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念延笃 怀屈原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5年6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念延笃 怀屈原

 

○姜熠乾

据《后汉书·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记载,延笃去世后,乡里将他的画像放置于屈原庙,这是正史所载中国最早的屈原庙,位于鲁山县张官营镇。

延笃是谁?为什么他的画像会被放置于屈原庙?又近端午,让我们去寻访如屈原一样品质高洁的故老乡贤——延笃。

●少从贤师 名动京城

延笃,字叔坚,东汉南阳犨(今鲁山县东南,故城遗址在张官营镇)人。延笃年少时先是跟从颍川郡的唐溪典学习《左传》,十来天就能抑扬顿挫地诵读,唐溪典十分敬重他。后来,延笃又师从马融学习。

古人学习古文并不比今人学习古文轻松,要知句读,明典故,才能消除阅读障碍,十几天的时间就能讽诵《左传》。唐溪典惊讶于延笃的才华,不禁赞叹:“延笃啊延笃,即使端木自贡听一知二也不足以和你相比,假使孔夫子再次崛起于洙水、泗水,你一定会位列七十贤人,与子游、子夏相提并论。”延笃博览通晓儒家经典、史书以及诸子百家的著书,写得一手好文章,在京城洛阳很有名气。

●重视教化 冰魂素魄

汉代选拔任用官员,多实行察举制。延笃著书作文,名动京师,举孝廉,做了平乡(今山东省邹城市)侯相,开始主政一方。延笃非常重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重视文化宣教工作。到任之后,延笃就修缮了当地的龚遂墓。

延笃的老师去世后,延笃辞官守丧。古人为父母亲守丧是惯例,为老师守丧的例子也有,不多,即使有,也多是身无丧服而心存哀悼,谓之心丧,无须辞官专守。延笃为师守丧而辞官,可见师生情深。守丧期间,五府征召,他都推辞不去。

●帝王股肱 百姓称赞

皇帝几次咨询问政,延笃都保守秘密、仔细应对,一举一动,都依从典章大义。延笃的仕途至此尚一帆风顺,先是升任左冯翊,后又升任京兆尹。延笃为政主张宽松仁爱,忧国忧民,爱惜百姓。重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选用有修养和才干的长者,参与行政事务,治理的地区民众团结友爱,民众都对他的政绩交口称赞。因此郡里的人编了句俗语说:“前有赵、张、三王(指西汉时期做过京兆尹的赵广汉﹑张敞﹑王尊﹑王章、王骏),后有边、延二君”。

●刚直不阿 罢归故里

一次,汉桓帝的儿子生病,御医束手无策,汉桓帝便派人到各个郡县寻求珍贵的药物,大将军梁冀派出手下拿着介绍信到京兆购买牛黄以牟利。时任京兆尹延笃便把他逮捕,写信给梁冀:“大将军是皇后的娘家人,皇子有病,应该推荐名医、药方,怎么派人到千里之外牟利呢?”于是延笃就依法把梁冀的手下处死。但是当时政治黑暗,奸权当道,延笃也不可避免地遭到打击报复。不久,就有迎合梁冀的人便以延笃有病为由将其免职。罢官后的延笃回到家乡,以教书育人为业,从官员回归学者、教授,躬耕于乡土,恣情于诗书。延笃从此再没有踏入朝堂半步。

●仁孝辨义 辩证统一

当时,有人质疑“仁”和“孝”两种美德谁应该放在首位,延笃论述说:人的“仁”“孝”二者同源,统率人的一切言行,不必用一株一两微不足道的差异来计较谁轻谁重。如果想分清二者的大略,那么总的说来,“孝”在于侍奉亲人,“仁”能够惠及万物。“仁”是一种更为远大的品质。

近的就身躯来说,耳朵可以用来听声音,眼睛可以用来观察事物,脚管走路,手施保卫,它们的功用虽然显露在外,本源却依赖于内心的协调指挥。远的就万物来说,花草树木的生长,始于萌芽,终成茂盛,使它们的末端可以如此繁盛的力量,来自它们深埋于地下的根须。

