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理论
3上一版  下一版4
 
清廉品行的养成与坚守
心怀敬畏严以用权 对党忠诚做人要实
学习领会“四个全面” 推进公共资源阳光公平交易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5年7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廉品行的养成与坚守

 

刘海奎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清廉,把清廉作为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追求,世代相传。海瑞何以成为千古传颂的清官?焦裕禄如何能够成为公仆的楷模?李林森又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孔繁森去世后,西藏人民为何撰写了“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城,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的挽联……所有的答案,唯“清廉”二字。

何谓清廉?

不浊为清,不贪为廉。顾名思义,清廉就是洁身自好,不贪不沾。清廉是充斥天地间的一股浩然正气,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一种传统美德。

何以养廉?

以廉为本。清廉是立国之本。早在春秋时期,齐国相国管仲就提出:“国有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认为礼、义、廉、耻是支撑国家大厦的四根柱子,任何一根柱子出了问题,都会导致大厦倾覆。管仲的观点为后来历代统治者和思想家所推崇,并将之概括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句经典名言。清廉是做人之本。清朝大学士陈弘谋进一步强调:“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廉耻,那么就没有什么不敢要的,也没有什么不敢做的。做人到这种地步,其结果必然是招致祸乱,失败灭亡。

以俭养廉。古人认为:唯俭可以养廉。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俭”。道教始祖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儒家提倡“温良恭俭让”五种美德。《左传》中有句名言:“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宋代史学家司马光解释曰:“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节俭就欲望少,有地位的人欲望少,就不会被物欲役使和支配,就能够正道直行,不搞歪门邪道。普通老百姓欲望少,就能约束自己,节约用度,避免犯罪,使家庭富裕起来。所以说:节俭,是德中的大德。奢侈则欲望多,有地位的人欲望多,就会贪图富贵,搞歪门邪道,招致祸患。普通百姓欲望多,就会多方营求,挥霍浪费,导致家破人亡。奢侈的人做官就会贪赃受贿,做百姓就会成为盗贼。所以说:奢侈,是恶中的大恶。

以义保廉。义的含义很宽泛,在这里,义是指手段正当,合乎法度。古人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古人把对待钱财的态度作为判断是君子还是小人的试金石。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大文豪苏轼也说过:“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在这种义利观的影响下,历代贤良之士都以义为标尺,判断是非,区分廉贪,守住底线,面对不义之财不动心,“宁可清贫,不可浊富”,坚守着自己清廉清白的道德情操。明代政治家于谦进京时,一些官员要送礼物和土特产给他,于谦都一一回绝。他写道:“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他到了京城,有人问他给权贵带了些什么礼物,他举起两袖笑道:“带有清风。”至今,“两袖清风”已成为清廉的代名词。

何以守廉?

廉洁修身是一种信念和操守,就是要把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作为自己须臾不可忘却的根本,深怀为民之心,善谋利民之策,常思便民之行,多干惠民之事。把勤政廉洁视为生命的第一要义,工作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努力做到清廉为官,勤政为民。

君子固本,本立而道生。没有高尚的人品做底子,从政肯定跌跤子。所有犯错误干部的蜕变过程都惊人相似:始于追求低级趣味,热衷物质享受;进而盲目攀比,心理失衡;接着动摇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逆转;最后疯狂以权谋私,走向违法犯罪。马克思说过,“不可收买是最高的政治品德”。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树朽先朽其根,人毁先毁其志。思想故障是产生其他一切问题的总根源。一个具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高尚情操的人,是不会为物质诱惑所折腰、为低级趣味所蛊惑的。有的党员干部就喜欢比官职、比财富、比“潇洒”、比享乐,比来比去,把自己比寒酸了、把党性比没有了、把自己比到监狱里去了。他们真的穷吗?事实上,“穷”的是理想信念。

治腐之本在于治人,治人之本在于治心,治心之本在于治欲。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面对五光十色的世界,党员干部特别需要理智,用理智支配欲望、用理智运用权力、用理智实现目的、用理智选择手段。理智又靠什么呢?既靠制度法规,也靠自知之明,靠道德良知,靠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功底。面对复杂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党员干部特别要加强党性锻炼,做人要正、从政要勤、当官要廉、为首要严,以正派赢得人心,以勤政获得敬重。必须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和党纪国法教育,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从心戒贪。有一首打油诗《知不足》,形象地描绘了贪婪的种种表现:“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饱食又思衣;身穿绫罗和绸缎,堂前缺少美貌妻;娶下三妻和四妾,又怕无官受人欺;四品三品嫌官小,又想南面做皇帝;一朝登上金銮殿,却慕神仙下象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有上天梯;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九天还嫌低。”语言虽夸张,却刻画了贪得无厌的人的丑恶嘴脸。此外,还要破除“腐败已经成习惯”的心态。一些贪官在悔过书中说:“当时我对金钱是又爱又恨又怕,逐渐地自己收受钱财多了,慢慢地也就习惯了。”这几句话,看似平常,实则惊心。在熙攘的世界保持心灵的澄澈,万事莫如净化心灵重要。纸是包不住火的。对行贿,眼里要识得破;对受贿,心里要挺得住。

清廉是福。为官清廉者,百姓敬之,福气自来。其一,清廉使人康健。清廉的人,能够远离灯红酒绿,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制;不为钱所累、不为情所困;不做亏心事,不怕夜敲门,睡得踏实,吃得香甜;面对执法执纪机关,没有内疚和畏惧,警笛声声,不必胆战心惊。其二,清廉使人远祸。清廉的人,奉公守法,淡泊名利,懂得知足,凭正当收入过日子,故能一生平安,远离灾祸;而腐败者说不定哪一天东窗事发,身陷囹圄,身败名裂,家毁人亡。其三,清廉使人家和。清廉的人,追求健康生活方式,没有不良嗜好,不贪杯,不涉赌,作风正派,对家庭负责,故能家庭和睦,夫妻恩爱;清廉的人,自无不义之财,生活简朴,勤俭持家,家风良好,自然家和万事兴。

(作者系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