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热烈祝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成立
3上一版
 
栉风沐雨八十载 滋兰树蕙著华章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5年7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栉风沐雨八十载 滋兰树蕙著华章
——探究鲁山一高“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秘诀
2013年教师节,市委书记陈建生(中)到鲁山一高慰问,并给优秀教师代表献花
首届徐玉诺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省文联原主席何南丁(左)为鲁山一高题词
韩国教育集团专家来校调研
鲁山一高新校区大门
 

上联:汉水伴书声授业解惑遍九州桃李,下联:露峰听凯曲立德树人传百代栋梁,横批:钟灵毓秀。这是挂在鲁山一高新校区大门口的一副对联。

汉水又称汉江,是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鲁山一高新校区就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沙河渡槽的西岸。

在今年的高考中,该校学生林子、李兆讫、杨晓霖被清华大学录取,杨舒雅、李思彤、王迦南被北京大学录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2011年到2015年,该校过一本线的人数由184人增加到626人,提升到3倍多!

鲁山一高的中考考生录取分数线比市内同类高中低几十分,但经过三年的打磨,学生能够取得突飞猛进的成绩,实现“低进高出,高进优出”,其中的秘诀何在?

上联:汉水伴书声授业解惑遍九州桃李,下联:露峰听凯曲立德树人传百代栋梁,横批:钟灵毓秀。

这是挂在鲁山一高新校区大门口的一副对联,拟联人是鲁山一高校长、党委书记牛山坡,由鲁山县书协主席王峰涛亲笔书写。

对联中的“汉水”又称“汉江”,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露峰,即露峰山,又名鲁山坡,位于鲁山城东,是鲁山古八景之一。鲁山一高新校区就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沙河渡槽的西岸,露峰山的西南。

今年高考,鲁山一高又以令人瞩目的成绩再创历史新高。截至发稿之日,林子、李兆讫、杨晓霖被清华大学录取,杨舒雅、李思彤、王迦南被北京大学录取;另有600余人被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 、武汉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和中山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录取。从2011年到2015年,该校重点线的人数由184人剧增到626人,4年间提升到3倍多!

鲁山一高的中招录取分数线和全市同类高中相比是较低的,但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能够取得突飞猛进的成绩,成为全市“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典范,其中的秘诀何在?

立校之基:传承厚重的文化积淀

鲁山一高是一部厚重的文化典籍。翻开学校的历史,页页行行,成绩骄人,卷卷字字,振奋人心。

鲁山一高始建于1933年,新中国成立前是私立鲁阳中学,新中国成立后是鲁山县第一所公立中学。“五四”诗人徐玉诺先生曾两度出任学校校长。1978年,成为原许昌地区重点高中;1983年,成为平顶山市重点高中;2007年晋升为河南省示范性高中。2008年被评为河南省文明单位。

八秩春秋,岁月峥嵘,鲁山一高从建校初只有两个教学班、师生员工不足百人,发展到今天的高中部90多个教学班、师生员工7000余名,初中部20多个教学班、师生2000余名;从依托城南文庙起步办学,发展到今天的新、老两个校区;从最开始的私立鲁阳中学,发展到今天的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位于县城的老校区环境幽雅,有元次山碑、大成殿、崇圣祠等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文化底蕴深厚。这里也是红色摇篮——豫陕鄂人民军政大学(陈赓任校长)办学的初始地、哈军工的前身。位于城南新区的新校区占地500余亩,北靠鲁平大道,南傍沙河森林公园,东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西接311国道,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读书求学的胜地。可容纳120个教学班,7200名学生,为鲁山学子读优质高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80多年来,学校薪火相继,秉承“信、爱、和、平”的校训,弘扬“尚德、尚礼、求实、求真”的校风,“诲人不倦、敬业垂范”的教风和“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学风。形成了科学的管理机制、合理的师资结构、完善的教学设施,为国家和各类高校输送合格人才近10万名,他们遍布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党政要员、专家学者、企业精英、致富能手、英雄模范等不可胜数。

悠久的历史、美丽的校园、成功的学子、辉煌的业绩沉积为鲁山一高厚重的文化底蕴,奠定了鲁山一高发展的基石。自恢复高考至今,该校升学率连年位居全市前茅,教育教学成果卓著,曾培养出河南省高考理科第一名,在中原大地享有一定的声誉。

