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制
3上一版  下一版4
 
市第一看守所:铸就人生灯塔 照亮回家的路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5年7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第一看守所:铸就人生灯塔 照亮回家的路
监所管理部门是公安战线的一个特殊部门,监管民警长年坚守在戒备森严的高墙电网内。就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部门里,走出了一个又一个像刘宏伟一样不平凡的监管民警——
在进行谈话教育时,女性在押人员为丁雪莉端来热茶,感谢她平时无微不至的关心。 武立峰 摄
李再国与在押人员谈心。 武立峰 摄
赵传华在执行押解投劳任务。
本报记者 卢拥军 摄
 

■本报记者 卢拥军 通讯员 武立峰

●新闻背景:

6月30日,河南省公安机关践行“三严三实”暨庆七一·第三届河南公安“十大忠诚卫士”表彰大会召开,平顶山市第一看守所民警刘宏伟荣获河南公安“十大忠诚卫士”荣誉称号并受到表彰。

市公安局监所管理支队支队长汪耀宇说,刘宏伟是全省公安监管系统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人。他不仅是全市公安系统的骄傲,也是全省监管系统的光荣。

刘宏伟,男,58岁,参加公安工作以来一直在市第一看守所工作。他长期扎根公安监管一线,默默奉献29年,用大爱感化和教育每一个在押人员,使他们弃恶从善、回报社会。6万公里巡查路,29年无事故,刘宏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普通监管民警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他的精神深深鼓舞和感动着每一名公安民警(刘宏伟先进事迹本版2013年曾报道)。

近日,记者带着崇敬之情见到了刘宏伟的同事,聆听他们平凡而又伟大、平淡而又感人的故事。

A 铿锵玫瑰 绽放独特光芒

监管民警时时刻刻都在演绎大爱与温情的人性关怀,始终用一颗温暖、热情、关爱的心去铸就一座座歧途人生的灯塔,用自己的行动把阳光引到高墙之内,让那些失去自由的人也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照亮在押人员回家的路,使他们重新扬起人生希望的风帆。

一提起看守所,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那些奔波忙碌、整夜值班的男民警,市第一看守所的女民警们是众多绿叶中娇艳而又坚强的铿锵玫瑰,绽放出自己独特的光芒。她们巾帼不让须眉,男民警能做到的,她们也毫不逊色,甚至做得更出色。

市第一看守所女子管教队承担全市因刑事犯罪而被依法逮捕、刑事拘留的女性在押人员的关押管教任务。该所所长杨艳辉说,女子管教队的女民警平均年龄为39岁,家中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她们还要照顾家里年迈的老人,教育年幼的孩子。但就是这样一支“妈妈级”队伍,成立两年多以来,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柔情教育感化着每一位在押人员,保障女性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

女性在押人员是个特殊群体,她们感情细腻、脆弱,思想波动性大,情绪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针对她们的特殊心理情况,女子管教队的民警们在严格管理的同时,注重人性化管理。女民警们每天上班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和在押人员进行谈话,通过耐心倾听让在押人员的情绪得到缓解,用人文关怀来感动在押人员,用真情促进在押人员的转化。因盗窃罪入所的在押人员张某,入所前因患乳腺癌做了乳房切除手术,有条胳膊抬不起来,入所后,家里人对她不管不问,连手术后的简单治疗都无法保证。女民警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衣服没有,女民警们帮她找;吃药没钱,女民警们给她买,连最后张某回家的路费都是女民警们给她凑的。张某十分感动,决心再也不做违法的事情。在女子监区,这样的事不胜枚举。此外,女子管教队还积极邀请相关专家、爱心企业和巾帼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社会力量组成的帮教团,深入监区为女性在押人员提供有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咨询服务和教育帮助。传统节日期间,还组织帮教团开展送鼓舞、送信心、送健康、送亲情、送爱心、送知识、送节日问候等送温暖活动,处处彰显着规范执法和安全文明管理。

