纹,就像枣树皮上的裂痕。

岁月变迁中,万里茶道早已被公路、铁路所替代,寨墙也早已不复存在。玉带一样的蓝河水量逐年减少,因为上游采煤等原因,2012年彻底断流了。

在昔日的渡口边,散落着几块石板。我感叹,繁华和喧嚣早已从李渡口的身上褪去,洗尽铅华的李渡口,呈现着素朴的古意。微风拂动树叶,吹过厅堂,触动我灵魂深处的柔软和恬静,听任岁月悠悠,芳草夕阳。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