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条要闻
下一版4
 
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 让法规制度的力量充分释放
贺 信
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市污水处理第二提升泵站 两段箱涵通过闭水试验
迎七一,举办党的知识竞赛
我市开展职业病危害大检查
无公害蔬菜如何才能“叫好又叫座”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15年6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质优卖不上价,菜农很受伤;辨识不清难信任,消费者很迷茫——
无公害蔬菜如何才能“叫好又叫座”

 

在“餐桌污染”问题日益受关注的背景下,以无污染、品质优为特点的无公害蔬菜,按理说应成为市场的“宠儿”。然而,连日来,记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高大上”的无公害蔬菜渐露“泯然众菜矣”的尴尬,菜农很受伤;想要吃到安全健康的蔬菜却辨识不清难信任,消费者很迷茫。

如何才能“叫好又叫座”,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无公害蔬菜生产成本高

“看,2012年12月1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就给我颁发了无公害农产品证书。拿到这个证书经过了一系列严格检测,还不是一劳永逸,有效期只有3年。这3年期间农业部每年会派人抽检。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咱当地农科院不能参与本地检测工作,你看我这份抽检报告就是安徽省给出具的,全是异地抽检。”5月25日上午,王福生拿出几份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农产品质量检测抽样单说。

王福生是叶县福旺蔬菜大棚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从2009年下半年在叶县田庄乡半坡常村承包了500多亩土地种植无公害蔬菜,至今已陆续投入资金近800万元。说起无公害蔬菜,王福生对其认证标准如数家珍:“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有害物质,比如农药残留、重金属、亚硝酸盐等的含量,都要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食用后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投入和付出当然比一般蔬菜高了。”王福生举例说,如果蔬菜“生了重病”,为了保证无公害标准,他们有时只能眼睁睁看着有损失也不能使用大量农药,更不能使用烈性农药来挽救。

对于王福生的这种说法,市艺隆农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史建国深有同感。2011年4月,艺隆公司在湛河区曹镇乡李庄村成立,甫一开始,史建国就定位为“确保无公害种植,努力成为‘绿色蔬菜’,最终冲刺‘有机’品牌”。2012年8月中旬,工作人员张花琴发现园区内6000多棵番茄出现异样。公司科技顾问、市农科院农业生物技术实验室副研究员张明马上做出判断:“感染TY病毒了,有两种解决办法,一种是在‘绿色蔬菜’允许的范围内采用生物制剂进行治疗,但效果慢,能不能治好还是两码事;另一种是打农药杀死病毒,效果立竿见影,一定能转危为安……”

坚持高标准的史建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一种解决办法,花高价买来生物制剂。可是,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效果不理想。最终,这些只需再坚持半个月就能上市卖上好价钱的6000多棵番茄被全部拔掉,史建国前后损失8万多元。

“没办法,说是无公害就要坚持无公害的标准,否则牌子就毁了。”靠着这种坚持,2012年,艺隆公司顺利通过了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2013年底,公司向农业部申报了绿色食品认证,目前正在审批中。

“除了原材料、人工费用上的高投入外,无公害蔬菜的产量一般也不如普通蔬菜高。普通种植的1亩番茄能产1万多公斤,无公害蔬菜的每亩达到5000公斤就算好收成了。”卫东区锦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也是通过认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该合作社理事长程献法说,申报无公害蔬菜时要通过200多种指标检验,除了国家抽检外,平时自己还要组织技术人员随时监控产品质量,生产成本比普通蔬菜高出一大截。

不信不识导致“叫好不叫座”

如此高投入,严要求,多层把关,无公害蔬菜理应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且早在2001年4月,农业部就正式启动实施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无公害蔬菜就是其中一部分。但是,记者走访我市多家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了解到,高成本并没有带来高回报,无公害蔬菜在普通消费者的眼里,仍是“叫好不叫座”。

“知道无公害蔬菜好,谁不想吃健康的东西?但是在买的时候还是会犹豫,主要是辨别不出来,老百姓咋知道多花钱从市场上买回家的就是无公害蔬菜?” 市民刘亚洲的话代表了多数大众消费者的看法。

“从外表确实很难看出无公害蔬菜与普通蔬菜的区别,既然说无公害蔬菜‘身份高贵’,那怎么不亮出证明?没有特别标志,我怎么相信?卖高价钱我当然不买,不是买不起,是怕做了‘冤大头’,花钱也买不到真的。”市民李晓丹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对此,史建国表示:“正是由于市民不信任、不能辨识,园区内有三分之二的无公害蔬菜只能被当作普通蔬菜来卖,这部分根本不挣钱甚至赔钱。要想证明无公害蔬菜的特殊身份,是得在产品或产品包装上加贴防伪的无公害标志才行,但这意味着又得增加一笔投入,并且在菜上一一打上防伪标志也不太现实。”

