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制
3上一版  下一版4
 
是对国家的不忠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5年7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由平顶山市人民检察院和汝州市人民检察院联合拍摄的微电影《白发亲娘》,今年初荣获全国检察机关首届预防职务犯罪专题微电影评选活动特等奖。影片用感人至深的故事讲述了一个朴素的道理——
是对国家的不忠
也是对父母的不孝
 

贪腐

7月17日上午,平顶山市检察机关“送法进机关”预防职务犯罪警示宣教首场报告会在市文化艺术中心举行。

省人民检察院领导、平顶山市领导和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等400余人观看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播放了两部预防职务犯罪微电影。其中一部是由平顶山市人民检察院和汝州市人民检察院联合拍摄的预防贪污贿赂犯罪微电影《白发亲娘》。该片今年初荣获全国检察机关首届预防职务犯罪专题微电影评选活动特等奖,也是河南省唯一获得特等奖的作品。

据该片总制片人、汝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新义介绍,《白发亲娘》根据检察机关办理的真实案例改编,讲述了一位丈夫早逝、与儿子相依为命的母亲,靠在自家作坊里制埙卖钱供养儿子读书。儿子考上大学后当上了大官,后因巨贪锒铛入狱。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拄着拐杖到监狱看望儿子,隔铁窗相望,儿子痛哭失声,母亲痛不欲生。

报告会上,当银幕上出现白发亲娘佝偻着背,从狱中转身离开儿子的画面时,会场上响起阵阵抽泣声,很多与会人员悄悄抹下眼角的泪水。

《白发亲娘》传达的主题思想是“珍惜家庭幸福,远离职务犯罪”,具有较强的廉政文化感染力和影响力。近日,记者深入汝州市人民检察院,详细了解该片的创作、拍摄及其他相关情况。

本报记者 卢拥军 通讯员 顾武修

抵不住诱惑,抗不住私欲,禁不住贪婪,手握重权就危险;忍不住清苦,耐不住寂寞,守不住名节,身居高位终白费。这是广大观众观看微电影《白发亲娘》后的强烈共识。

一部检察官自己创作的作品

《白发亲娘》是在当前反腐大背景下诞生的一部难得的作品。平顶山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海奎担任影片总策划,汝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新义担任总制片人,省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副处长蔡云川担任编剧。

谈起影片的创作背景,刘新义感触极深。他告诉记者,我国从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尤其是在贫瘠土地里刨食度日的农民,总算看到了家族未来的希望,勒紧裤腰带供孩子上学。一批批农家子弟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进入职场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但不幸的是,在这个群体里一部分人发生了异变,他们在攀爬上权力的巅峰之后,忘记了过去,吃着百姓的饭,穿着百姓的衣,却已不知自己也是百姓。他们把公权视为私有,把下属视作家奴,丢失了党的信仰,也丢失了人的良知。

刘新义说,检察官们经常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进监狱的悲剧。这促使许多战斗在反腐一线的检察官拿起手中的笔,试着诊断、医治贪腐这一不断蔓延的社会疾病,以期唤醒贪官们尚未泯灭的良知,拽回那些走在犯罪边缘的官员。其中,蔡云川就是一位富有正义感、时代感,且文才出众的检察官。

今年50多岁的蔡云川工作之余酷爱写作,是省人民检察院出了名的“大作家”。为了写好剧本,他走基层,访农户,数月废寝忘食。

谈起创作历程,蔡云川至今忘不了汝州市人民检察院对他工作的支持。他说,汝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新义和副检察长魏洪流多次陪同他翻高山、越野岭、下村寨,寻找故事来源。没有他们的支持,他就无法进行文学创作。

一部发人深思的作品

埙,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乐器,在人间吹奏了数千年,它是中华民族风雅质朴的音韵,浊也喧喧然,悲也幽幽然,演绎了一幕幕人间沧桑。

《白发亲娘》以埙为主线,主人公郑义母亲以制埙卖钱,供养儿子读书。她告诫儿子一定要做好官,一个好官就像一件艺术品,须经高温烧制才能成器。最后郑义辜负了母亲的希望,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母亲愤而毁埙。

让我们回放一下影片的难忘镜头。

镜头一:古镇,夕阳下,古树边,埙声悠悠,年幼的郑义手捧着心爱的埙在吹奏。突然,一个小朋友跑到他身边耳语了什么,他发疯似的跑回家,扑倒在父亲的病床前。父亲吃力地拉着母亲的手,说:“对不住了。砸锅卖铁也要供义儿读书!”又挣扎着伸手抚摸郑义的头,用手指了指墙上挂着的匾额“崇孝尚廉”,嘴里喃喃道:“长大了,照顾好母亲。”话没说完,父亲就撒手西去。

镜头二:母亲在自家的作坊里烧制埙。炉火映红了母亲疲惫的脸,小郑义在母亲的身后轻轻地扇着扇子。这时,母亲捡起一个制作精美的埙,说:“义儿,这个漂亮,拿去玩吧。”“我不要,妈还要卖钱给我交学费呢。”看着懂事的儿子,母亲满足地笑了。

镜头三:一日,18岁的郑义兴奋地在母亲面前挥动着高考录取通知书,连声说道:“考上了!考上了!”

