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制
3上一版
 
炎炎夏日谨防“火魔”来袭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5年6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立夏过后,万物繁荣。但随着天气的日趋炎热,诱发火灾事故的因素也在不断增多。鹰城消防专家支招助你安全度夏——
炎炎夏日谨防“火魔”来袭

消防官兵在我市某化工企业进行大型消防演练。 本报记者 卢拥军 摄
 

■本报记者 卢拥军 通讯员 李红锋 张东毅

●核心提示:

随着夏季到来,气温不断升高,用电量增加,生产生活中稍不留神就会引发家庭火灾、电气火灾、化学危险品火灾、汽车自燃等各类火灾事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提高群众夏季安全防范意识,增强火场自救能力,市公安消防支队有关专家就夏季常见的防火安全问题作了详细解答,提醒大家提高警惕,小心防范。

A

时刻做好家庭

消防安全检查

【背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家庭装修日趋增多,用电、用火、用气越来越普遍,发生火灾概率相应增大。

【隐患】根据近年来一些居民住宅火灾特点,其潜在的隐患主要有两个方面:人为因素。一是厨房用火不慎。使用煤气灶、液化石油气灶时,锅壶盛水过满,加热后水溢出熄灭火焰,而照常放出的煤气、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发生爆炸燃烧;家庭炒菜炼油时,油锅过热起火;将做饭烧过的稻草灰、木柴灰、煤柴灰等随意倒在室外,而灰中的火并未完全熄灭,一旦遇到大风天气,将火星带到室外草垛上,极有可能酿成火灾,农村尤为突出。二是生活、照明用火不慎。城乡居民夏季用灭蚊器或蚊香,由于蚊香等摆放不当或电蚊香长期处于工作状态而导致火灾;停电时有些居民用蜡烛照明,来电后忘记吹灭蜡烛或点燃的蜡烛过于靠近可燃物,燃烧蔓延成灾。三是吸烟。在家中乱扔烟头,致使未熄灭的烟头引燃家中的可燃物;酒后或躺在床上、沙发上吸烟,烟未熄人已入睡,结果烧着被褥、沙发等造成火灾;居民家中存有易燃易爆物品,吸烟也有可能引发火灾。四是儿童玩火。儿童缺乏生活经验,不知道火的危险性,常在家中玩火柴、打火机,把鞭炮内火药取出,开煤气、液化气钢瓶上的开关,且儿童玩火时一般家长、成年人不在家,一旦起火,儿童常常惊慌逃跑或躲进角落,从而使小火酿成火灾。五是人为纵火。我们生活中难免有口角之争,如果相互之间不能宽容一点,势必结怨,一些人会放火泄愤,或由于精神病患者病情发作失去行为控制能力而放火引起火灾。电气故障。电气线路往往因为短路、超负荷运行、接触电阻过大、漏电等原因,产生电火花、电弧或引起绝缘导线、电缆过热而形成火灾。除了电气线路会引起火灾外,还有大量的电气火灾是由用电设备引起的,因为电能的使用主要是把电能转化成热能、光能、机械能等,这样必然要用到如灯、电动机、电加热器等用电设备,这些设备和装置如选择不当、使用不合理,极有可能引发火灾。使用的电器插头未及时拔除,长时间通电后也很容易发热从而引发火灾。

【支招】家庭处处都存在火灾隐患,家庭成员应时刻做好家庭消防安全检查工作:经常检查家中的电气线路是否有破损,电线是否裸露、发烫,以及家中电器是否属超负荷使用等,如发现电线老化严重应及时更换。检查厨房内的液化气灶导气软管是否漏气,燃气具是否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在使用燃气具时是否开窗通风,切忌漏气时操作加热罐体、倒卧罐体,应经常对液化气灶、导气软管、气瓶作定期保养。检查家中的电视机、空调等家用电器的位置摆放是否合理。电视机应摆放在防潮、防尘的通风处,不要存放在易燃、易爆液体或气体周围,防止电视机放电打火引燃可燃易燃物品,窗帘不能搭在窗式空调上。电器插座应远离火源,电源线如有破损应及时更换,防止出现短路。家电停止使用时,应及时切断电源,对性能不良、质量不过硬的家电应及时维修、更换。检查家中的空气清新剂、香水、摩丝、指甲油和打火机等易燃易爆日常生活用品是否放在阴凉干燥处,不可靠近热源、火源、阳光可照射的地方。检查蚊香的位置,蚊香点燃后不可直接放置在桌子、凳子等木质家具或可燃物上,当人离开房间时,应及时把蚊香熄灭。检查家中楼梯口、阳台是否堆放杂物,最好不要安装栅栏式封闭阳台和防盗窗,防止发生火灾事故后,切断逃生之路。另外,家长要加强对儿童的教育,平时要把火柴、打火机等引火物放在儿童看不见、拿不到的地方,不要让儿童模仿大人吸烟、玩火,不得让儿童开启煤气、液化气开关。家庭还应配备小型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家里的每位成员都要掌握使用方法,能够扑救初起火灾,从而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B