强校之本:创新科学的管理机制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根据党的教育方针,鲁山一高瞄准创建“中原一流名校”的奋斗目标,本着“以人为本,以德治校,全面发展,和谐进步”的办学理念进行多元化办学,严格按照“一二三四”工作思路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一”为“一个中心”,即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二”为“二个理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和从严治校的理念。“三”为“三种意识”,分别是:校园安全与教学质量并重的意识、科学发展与办学效益同行的意识、学校兴衰与个人荣辱相连的意识。“四”为“四化机制”,就是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制度化的管理机制。

学校立足校情,借鉴名校管理措施,实行大科室管理和年级组、级段管理双轨并行的“动车式”管理模式,每个部门、每个年级、每个级段、每个教职工都是学校发展的动力之源,全体教职工心齐气顺,弘扬“奉献、激情、高效、精致、成果”的高三精神,劲往教学上使,力往教学上用,不断开创教学工作新局面,有效促进了学校的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鲁山是革命老区,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大多数学生来自山区农村的贫困家庭,如何更有效地落实国家的扶贫政策,从根本上帮助更多的贫困家庭脱贫致富,教育是最好的途径。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唯有读书,方可百代不衰。鲁山一高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大前提下,以“扶贫先扶智”为原则,做好教育扶贫工作,实施“四个一”工程,即:让一个家庭走出一个大学生,改变一个家庭的现状;让一个村庄走出多个大学生,改变这个村庄的现状;让一个乡镇走出一批大学生,改变这个乡镇的现状;推而广之,使一个县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这一做法,改变了全县人民的教育观念,为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注入了正能量。

兴校之策:探索多元化办学方式

为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加快发展步伐,早日实现中原一流名校目标,近年来,鲁山一高积极实施和探索多元化发展教育之路。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学生与学校追求多方向、多方面、多维度、多层次、多渠道的发展,逐步形成鲁山一高“大教育、全课程、多课堂、高质量、新生活”的学校管理新秩序。

一是培养优秀教师队伍的力度不断加大。鲁山一高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身心健康、善于创新”作为职业追求;把“忠于职守、甘于奉献、淡泊宁静、公正坦荡”作为职业操守;把“得体、儒雅、包容、合作”作为行为要求;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作为道德规范,开展以评选“教坛新秀”“骨干教师”“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功勋教师”为载体的名师工程,带动了整个教师团队的进步与发展。

二是 “展、探、练”特色课堂模式成效凸显。鲁山一高在狠抓常规教学备、讲、批、辅、考、评、思七个环节的前提下,不断加强科研力度,总结新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精神的指导推动下,在教科研处各教研员和部分资深一线教师的深入探讨和实践中,总结摸索出了“展、探、练”特色课堂模式。该模式注重向课堂要效率,要质量,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由个体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由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转变,课堂呈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局面,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气氛逐渐活跃。伴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也由原先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实践证明,“展、探、练”特色课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省教育厅把该模式作为科研项目立项,学校被确定为“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课题实验学校”,学校承担的国家“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构建有效课堂的策略研究》(“展、探、练”特色课堂)荣获课题成果一等奖。

三是学生思想教育多措并举。鲁山一高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以“爱、严、细、实、近、小、亲”七字方针为指针,以《亮剑高考》读、思、行励志教育和“两心一力”(责任心、自信心、抗挫力)教育为抓手,不断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宿舍管理、学生干部培养以及安全、纪律、卫生、文明等方面的工作。工作中注重开拓创新。第一是学生管理的创新,强调“抓学习促纪律”,引导学生全神贯注学习,减少违纪行为的发生;第二是最大限度地发挥班主任的核心作用,凝聚任课教师合力,以班治促校治;第三是宿舍管理人本化,宿舍文化氛围浓厚,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人员服务到位,干净整洁,设施齐全,使学生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体验到回家的感觉,生活得愉快,休息得充分,确保他们拥有充沛的精力和健康的体魄投入学习。

四是校园文化催人奋进。鲁山一高坚持“校园里的一切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的理念,不断加大校园绿化、美化和文化建设的力度。漫步校园之中,道路宽阔,绿树成荫,芳草鲜美,花香怡人,浅山披绿,亭阁着彩,碧波荡漾,锦鳞游泳;校园里、走廊中、楼梯旁、道路边、花园内,到处都是励志名言和温馨提示。置身其中,如入花园,令人心旷神怡,莘莘学子在此读书求学情操可得以陶冶,心灵可得以净化,思想境界可得以升华!

