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夏夜渔趣
高天明月作芳邻
拿“蚊子”说事
为梦想破一路风尘
愿他们也有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5年7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夏夜渔趣

 

●李爱华

我老家属于山区,无数条清凉的小溪水顺着山脚蜿蜒流出,汇成一条河,这就是我们当地有名的熊河。

小时候,粮食经常不够吃。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河里的鱼虾就成了我们的“辅粮”。夏天的傍晚,当夕阳褪去红妆,星星点亮黑夜时,家乡的男人们就叼着烟,背着渔网鱼篓出发了。

静谧的河上,凉风习习,不知名的虫虫蛐蛐进行着一场原生态音乐大合唱,一遍又一遍,似乎永不知疲倦。

河岸上,大家走路轻手轻脚,各自寻找最佳下网位置。不一会儿,河东河西、河南河北都有了星星烟火。

据大人们讲,鱼是有耳朵的,声音会惊动它们。一有风吹草动,它们就会游进深水域,这样渔网就奈何不了它们,所以下网要尽量小声。下完网,男人们并不急着上岸。为了让鱼儿进网,此时需要手脚并用,故意把水“闹腾”得哗哗作响。我和几个小伙伴则站在河边拍着小手,一下一下地配合着河里此起彼伏的击水声。

月光皎洁。灵动的波光也随着我们一起跳跃。远处闪现了一两点渔火,家乡的河盛产各种淡水鱼,想必是其他村捕鱼的村民。等渔网再次被男人们拎到手里时,已经是只见鱼儿不见网了。

走上岸,男人们把挂满鱼儿的渔网小心地放进鱼篓,然后自豪地向我们招呼着:“回家喽!”

“家乡好,家乡好,家乡的鱼儿,我们永远吃不完。”孩子们则一边唱着自编的儿歌一边屁颠屁颠地跟随在身后,一路欢歌。

村里家家户户的煤油灯大都还亮着,发出温暖的光,温情得像冬日里的暖阳。

回到家,父亲放下鱼篓,从里面掏出鱼儿,一下子就把妈妈浑浊的眼睛照亮。“明天又可以加餐喽!”她立刻放下手里的针线活,去厨房拿盆端水,为清洗鱼儿做着准备。我坐在小凳子上看着他们忙活,鱼儿的香味就美美地蹿到了我的心窝窝里。

多年后的今天,每当我回忆起那一幕,一股似水的柔情就会从心底一圈圈漫溢开来,直至湿了眼眸。家乡的鱼儿不仅饱了肚腹,也滋养了我童年的岁月。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