加强危险品生产、储存等安全防范

【背景】凡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危险性质,在运输、装卸、生产、使用、储存、保管过程中于一定条件下能引起燃烧、爆炸导致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事故的化学物品,统称为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目前常见的、用途较广的汽油、苯、乙醇等都属于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夏季气温不断升高,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场所进入事故多发期,特别是危险品的生产、储存、经营等场所,更是事故的高发区域。

【隐患】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火灾事故的高发季节一般都集中在夏季高温季节。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夏季气温较高,加速了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挥发,一旦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到火源或者自燃,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在所难免。夏季也是雷雨的多发季节,各种雷击往往对储存于大型储罐和危险品仓库内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构成严重威胁,如果建筑的防雷防静电设施未能及时得到检测和维护,极易引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爆炸事故。另外,人在夏季容易产生疲劳感,时常会出现违背正常操作规程的行为,如原料添加顺序被颠倒、温度控制开关启停顺序错误、动火作业的地点选择错误、分装物料的环境选择不正确等,这些行为看似无关紧要,却往往成为重特大火灾事故的潜在帮凶。

【支招】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场所应注意加强生产、储存、经营期间的安全防范措施,要坚持“硬件与软件同时抓,人防与技防相结合,重点与细节不放松”,抓住火灾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防范。要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对各种安全防护装置、照明、信号、监测仪表、警戒标记、防雷、报警装置等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防火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要做好硬件防范措施,配备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防止雷击。在周围空旷、建构筑物突出的加油站应装避雷针,油罐接地点不少于两处,罐体、管道、法兰及其他金属附件均进行电气连接并接地。要根据规范控制各种设施的安全距离,特别是散发油蒸气的区域与可能出现火源场所的间距。要加强危险区域明火和移动火源的控制,根据规范控制安全间距,增设安全间隔,使油气不能向火源处积聚,火源不能向爆炸危险区域散发。营业期间不得使用电气焊、气割,动火修理时须备有消防器材,消防人员监护到位。加油区必须禁止吸烟,禁止明火。慎用移动式和携带式电器,严禁使用手机、寻呼机、电脑等非防爆电器。要加强员工业务和安全意识培训。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消防演练,对所有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定期考核,使其了解油品燃烧、流动、挥发、有毒等基本理化性质和火灾产生的基本条件,熟练掌握各种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和基本灭火技能,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C

身处公众聚集场所要做“有心人”

【背景】公众聚集场所是指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客运车站候车室、客运码头候船厅、民用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会堂以及公共娱乐场所等。公众聚集场所必须加强自身管理,提高场所安全系数,确保消费者安全。当你置身这些场所时,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一旦发生火灾的危险性,掌握必要的防火知识,发生火灾时要会使用正确的逃生方法,确保自身生命安全。