五是特色教育硕果累累。为了让学生适应新的高考形势,全面发展,人人成才,找到自信和适合自己优化发展的方向,鲁山一高想方设法拓宽特色教育之路。学校根据当前教育形势需要,本着对特长生负责的态度,成立艺术辅导中心,为他们搭建成才之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等著名高等院校和中央电视台在学校都设立了培训基地,与该校进行合作办学。这些著名高校派专家教授定时到鲁山一高授课,艺术生文化课则由鲁山一高选派优秀教师兼任。为真正把艺术中心办好,办出特色,办出成效,学校又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加强领导,规范管理,细化培养方案,两年来,艺术中心的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学生在高考中均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另外,学校还成立了文学、摄影、书法、美术、体育、音乐、环保、节能、科技等近50个社团组织,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坚持上好两操一课一活动,既发挥了师生的兴趣特长,活跃了校园生活,又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近年来,该校在国家及省、市作文竞赛、演讲比赛、科技大赛及学科竞赛中,获市级以上奖励的学生有600余名;文学研究会会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700余篇;教师发表各类科研论文近2000篇,并有多个科研项目在省和国家立项。

六是用好优质资源,拓展提升空间。近年来,鲁山一高实行开门办学,通过与天一文化传播公司、韩国教育集团、中原名校、豫南豫北名校以及北京、上海、杭州、西安、沈阳、河北、郑州等地的名校进行相互交流学习,与中学生学科网、高考资源网、中华资源网、河南教考信息资源网等大型网站和金太阳教育平台进行资源共享,为提升教师素养,提高学生成绩,提高教学质量搭建了更高的平台,拓展了广阔的空间。

培骨干、抓教学、育英才、靓校园、重特色、享资源。鲁山一高通过多元发展教育,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

2011年高考,鲁山一高一本上线184人,郭芹良同学以660分的佳绩获全县理科第一名,高举相同学以612分的佳绩获全县文科第一名。

2012年高考,一本上线381人,近400名学生被清华、南开、复旦等全国重点大学录取,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理科综合组和文科综合组均名列全市第一,全市省级示范性高中评比名列第一,囊括全市A组学校所有荣誉。

2013年高考,一本上线485人,语文组、数学组、理科综合组和文科综合组均名列全市第一,全市省级示范性高中评比名列第二,500余名学生被清华、浙大、武大、南开、中山等名牌大学录取,2500名学生被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录取。

2014年高考创建校81年最高纪录:一本上线首次突破500人大关,达559人,一本学生增长率全市第一;全省前50名该校占2名,前500名该校占6名;语文、数学、英语、理综、文综各学科全市一等奖均被该校包揽,全市省级示范性高中评比名列第二,是全市“低进高出”的典范。4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录取,1名学生被北京大学录取; 600余名学生被浙大、上海交大、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国家名牌大学录取; 2600余名学生被全国各级各类大学录取。

2015年高考更是成绩喜人,再攀新高:一本上线626人,本科总上线1938人。全省理科前300名该校占4人,前400名该校占5人,前500名该校占8人;全省文科前200名该校占5人。截至7月23日,据不完全统计,已有6名同学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另有600余人被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 、武汉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和中山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录取。

突出的办学成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2013年至今,鲁山县委连续两年授予该校“五优五佳”先进单位;鲁山县人民政府连续两年为学校记集体三等功;平顶山市教育局连续三年给鲁山一高发来贺信,贺信中称“鲁山一高再创辉煌,全市为之振奋”。鲁山一高连年被评为平顶山市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学校,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省‘五好’基层党组织”“河南省德育先进学校”“河南省多样化办学先进单位”“平顶山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平顶山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平顶山市园林单位”“平顶山市先进党组织”“平顶山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同时,还被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国家教师科研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确定为“课题实验学校”;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编辑部决策论坛网“倡廉洁、树新风”宣传活动专题部授予“倡廉洁·树新风·促和谐·谋发展”共建单位;《平顶山日报》、平顶山教育电视台、鲁山电视台等媒体对学校进行过多次专题采访和报道。鲁山县委书记李留军、县长李会良等四大班子领导多次到学校指导工作,对学校的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成绩催人奋进,荣誉给足动力,辉煌属于过去,未来更需努力。回顾走过的道路,鲁山一高的老师们深深感到,奉献与汗水相连,幸福与收获同在。作为鲁山一高新一代的建设者,他们将在上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践行“三严三实”精神,不遗余力地投身工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争创一流业绩为目标,实施多元教育,推行素质教育,创办优质教育,用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回报人民,回报社会。

(本报记者 田秀忠文/图)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