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应山应水说应龙
张官营:从犨县故城、军屯营盘到商业集镇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15年7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官营:从犨县故城、军屯营盘到商业集镇

 

○潘民中

张官营镇为鲁山县东部重镇,311国道叶县至鲁山段穿境而过,镇区西依犨县故城。

●犨县故城

犨邑在夏商周三代做族姓小国之都千余年。进入春秋时期,公元前678年楚文王“封畛域汝”,把滍、汝流域纳入楚国版图,犨邑成为楚国“方城之外”的一个属邑,楚康王封伯州犁于犨。康王死,子郏敖继位,伯州犁出任太宰,辅佐楚王郏敖。公元前541年楚令尹公子围命伯州犁在犨筑城,控扼南通江汉平原、北达洛阳盆地的古道夏路,从此犨城成为“方城之外”的军事重镇,并以犨城为端点筑起一条与方城平行的长城,以加强方城的纵深防御功能。

秦统一六国于此置犨县属南阳郡,犨城成为南阳郡的北部门户。公元前207年,沛公刘邦受楚怀王孙心之命西进攻秦,六月与南阳太守吕齮战于犨东。吕齮大败,刘邦乘胜跟进,围南阳,逼武关。刘邦犨东大胜后,秦南阳、丹水守将皆不战而降,史称“刘邦引兵而西,无不下者”。犨东一战是灭秦的关键一战,刘邦手下名将张良、萧何、曹参、樊哙等几乎都参加了,众志成城挫败秦军士气,打通了经南阳,走武关,越秦岭,取咸阳的武关道,迅速完成了灭秦大业。犨东之战古战场正在张官营镇区所在地。

汉承秦制继续在这里设置犨城县,历汉魏西晋北朝至隋朝800年而不衰。

●军屯营盘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自唐起犨城在行政地图上消失600年后,推翻元朝建立大明的朱元璋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亲御都城左顺门诏令指挥葛川:“伊王于明年出阁河南,你可先于(滍、汝流域)五百里地内屯垦,多种小麦,以便家口就食。”于是葛川奉命率领所部移师汝州、襄城、鲁山、郏县、叶县等处,“设置百户二十,典仪所六,屯垦营盘七十二”,垦种无主荒田,以其收获物供给住在洛阳的伊王府。张官营周围军屯营盘比较集中,占了七十二营盘的一半还多。在张官营镇辖区内就分布着季官营、梁官营、洪营、陈营、吴营、大吴营、小吴营、聂营、小聂营、小营、肖营,还有西临磙子营乡的磙子营,东临叶县任店镇辖区内的郭营、王营、高营、宋营、灰河营、柳疙瘩营、汪营、千兵营、辉岭营、史营、中旗营、刘旗营、尚武营、前营、后营、高旗营,及田庄乡的段营、牛营、黄营等,据说这30多处营盘都归张官营统管。

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张官营的张姓营官受命带领部署参加戚继光平倭之役,立下战功,因此张官营张姓祠堂留下楹联:“征倭记宗功,荣膺百户家声远;屯田袭父职,延脉三川世泽长。”横批:“犨河旧家。”明朝张官营及其周围的营盘一直属汝州卫直管。清朝废除卫所制度,张官营及其周围的营盘归汝州直管。民国时期,撤销汝州建制,改原汝州的附郭县为临汝县,张官营及其周围的营盘仍归临汝县管辖,先后为临汝县第七区、第十区。

这种状况直到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才得以改变,于这年正式划归鲁山管辖,置张官营镇。

●商业集镇

张官营地处古宛洛商道上,北通滍阳、汝州,南接拐河、方城,又恰在沟通叶县、鲁山两座沙河沿岸县城的车马大道中段,自明朝中期商品经济日趋繁荣以后,从这里过往的商旅日增,信息通达,逐渐形成辐射方圆百里的商埠。农历单日有集市,每年正月十六、三月十九、六月初六、八月十三有盛大古刹会市。凡逢集日,人流量少则数千,多则上万;逢大会少则上万,多则数万乃至数十万。引得极会做生意的晋商、秦商纷纷来此置业设行,开铺做买卖。

秦、晋商人聚集多了,还自发建立具有商会性质的山陕会馆,聚拢人气,弘扬商德,约束商户,规范经营。山陕会馆内建有供奉忠义化身关帝的殿堂和定时集会娱乐的戏楼。即便到了清末民初动乱时期,张官营镇区还有众多的油坊、染坊、酒馆、屠行等作坊及行商客栈和坐贾铺面。其中“原泰久”杂货铺、“德茂祥”金货铺日进斗金最为昌盛;“万益堂”、“福寿堂”、“福升堂”三大中药铺,药产地道,炮制精良,名医坐诊,誉闻百里之外。

进入20世纪,英美烟草公司开辟中原烟区,由于这里水土、气候适宜烟草生长,烤出的烟叶成色好、香味佳,深受许昌、汉口乃至上海等地烟商垂青,他们来此设置烟磅收购外运,同时也带动本地卷烟业发展起来。兴旺时张官营镇区建起“大东”、“元封”、“新民”等卷烟厂,生产“广播牌”、“好乐牌”、“人头狗牌”香烟,产量可观,远销上海、汉口、重庆等地。

富生礼仪。清朝康乾盛世时,张官营镇傅家“七世同居”,子子孙孙150多口,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和睦相处,其乐融融,成为当朝盛事。地方政府逐级上报,直达天庭。乾隆皇帝阅奏,龙颜大悦,御书“敦睦传家”匾额赐给“七世同居”的傅家家长——秀才傅麟瑞,以示表彰,同时还赐予《御制“七世同居”诗并序》:“河南巡抚梁肯堂奏:‘鲁山县生员傅麟瑞七世同居,子孙一百五十余人。’诗以赐之。中州夙号民风古,麟瑞今闻实可嘉。‘七世同居’如许世,百人共爨胜杨家。雍雍敦睦倡乡里,噶噶致祥表近遐。敢曰休徵因奏运,安民调化敬唯加。”地方政府在镇区中央街衢建起“皇赐‘七世同居’石牌坊”一座,以供过往官民、客商瞻仰。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