具有“仁”品质的人,一定也是有“孝”品质的,就好像身体之有心腹,枝叶之有本根。如果一定要论其优劣,则“仁”以枝叶茂盛为大,“孝”以心体本根为先,可以不必再争论了。

●决意隐居 信以明志

前任越巂(汉郡,治所在邛都,今四川省西昌市东南)太守李文德和延笃关系一向不错,当时李文德在京师,对公卿大臣们说:“延叔坚是王佐之才,有驰骋千里、施展远大抱负的才干,怎么受这种委屈呢?”想让公卿们引荐延笃。延笃听说后,写信给李文德阻止他。

延笃在信中说:大道将废弃,这是天命!听说您想代我请求,使我回到东观去,您的期望虽然深厚,但实不敢当。我曾经天不亮就起床梳洗,梳洗完毕,坐在客厅书堂内,早上诵读伏羲、周文王的《易》,虞、夏时期的书籍,周公旦的典章礼制,浏览孔子的《春秋》。晚上徘徊内阶,在南书房里吟咏《诗经》,闲时还看看诸子百家之书。声音嘹亮啊,充盈着我的耳朵,文采绚烂啊,溢满了我的眼睛,万物纷纷然,欣欣然,我一个人是多么的快乐啊。

延笃在信中接着自述:我自从读书识字以来,做臣子,不陷于不忠;做儿子,不堕落于不孝;和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不谄媚;和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交朋友,不轻慢。这些都做到,就是死了,在地下见到父亲和祖先,也不会面有愧色,无须请求原谅。明白道理却为外物所扰,不能做到善始善终,恐怕就会像后羿受夏王赏罚的诱惑和威胁,不能正常发挥射箭本领那样,计较得失,举措失常。千万不能迷失了本性,舍弃了生存的正道。

●配享屈庙 誉披千载

后来,延笃遭遇了党锢之祸,永康元年(公元167年),在家中去世。延笃去世后,《后汉书》明确记载,“乡里图其形于屈原之庙”。

延笃和屈原一样,都生活在政治环境黑暗、压抑的王朝末期,都有着高尚的道德品质、坚贞的政治操守、远大的政治抱负。

延笃“政用宽仁,忧恤民黎,擢用长者”;延笃对汉桓帝的劝谏没有记述明确内容,但“诡辞密对,动依典义”的第三人称记述展现了他作为皇帝贴身顾问所持的严肃、认真、负责、保密的态度; 延笃秉公执法,被借故罢免,又逢党锢,老死乡野。

延笃作为东汉国史馆东观的成员,参与了《汉纪》等国史的编纂,他研究、解释、校注古籍的学术成果也被后世奉为标杆,擅长多种文体,著有诗、论、铭、书、应讯、表、教令,共二十篇。

延笃对“仁”“孝”之辩的阐述,既体现了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也是他自身人格的映射。他在给友人信件中真诚地自我剖析、自我表白。他对自己的定位是“为人臣不陷于不忠,为人子不陷于不孝,上交不谄,下交不黩”。屈原在《离骚》中谈自身定位时说:“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两者誓言坚守的人生信条何其相似!信的结尾,延笃说“从此而殁,下见先君远祖,可不惭赧”,语重心长,我不能愧对先祖啊;《离骚》开篇,屈原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自豪满满,我的祖先有无限荣光。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要对得起光荣的祖先,绝不做辱没祖先的事情。他们不约而同,表现了中国人传统、朴素的祖先信仰。

后世传其事、诵其文、悲其志、思其人,把延笃比作屈原,所以才会像把孟子、曾子、颜回、冉求的画像挂在孔庙那样,把延笃的画像祭祀在屈原庙中,延笃和屈原一起,受到后人的尊敬和怀念。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