“我有无公害认证书,每年还有抽检,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无公害品牌我肯定要维护,市民怎么不相信呢?”王福生拍着胸脯说自己种的蔬菜绝对无公害。

“谁家都离不了蔬菜。但是现在吃东西可真让人发愁,有认证证书的,中,我信。可是,流通到市场上的怎么确定?要是能确定买到的就是无公害蔬菜,我肯定买。”家住市区光明路与建设路交叉口附近的娄栾是家里的“专职厨师”,她对食品安全问题也很关注。

长豆角2元、茄子2元、番茄1.5元、辣椒2元……这是6月25日设在市区矿工路与劳动路交叉口附近的艺隆蔬菜直营店的几种蔬菜单价(元/500克),而当天市区曙光街上一家超市内这几种蔬菜的价格分别为1.68元、1.99元,1.49元、1.68元。

王福生说:“艺隆的价格还算好的了,我们的无公害蔬菜价格比这还低,大多数时候都是等同于普通蔬菜卖。申报无公害蔬菜要得到权威部门的检验报告,一个品种一次性抽样检测大概需要2500元,一个基地的水、土、气三项检测为6000元,对于基地以后每3年重新检测一次,费用也需重新交纳,我投入这么高的成本,到头来和人家没有认证的蔬菜价格差不了多少,唉!”

“2012年我这里的蔬菜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但一开始很多人不相信咱这是无公害的,我就让他们免费品尝。”相比福旺、艺隆的无公害蔬菜当作普通蔬菜卖,程献法为了取得消费者的信任曾采取直接免费的办法。虽然价格上没有比普通蔬菜高出多少,但是好的口感为他带来了不少回头客,这让程献法感到了些许的安慰。

“叫好又叫座”还需多方努力

就艺隆公司去年全年的经营情况而言,史建国用了“保本微利”四个字来概括。“如果这一现状不改变的话,下一步我们准备只留两个大棚种蔬菜,其他全部改种果树,打算引进台湾的果树新品种,搞采摘园。”曾经信心满满的史建国显得有些无奈。

“我们很理解消费者的想法,也想以实际行动取得他们的信任。”艺隆农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发珍说,如果消费者愿意,他们可以组织消费者代表走进蔬菜生产基地,见证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主要环节,“让事实说话,让消费者告诉消费者,可能比我们自己的宣传效果要好。”

但事实上,我市目前几乎没有这样的民间消费者团体,全市20多个无公害蔬菜基地负责人中有史建国那种想法的并不少。“每年都有不做的,有3年认证到期因为不想再投资就不再重新认证了的,有因为无公害投入成本太高坚持不了持续无公害而被淘汰掉的,还有的是因为回报太少扛不下去了……”市蔬菜办副主任李奇山说。

“关键还是得消费者认可。绝非市民不想吃到无公害蔬菜,而是信任问题。”张明说,要想把无公害蔬菜的产销工作落实到位,需要各个职能部门联合起来对无公害蔬菜的源头和交易过程进行检查、监督,“现在有国家认证的无公害蔬菜在生产环节应该问题不大,但流入市场时需要加强监管。监管到位,才能取得消费者的信任。”

“另外,市场上无公害蔬菜的品牌影响力太小,我市通过无公害蔬菜认证的品牌有20多家,但各家各自为政,不能形成一个联合体,无法集中起来占领市场。”张明补充说。

抱团取暖,李奇山也很认可。他说:“除了树立无公害蔬菜的信誉外,我市无公害蔬菜确实应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统一商标,形成品牌效应,让老百姓信得过。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降低整体生产成本,比如统一认证、配送、减少流通环节的盘剥等,最终让利于民,使无公害蔬菜真正得到消费者与市场的认可。”

“此外,还要对无公害蔬菜多多宣传,这毕竟是有利群众健康的大问题,比如可以在超市、大型菜市场、小区内专设统一标志的无公害蔬菜销售平台等,但前提是得通过市场监测。宣传、市场准入监管到位,加上形成合力、让利于民,最终既能打响品牌,又能让市民吃到放心菜,达到共赢。否则,若伤了菜农心,种无公害蔬菜的越来越少,最终伤害的还是当地百姓的健康。”李奇山不无担忧地说。

(本报记者 田秀忠 毛玺玺 孙聪利)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