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条要闻
下一版4
 
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学联二十六大开幕
“我心里放不下这些老人”
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技术支撑企业发展
全省文化工作座谈会在我市召开
打井队田间打机井
推行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
市政协机关召开专题学习会
市区小升初部分片区学生需要复审
自觉用纪律和规矩约束思想行为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7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玉花是敬老院里的服务员,先后陪伴四十九位鳏寡孤独者走完人生路。她也曾想过放弃,可看到老人们的眼神,又心软了——
“我心里放不下这些老人”

 

7月19日,雨过天晴,舞钢市尹集镇敬老院里绿树成荫,老人们走出空调房间,在院里吹吹风、聊聊天。

王玉花出出进进地忙碌,不时停下来听老人的诉说。从老人们的目光里看得出来,他们喜欢她,愿意和她说话。

“人老了要有人管”

1992年冬,尹集镇敬老院遇上“服务员荒”,合适的工作人员一时不好找。

“民政所领导听说俺照顾瘫痪在床的公公4年多,想让俺进敬老院当服务员和炊事员。”王玉花说。

当时34岁的王玉花已经是一双儿女的妈妈,伺候公公责无旁贷,可是到镇敬老院伺候一群与自己不沾亲不带故的老人,她起初有点犹豫。丈夫觉得伺候老人活累,工资又不高,也不大愿意。

犹豫之后,心地善良的王玉花想到,老人们不能无人管,应该有人照顾,况且自己家离敬老院只有几百米的距离,干好这项工作她有条件。“农村人就怕老了没人养,我就想让人们看看,孤寡老人是有人管的。”在做通丈夫的思想工作后,她走进了镇敬老院,任务是照料16位老人的生活起居,月薪60元。

“敬老院,敬老院,工作围着老人转。”王玉花全面照料16位老人:买菜、买米、买面、洗衣、做饭、送医、送药、伺候病号住医院,等等,忙得日夜不停。

为了让老人过得舒心,王玉花在费用有限的情况下精打细算,想方设法把饭菜做得尽可能适宜老年人的口味,而且每周至少改善两次生活。

王玉花的努力,换来了敬老院里的笑声。

“听说你会唱戏,唱‘包公戏’还拿过奖?”记者问。

“去年镇里举办的歌迷大奖赛,得了个奖。”王玉花说。

“我原先不会唱。以前敬老院的条件哪有现在好?为了给老人解闷儿,试着清唱,老人们喜欢,我就唱,时间长了也唱得有模有样了。后来,镇上的一些戏迷朋友知道了,就拉着一起跟弦唱。现在,我们院里一星期至少有一场演出,都是我那些戏迷朋友志愿来演出的。”王玉花说。

为了节约资金,王玉花还自学了理发。

“理发是小事,40多人集合起来,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于是,王玉花买了一套理发工具,慢慢摸索、练习,掌握要领。给老人理发,最大的障碍是刮胡子。她不敢贸然行事,就在自己腿上反复练习,把腿割了好几道血口子。就这样,她练就了娴熟的理发技艺,每年都要无偿为老人理发数百人次。

2004年,尹集镇敬老院新院建成,“常住人口”发展到47人,工作人员也发展到5人。为了把钱最大限度地用在老人身上,同时也为了让老人们有事干、不寂寞,王玉花组织工作人员和一些有劳动能力的老人整理出了一片片地,种上蔬菜。

“老人们来自各个村庄,以前也不认识,但他们对土地都有一种特殊感情,把种菜看得很神圣,经常夸赞自己种的菜最好,很有成就感。这样一来,种菜无形中锻炼了老人的身体,培养了大家的集体荣誉感。就像歌里唱的,有了收获,获得了快乐。”王玉花说。

一心扑在工作上

在敬老院护理工作中,王玉花注意每一个细节,一心扑在工作上,二十多年来没有出过护理事故。她先后伺候了92位老人,陪伴49位鳏寡孤独者走完人生路。

80岁高龄的老复员军人王其兰患脑血管病。他说:“在敬老院能多活这些年,多亏了玉花的照顾。玉花是个大好人,她半天不在敬老院,我半天心里都不安宁。”

五保老人苗安说:“玉花就是俺的亲闺女。”

王玉花回忆说:“两年前,苗叔当着大家的面,坚决要认我做他的闺女。我答应他说,您放心吧,只要我在这敬老院里就不让您受苦,我就是您的亲闺女!后来,苗叔见到村上人来看他,就说他有了个亲闺女。”

这就是家,我放不下

2008年7月7日这天,夏合党老人病愈出院。王玉花带着刚刚过了4岁生日的小孙女到医院给夏合党办理出院手续,小孙女溜出医院大门口玩耍,被一辆四轮小拖拉机给轧死了。晴天霹雳,王玉花当场昏了过去。怎样给儿子、儿媳交代?夏合党老人哭着自责:“都是我给你惹的祸呀!”

当天晚上,全院老人把她的屋里屋外挤得满满的,含着泪对她说:“玉花呀,俺可不能没有你呀!”

“当时家里人没有责怪你吗?”

“没有,我很感激儿媳。她理解我,支持我在敬老院工作,是她给了我继续坚守下来的决心,我心里放不下这些老人。”

王玉花把敬老院当作自己的家,视患病的无助老人为亲人,这种无疆大爱,感染了儿媳。在去年敬老院选用服务人员时,她的儿媳妇也加入了服务老人、关爱老人的行列。

王玉花说自己也曾经有过不想干的时候。可是一看到老人们那渴望的眼神,想想他们晚年生活应该幸福,就需要有人付出,心里总放不下他们,必须坚持着。

问起现在的待遇,她说:“现在工资是1080元,和新进人员一样。这些都不重要,现在年龄也大了,等到干不动了,俺就回家休息。”

“奶奶!”听到12岁的孤儿张楹桢甜甜的呼叫,王玉花脸上立刻涌上笑意。

3年前,张楹桢来到敬老院,依偎在王玉花的怀抱里,有了依靠有了家。

“有老有小,这才是家,才有牵挂。”王玉花说。 (本报记者 王岗)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