【隐患】公众聚集场所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酿成恶性后果——人员伤亡大,经济损失大。公众聚集场所潜在的火灾隐患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公众聚集场所业主、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大部分场所用火用电、防火检查、控制室值班、员工培训、消防设施维修保养、火灾隐患整改、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以及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等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有的虽然制定了一些制度但并不符合单位实际,且内容不具体、不全面,缺乏可操作性。二是安全出口、疏散通道问题严重。安全出口数量与宽度不足以及安全通道堵塞、被占用是公众聚集场所普遍存在的最为严重、最为突出的问题,也是容易引起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公众聚集场所大多设置在沿街房屋内或由其他建筑改造而成,存在着先天性火灾隐患。不少建筑本身没有经过消防审核和验收,而且改扩建的现象也较为普遍,经营项目与建筑防火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从而导致建筑布局不合理、安全出口数量与宽度不足、安全出口的设置不满足规范要求、疏散通道不畅等难以整改的先天性火灾隐患。同时还会因为漠视消防安全管理,存在营业期间安全出口上锁、楼梯间堆放杂物影响疏散等问题。三是消防设施存在故障现象十分普遍。监督检查中发现建筑消防设施应配未配、损坏、停用的现象较为突出。灭火器材数量不足或与配置场所不符或过期使用,部分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不明显、火灾事故应急照明灯不合格等问题也时有发生。建筑的消防设施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因故障多发、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不会操作、系统出现问题等原因停用消防设施,使其成为摆设,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四是装饰装修中可燃装修问题严重。公众聚集场所为了追求美观的效果,大量采用木材、聚氨酯泡沫塑料、纤维织品等易、可燃材料进行装修,这些易燃材料一旦遇到明火就会迅速在燃烧中释放出诸如一氧化碳、氰化氢、氯化氢等有毒气体。当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在0.5%时,20至30分钟内能会造成人的死亡,含量在1%时呼吸数次后先失去知觉,1到2分钟后死亡。若采用含氰化氢的可燃材料进行装修(饰)的建筑,一旦发生火灾释放出的氰化氢有毒气体对人们的危害更大。五是消费者缺乏应有的消防安全意识。大部分消费者防火警惕性不高,缺乏应有的自我防护意识与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和逃生技能。公众聚集场所人员密度很高,消费者很少注意事故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疏散通道的位置,更不注意消防器材的设置位置。一旦公众聚集场所起火,在场人员通常惊惶失措,互相拥挤争先逃生,极易造成重大伤亡事故。

【支招】身处公众聚集场所要做“有心人”。进入公众聚集场所后,首先要有意识地观察建筑内部设施、布局,明确消防标识,了解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的方位等,做到心中有数,以便遇到紧急情况能尽快离开现场。一是要读懂逃生路线图。进入宾馆、KTV等场所,要仔细阅读逃生路线图,消费者所处的位置、房号等信息在图中均被标出,同时有一个箭头(通常为红色)自所处位置沿走廊指向最近的疏散部位。二是要留意疏散指示标志。一旦发生火灾,为避免更大的意外发生,正常的照明用电会被切断,这时疏散指示标志会显得异常明亮。按照疏散指示标志的指引,一定能快速找到出口。三是要掌握疏散门的开启方法。门、楼梯间的门都是开向逃生疏散方向的,只要向外用力就可以打开。一些疏散门加装有一种特殊的五金件,用身体的任何部位推、撞都可以轻易打开,避免了慌忙之中找不到门把手的麻烦。四是要明确报警器、灭火器的位置。高档酒店房间会配备防毒面具,消费者要学会使用防毒面具。同时要注意,具有以下特征的公众聚集场所尽量不要前往:只有一个出入口,营业期间安全门上锁的场所;位于地下层的公共场所;用大量聚氨酯或其他易燃物装修的场所;安全梯、通道、楼梯等被堵塞,消防安全设备不合格的场所;防火分区受到破坏,消防设施不能正常启用的场所。五是要遵守公众聚集场所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在宾馆等住宿场所,不要躺在床上吸烟,不要私自增设电气设备;不要在人员密集场所的禁烟区吸烟;严禁携带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品进入人员密集场所;确保自己的车辆不占用消防通道。

D

预防和减少汽车自燃事故

【背景】夏季高温天气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的同时,汽车自燃现象也频繁发生,给车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影响。炎炎夏日,汽车自燃的“元凶”到底是谁?有哪些办法可以预防和减少汽车自燃事故?