女民警们常说,不能因为在押人员曾经犯错就歧视她们,只有让她们感受到温暖,才能让她们更好地接受改造。正是因为这一人性化管理理念的落实,才进一步促进了女性在押人员的转化,使她们能认罪服法、弃恶从善。

女民警丁雪莉工作中耐心细致,言行文明,在消除女性在押人员对抗心理的同时,把监管工作的过程变成教育人、感化人、挽救人的过程。29岁的周某因吸毒被逮捕,进入了丁雪莉管理的监室,当时周某面色青灰,眼窝深陷,骨瘦如柴,大小便失禁,四肢到处是针眼,有的还往外流脓,同监室的人都不愿意接近她。丁雪莉带她洗澡,为她梳头,为她买来了贴身衣物,还经常跟她谈话沟通,做思想工作,讲毒品的危害。也许是女性独具的细腻和温婉感化了周某,她痛下决心戒掉毒瘾,积极配合管理工作。两个月后,周某身体逐渐恢复。离开看守所的那天,周某紧紧地抱着丁雪莉久久不愿松开,一直哭喊着说丁雪莉是她的妈妈,周某的眼泪和这个特殊的称呼感染了在场的所有民警。丁雪莉在日记中写道:“我虽然累点苦点,但看到她的变化我觉得我的付出没有白费。我的工作虽然平凡,但能够挽救扭曲的灵魂,也算是为社会的安定出了一份力。”

丁雪莉工作起来一丝不苟,生活

中却是一位亲切的老大姐,无时无刻不关心自己的“姐妹”。每天,她都会对监室进行例行巡视,走进每一间监室她都会认真询问每一名在押人员:“家里寄信来没有?”“最近身体是否舒服?”巡视后,她还会亲自为在押人员修剪头发、缝补衣服,和她们贴心谈话,让每一位女性在押人员感到温暖,重树改造信心。

市第一看守所女子管教队的女民警们没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也没有冲锋陷阵的激烈场面,有的是融化坚冰的信念和润物无声的坚持,她们始终将在押人员的冷暖牵挂心间,却时常无法给家中的孩子更多的照料和关爱,无法时刻陪伴两鬓斑白的父母,她们在高墙电网内梅花般静静地绽放青春,在平凡岗位上展示巾帼风采,用热血谱写着人生的华丽篇章。

B 积极开辟打击刑事犯罪的第二战场

监所虽没有血与火的洗礼,却有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的机敏与睿智;虽没有短兵相接,却是深挖犯罪、惩治罪恶的第二战场,狱侦工作是一项特殊场所的公安工作。

市第一看守所发挥监管工作场所的职能作用,制定政策,采取措施,形成一套狱侦工作机制,将政治攻势与隐蔽力量相结合,集体教育与个别谈话相结合,监所管理与狱侦技术相结合,积极开辟打击刑事犯罪第二战场,取得了骄人战绩,攻破了一批大案、要案、积案,在深挖犯罪的主战场尽显威力。市第一看守所先后被公安部、河南省公安厅评为“狱侦工作先进单位”,三名民警荣立三等功。

市第一看守所副所长李再国充分发挥看守所的优势,成功挖出两起命案。在押人员赵某因涉嫌盗窃犯罪被刑事拘留,李再国在与其谈话时,发现其神色紧张,说话语无伦次,又通过观察发现赵某较少与其他在押人员交流,有意孤立自己。凭着管教经验李再国判断,赵某可能有余罪,于是李再国通过教育感化、贴近等方法,使赵某认识到自己的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给他人带来的伤害,继而交代了自己在舞阳县抢劫杀人的犯罪经过。

在押人员刘某因涉嫌抢劫犯罪被刑事拘留,李再国在对其进行谈话教育中,感到刘某心事重重,说话闪烁其词,防备心理极强,哥们义气重。于是,李再国一方面对其进行多次谈话教育和法制宣传,鼓励其积极检举他人违法犯罪线索,争取立功;另一方面从生活上对其进行关心照顾,嘘寒问暖,对其形成强大的心理感召作用。经过不懈努力,刘某提供了一条线索——王某、李某等五人抢劫杀人。得到此线索后,市第一看守所高度重视,安排狱侦民警认真进行核查,迅速联系相关办案单位,使这起沉积五年的案件得以破获。

