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健康
3上一版  下一版4
 
孕期查血不容忽视
市中医院“冬病夏治”首日三千人贴敷
天热谨防“空调病”
我国淋巴瘤发病原理和 临床预后研究获得重要成果
新华区卫生局对乡村医生进行考核
市第五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努力减轻血液透析病人经济负担
卫东区构建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
蚊虫叮咬应重视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7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国淋巴瘤发病原理和 临床预后研究获得重要成果

 

新华社上海7月21日电 (记者仇逸)上海交大领衔的系统生物医学协同创新中心、上海血液学研究所联合全国17家医院协同合作,对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这一具有独特地域性和临床特征的血液肿瘤进行了基因组学、分子病理学和临床预后相关性研究,取得了精准医学领域的突破性成果。

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淋巴细胞恶性增殖的特殊类型淋巴瘤。该病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在亚洲地区人群中相对高发,发病凶险,预后很差。但由于发病机制一直未能阐明,给寻找疾病特异的生物学标志和治疗手段、切实改善该型淋巴瘤的疗效带来重大挑战。

系统生物医学协同创新中心陈赛娟院士、陈竺院士和赵维莅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对25例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进行了全外显子组测序,解读了基因组中基因编码区域的信息,并通过多中心研究机构平台,在扩大的80例患者样本中进行了全面验证。

研究结果发现,细胞中调控RNA结构和功能的一个重要基因-RNA解旋酶DDX3X基因在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中存在高频突变,且其突变率居于各基因突变的首位,抑癌基因TP53突变频率次之,两种基因突变率相加占全部基因突变的32.4%;而且两种基因突变存在互相排斥作用,提示两者的致病机理有高度相关性。蛋白和细胞功能研究显示,野生型DDX3X蛋白具有下调核RelB表达和降低细胞ERK磷酸化水平的作用,使细胞增殖受抑,具有抑癌基因产物的特征,而DDX3X突变则导致其编码的蛋白功能失活,引起细胞过度增殖。该研究还在大组病例中证实DDX3X基因突变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分子标志。

同时,研究人员结合TP53突变以及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情况,进一步将系统生物医学协同创新中心患者分为三组: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这些结果使疾病临床预后判断分层更为清晰和严谨,并为分层精准治疗提供潜在的靶点。

20日,《自然遗传学》杂志报道了这项研究结果,这是迄今为止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最全面系统的基因组学图谱,也是对相关突变基因致病原理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的深入系统阐述,表明中国科学家在淋巴瘤研究领域已经跻身于世界一流行列,并为推动淋巴瘤转化医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研究得到了国家973计划、“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国家卫计委行业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和全国多中心血液/肿瘤协作体系的大力支持。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