【隐患】汽车火灾的诱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电路故障。电路故障导致汽车自燃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私自改装线路。比如私自改装汽车氙气大灯,使原有线路发生改变。氙气大灯瞬间启动时,要通过其他电子器件先将车上的12伏电压升压,如果没有安装继电器等相关器件就会埋下自燃隐患。另外,线路老化也会诱发汽车自燃,这是电路故障引发汽车自燃的另一种情况。比如长时间运行且车况较老的话,电路的接头出现电线老化,接头接触不可靠或者是电线的外皮脱落,里面的电线裸露与车身构成搭铁以后短路,会引起自燃。 二是油路保养不到位。很多车主对于爱车外观的清洗很频繁,但是对于发动机舱内的清洁过于疏忽,往往是车外光亮,舱内却是厚厚的尘土,这样一来,如果渗油漏油就不能及时发现,而车辆发动机运行产生的高温足以点燃渗出的油液。现在采用的都是燃油喷射式发动机,油管内有很高的压力,一旦出现破裂,大量的汽油出现外溢,容易引起汽油泄漏,滴在发动机的排气管上引燃燃油,引起车辆自燃。三是车内放置易燃易爆品。夏天汽车被暴晒后,车内就像个蒸笼,高温下打火机会因受热而发生爆炸,一旦与车内的座椅或易燃品接触极可能引发火灾。除了打火机外,车载香水、放大镜、碳酸饮料也不能放在车内。车载香水在挥发后容易产生易燃气体,有资料显示,其爆炸的临界点仅仅只有49℃,而且香水一旦渗入汽车电路会引发短路,导致汽车着火。罐装碳酸饮料、摩丝、发胶等瓶内的压缩气体易因高温导致膨胀爆炸;放大镜因为镜片聚焦,如果长时间导致焦点温度过高,除了加快内饰的老化程度,严重的还会烤坏车内的塑料饰板,甚至导致车辆的自燃,成为车内的定时炸弹。

【支招】夏季应该怎样预防汽车火灾呢?第一,避免不合理的线路改装,谨慎加装氙气灯、雾灯、倒车影像雷达等。第二,车内不放危险品,香水、打火机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夏季应远离车辆。第三,将车停在阴凉处,有条件时尽量将车停放在车库或是阴凉处。第四,避免长时间驾驶车辆,路上增加休息次数,让车辆得到“喘息降温机会”。第五,停车最好选在没有易燃杂物的地面,正常行驶停车后,排气管会达到几百摄氏度的高温,夏季停车尽量避开有干草、油漆的路面。第六,勤检查勤保养,按时对车进行保养检查是避免危险的最好办法。另外,车上要常备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轻便式车载灭火器,而且要定期更换,学会正确的使用方法,以免发生意外时束手无策。

E

规范彩钢板使用

【背景】彩钢板作为一种新型建材以其美观、施工方便、保温隔热环保节能效果好、造价相对较低而被广泛使用,但是彩钢板自身耐火性能低,加之设计、施工、安装不规范极易引起火灾,且一旦发生火灾,因燃烧速度快、毒性大、扑救困难、极易垮塌,火灾损失和人员伤亡都比较大。彩钢板在我市被广泛使用,特别是房地产商,为了省钱省事,普遍使用彩钢板搭建临时建筑用于工人宿舍,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隐患】彩钢板建筑火灾多发的原因,首先是对彩钢板的火灾危险性和火灾危害性认识不足。彩钢夹芯板以彩色涂层钢板为面材,芯材主要有聚苯乙烯、聚氨酯、岩棉三种。前两种是在两层薄钢板中间夹入不同厚度的聚苯乙烯(简称苯板)或聚氨酯,这两种材料一旦受到高温火花或明火作用时会立刻燃烧,因材料自身的蜂窝状结构与空气的接触面加大,燃烧起来非常猛烈。扑救过程中,水和灭火剂只能喷到彩钢板外面的钢板上,不能直接作用于夹层里的燃烧物,且燃烧产物毒性特别大,易造成人员伤亡。后一种是在两层薄钢板中间夹入不同厚度的岩棉,该材料属非燃烧材料,防火隔热作用比较好,但因其造价相对高,一般投资商或开发商都不愿使用。然后,设计施工安装不规范。大多数彩钢板建筑的承重构件都是钢结构,若对承重构件的防火隔热保护措施不到位,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整体建筑垮塌。墙面或屋顶采用彩钢板材料大面积整体安装,未进行必要横向竖向防火分隔,发生火灾后火势沿墙体内部或屋顶内部蔓延,彩钢板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往往都是整个建筑被毁。其次,电器线路安装达不到要求。有些是将电线直接安装在彩钢板的夹芯层内,有些是电线穿过墙体时直接在彩钢板上钻空穿越,钻空不加护套容易造成电线绝缘层破损而短路打火引起火灾。最后,投入使用后管理不善,在靠近彩钢板的部位使用明火或进行焊割作业,引起彩钢板内部可燃夹芯材料燃烧导致火灾发生。