在押人员黄某因涉嫌贪污犯罪被刑事拘留,管教民警李会平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感化,使其认识到其犯罪行为的严重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决心痛改前非,做遵纪守法公民。黄某揭发同监室在押人员刘某及其对象杨某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盗窃面包车一辆,办案单位接到线索后,通过核查将面包车追回并归还失主,将杨某抓获归案。

C “我舍不得离开看守所监室,这里是我的家”

市第一看守所设置有独立的未成年人监室,是全市最大的未成年人监室,实行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民警段继贤是未成年人监室监管民警之一。

据市公安局监所管理支队副支队长路宏伟介绍,未成年在押人员正处于身体成长、生理发育、心理不成熟不健全时期,对于怎样才能使这个特殊的群体在看守所度过一个净化心灵弃恶从善,适应生理变化及心理正常发育的非常时期,段继贤和同事们深感肩头的重担和责任,对这个特殊的群体,他抱着不歧视、不抛弃的决心,严格依法办事,合理地安排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他们感觉到在监所同样有关爱、有阳光、有温暖。

现在的未成年在押人员一般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在家娇生惯养,懒惰思想比较严重,自理能力比较差。为了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段继贤把他们分成了甲、乙两个小组,建立竞争机制,互相激励,互相促进,营造争先创优的氛围。同时,把学习、生活内容变成有趣的比赛项目,并对成绩优秀的小组或人员进行表扬和奖励,让未成年在押人员在心理上感觉更像是在学校,渐渐树立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未成年在押人员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家庭背景。段继贤通过谈心、调查了解到,他们大部分生活在破碎家庭、单亲家庭或不睦家庭里,有的因父母离异寄养在爷爷奶奶家或者亲戚家里,缺乏家庭温暖,从小心理就受到了伤害,没有得到完善的教育和关爱,导致他们中的很多人心灵扭曲,自暴自弃,憎恨社会,脾气暴躁,极易冲动,自控能力差,最终触犯了法律。段继贤首先想方设法解决他们心理上的障碍,让这些无知的未成年犯罪人员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性及危险性,感受到监管民警的温暖,使他们认罪悔罪,重新做人,重塑自我。在押未成年人岳某某刚满14岁,母亲去世,父亲失去了联系,他因涉嫌故意伤害他人被收押,无人管,无人问。段继贤给他买来换洗的衣物,经常带他到管教室谈心,用细心、耐心和爱心努力抚慰着这个受伤的幼小心灵。岳某某离开看守所前往监狱服刑时,流着泪对民警说:“我舍不得离开看守所监室,这里是我的家。”

D 押解路上的无私与温暖

看看老人。2014年11月的一天,他的母亲不慎摔倒需要做腿部手术,那天他正赶往豫北押解投劳,无法赶往医院。完成任务后,他不顾一天的劳累坐上回叶县县城的汽车,马不停蹄地赶到县医院时,母亲的手术已经做完了,他看着昏睡中的母亲,一句一句地说着“对不起”,最终愧疚和难过让这个五尺高的硬汉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情,在病房里大声痛哭起来。今年春节,弟弟打来电话说父亲胃部感觉不适,贫苦了一辈子的老父亲怕花钱治病而隐瞒了病情,致使病情加重至胃穿孔。由于年龄大,不敢做手术,只好在医院静养。赵传华得知情况后急忙赶到医院,面对父亲他流下了愧疚的泪水。但他没有任何怨言,仍旧平顶山、叶县两地跑,工作从不耽误。