入学前,郑义想念故去的父亲,坐在古树下吹埙,自语道:“爹,您就放心吧。儿一定刻苦学习,孝顺母亲。”

镜头四:郑义大学毕业,进入某省机关,从科长、处长,一直升迁为局长。

一日,一家剧院,一场埙的演奏如梦似幻,几个商人在陪郑义观看演出,郑义向他们讲述外婆家是当地有名的制埙世家。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从此,几个商人为从他手里承揽工程,就投其所好,不仅送钱,还为他购买古玩、文物,一步一步把他拉下水。

镜头五:监狱的大门咯吱一声打开,老母亲拄着拐杖来探监,未语泪先流。她把一个包裹打开,捧出一个埙说:“义儿,娘是快要入土的人了,这个埙是你爹留下的,收着吧!”

郑义的脸有些抽搐,泪光中闪现出父亲临终前将母亲托付给他的画面:“长大了,照顾好母亲。”

吹埙、制埙、砸埙,影片用生动的画面表现了郑义母子的爱恨与悲喜,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法不容情,贪腐是对国家的不忠,也是对父母的不孝的主题。尤其是将埙这一中原文化元素巧妙融入,不仅彰显了中原文化的厚重,更使人们容易产生心灵上的震撼与共鸣。

一部融入当地风土人情的作品

“哎,那不是我们汝州市蟒川镇寺上村吗?”7月17日,在报告会播放影片过程中,参加报告会的汝州籍人士高兴地说。

刘新义告诉记者,汝州市人民检察院在剧组选择拍摄场地时就向剧组提出,希望能够借助这部微电影,向全国观众展示汝州市的风土人情,为鹰城旅游业做宣传。因此,片长20分钟的《白发亲娘》拍摄地全部选在了汝州市蟒川镇寺上村。

该村管辖8个自然村,有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林海,有满山遍野画一般的梯田,有隐藏在云海里的古村落,有断崖、溶洞,有村头可蔽日的古树,更有淳朴、善良的村民。

据考证,寺上村埋葬着周朝最后一位天子——周赧王。周朝在延续了数百年的统治传至周赧王时,气数已尽,为避免生灵涂炭,他忍受着亡国的屈辱投秦,自己于公元前249年带着无尽的幽怨长眠于此。赧王无能,他治不了贪腐成性的群臣,成为亡国之君;赧王仁义,他不愿置民众于水火才选择投秦,是仁慈之君。于是,人们建寺庙感念他、祭祀他,寺上村因寺而名。刘新义说,我们选择在这里拍摄反腐微电影,这无意的选择也许正是冥冥中的注定。

寺上村村民对剧组的到来也极为热情。拍摄人员不管进入谁家,他们都笑脸相迎。需要铡刀、扁担等做道具,他们肩扛手提送来;需要群众演员,他们排着队让导演挑。去年夏季,汝州市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秋粮绝收,井底干枯,乡亲们从家里端出舍不得吃的水让演员卸妆、洗脸,村里有位近百岁的老大娘,还提着一大壶开水送到现场。

一部弘扬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和法治文化建设的作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白发亲娘》以预防职务犯罪为主题,成功塑造了一个迷失在权力和欲望的旋涡中的寒门孝子的形象,对故事的主人公从奋发向上的有为青年逐步堕落成为人民所不齿的腐败分子的过程进行了生动描述,发人深思。

搞好党的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是党中央的指示,也是人民群众的呼声。汝州市人民检察院顺应时代要求,从关心爱护干部的角度出发,拍摄预防职务犯罪的微电影,通过微电影这种寓教于乐的警示教育方式,使队伍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思想意识,努力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站位高远,意义重大。相信《白发亲娘》所传达的主题“贪腐是对国家的不忠,也是对父母的不孝”最终会内化于广大党员干部心中,使他们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记者感言:

近年来,汝州市人民检察院在预防职务犯罪上,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制作的一系列预防调查报告、廉政海报等多次在全省乃至全国获奖,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走在了全省检察系统前列。

微电影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创新宣传形式,它的表现手法立体形象,易被广大群众接受,对推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这次汝州市人民检察院同平顶山市人民检察院联合拍摄的微电影《白发亲娘》,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具备完整的故事情节,以综合评分全国第四名的优秀成绩荣获全国检察机关首届预防职务犯罪专题微电影评选活动特等奖,再一次证明该院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做得很出色,做得很精彩。

接下来,《白发亲娘》将在全国检察系统巡回播放,预祝上映取得圆满成功!

(卢拥军)

本版图片由陈冬伟摄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