【支招】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彩钢板房火灾的预防工作,按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控制彩钢板房的搭建,坚决遏制彩钢板房火灾的发生。一是对未经消防验收、使用易燃可燃材料彩钢板搭建建筑的,一律停业整顿。二是对使用彩钢板搭建的人员密集场所,低于A级要求的一律实施临时查封,无法改变使用性质的必须拆除。三是对施工工地的办公、住宿等彩钢板临时用房,低于A级要求的依法予以临时查封。四是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厂房、库房、员工宿舍采用易燃可燃芯材彩钢板搭建、分隔的,一律依法予以临时查封。五是对违规搭建彩钢板建筑占用防火间距、堵塞消防通道的,一律依法拆除。六是对使用易燃可燃芯材彩钢板搭建建筑且存在重大火灾隐患、严重影响公共安全的,提请当地政府进行挂牌督办。

●新闻链接

1.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事故。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管道局胜利输油公司黄岛油库老罐区2.3万立方米原油储量的5号混凝土油罐爆炸起火,大火前后共燃烧104小时,烧掉原油4万多立方米,占地250亩的老罐区和生产区的设施全部烧毁,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40万元。在灭火抢险中,10辆消防车被烧毁,19人死亡,100多人受伤,其中公安消防人员牺牲14人,负伤85人。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非金属油罐本身存在缺陷,遭受对地雷击产生感应火花而引爆油气。

2.深圳安贸危险品储运公司清水河仓库火灾。1993年8月5日13时,深圳市安贸危险品储运公司清水河4号仓库因化学危险物品混存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导致高温燃烧爆炸。经数千名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消防官兵地艰苦奋战,于8月6日7时30分将大火基本扑灭,8日22时彻底扑灭残火。火灾造成18人死亡,136人重伤,烧毁、炸毁建筑物面积39000平方米和大量化学物品,直接经济损失2.5亿元。

3.北京东方化工厂爆炸火灾事故。1997年6月27日,北京东方化工厂储罐区发生特大爆炸火灾事故,死亡9人,受伤39人,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从铁路罐车经油泵往储罐卸轻柴油时,由于操作工开错阀门,使轻柴油进入了满载的石脑油A罐,导致石脑油从罐顶气窗大量溢出,溢出的石脑油及其油气在扩散过程中遇到明火,产生第一次爆炸和燃烧,继而引发罐区内乙烯罐等其他罐的爆炸和燃烧。

4.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民工彩钢板工棚火灾。2010年5月3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榆林镇二道河村中铁十九局在建铁路隧道工地民工彩钢板工棚(芯材为聚苯乙烯)发生火灾,造成10人死亡、14人受伤;

5.大连输油管道爆炸火灾。2010年7月16日18时10分,辽宁省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发生爆炸,造成原油大量泄漏并引起火灾。事故原因是在新加坡太平洋石油公司所属30万吨“宇宙宝石”油轮已暂停卸油作业的情况下,辉盛达公司和祥诚公司继续向输油管道注入含有强氧化剂的原油脱硫剂,造成输油管道内发生化学爆炸。这起事故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大火持续燃烧15个小时,事故现场设备管道损毁严重,周边海域受到污染,社会影响重大,教训极为深刻。

6.吉林宝源丰禽业公司火灾。2013年6月3日6时6分,吉林德惠市米沙子镇吉林宝源丰禽业公司发生火灾,造成121人死亡、76人受伤。经调查,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宝源丰公司主厂房部分电气线路短路,引燃彩钢板房内可燃夹芯材料,燃烧产生的高温导致氨设备和氨管道发生物理爆炸。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