“安全是第一位的,任务再艰巨,困难再多,我也必须完成。”这是赵传华在每一次出发前给自己和参与押解的同志们提出的要求。今年春节前,市第一看守所需要押解投劳到南阳监狱多名罪犯。为了安全押解,看守所选调了参与过押解投劳的民警和武警战士组成押解小组,由赵传华负责协调指挥。全程190公里,需要行驶4个多小时。赵传华和同事们凌晨4点多就起床出发,为了保证押解安全,所有押解人员均不下车吃饭,饿了,他们就吃几口面包,泡一碗方便面;渴了,就喝几口矿泉水;困了,就吃点辣椒酱提提神;冷了,就用棉被或薄毯御寒。一路上,赵传华一眼不眨地盯着自己押解的对象,时刻都不放松警惕,直到把全部罪犯安全顺利地交付给监狱,赵传华和押解小组才松了一口气。

2015年1月的一天,赵传华和战友们带着未成年罪犯又走上了押解路。距离郑州未成年罪犯管教所还有60公里时,押解投劳车辆出现故障,赵传华在驾驶员下车检查故障的同时,一边打电话向所里报告情况,一边稳定两名未成年罪犯的情绪,像亲人一样和他们聊天,告诉他们要吸取教训,做个有错就改的懂事孩子,不能再迷恋网吧,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好做人,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两个年仅15岁的孩子聊着聊着就哭了起来,说悔不当初,酿成今日苦果。1个小时后,车修好了,并于当天上午11点40分到达郑州。临别时,两个孩子拉着赵传华的手,眼含泪花地说:“您再来送人时一定要看我们啊!我们还想和您说话。我们想认您做警察爸爸。”

每一个被送进市第一看守所的人,都带着对社会的不满、对公安民警的敌视,可最终他们都带着对前景的希望、对社会的爱,带着对管教民警的感激而离开。这是一个特殊的场所,深墙大院内,它有着人生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更多的是无私奉献散发出的温暖光芒。

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由公安机关看守所依法将该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刑罚,也就是说,将罪犯向监狱送交或投送罪犯(以下简称押解投劳),这是看守所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也是看守所的重要职责。市第一看守所民警赵传华主要负责押解投劳工作。

2013年12月的一天,一个朋友找到赵传华,说准备押解投劳的罪犯王某是自己的亲属,要求在途中见一面,他义正词严地说:“押解投劳不是我个人的事情,关系到所里的安全,这样的面还是不见为好。”朋友悻悻离去,抛下了一句“你可真正直”的讥讽话。像这样,赵传华得罪了许多人,但他守住了原则,赢得了安全。

赵传华每周3天都要出差押解投劳,剩下两天要完成办公室各类材料的处理工作,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长年伴随在父母身边,为此,他常常觉得愧对家人。不是他不珍惜自己的家庭,而是他无法放弃肩上的重任。在公与私的选择上,赵传华有一个天平,用他的话说:“个人的事情再大也是小事,公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赵传华把对父母的孝,对家庭的爱,都融入到了工作之中。他的父母今年都是81岁,由于工作忙,他只能把父母交给在叶县老家的弟弟,有空时回家

●领导感言

一切都在无声中承受,一切都在无言中奉献,一切都在沉默中坚守。公安监管民警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踏踏实实的工作;没有任何怨言,有的只是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心的誓言,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了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近年来,平顶山市公安监管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取得了长足发展,多项工作处在全省前列,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市公安局监所管理支队先后被省公安厅授予“全省监管战线深挖犯罪工作先进组织单位”“看守所深挖犯罪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并荣记集体二等功。

作为“省级文明单位”和“全国深挖犯罪先进单位”,市第一看守所强化日常管理、生活保障、心理疏导、宣传教育、风险排查,创造了20年安全无事故的佳绩。监管民警的付出越来越多地被社会各界认可、肯定,监管民警对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大幅提升。

信念支撑未来,坚韧创造奇迹。成绩属于过去,面对监所管理工作的严峻形势,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多措并举,创新管理机制、安全工作机制、人权保障机制、服务诉讼机制、监督制约机制,扎实做好监管各项工作,向着“创历史辉煌,创同行一流”的目标前进。

——市公安局党委委员、警令部主任 陈新华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