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舞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舞钢市强力整治“三非”行为
老区水保项目工程加快建设
舞钢市积极备库迎夏粮收购
庙街乡多举措建设美丽乡村
舞钢市积极发展林下经济
维修农机迎三夏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韦河治理力度加大
三十余年帮扶演绎邻里情深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15年5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董金普、尹云夫妇多年来帮助邻居林印一家,为两位老人种地、养老,照顾他们困境中的生活……
三十余年帮扶演绎邻里情深

 

没有血缘关系,董金普、尹云夫妇却像亲人一样,为邻居高垄老太太养老。

为了实现当初的承诺,他们已经无怨无悔走过了33年。

5月19日,舞钢市尹集镇埂上村王庄村,记者采访了夫妻俩。

董金普、尹云夫妇是村上的热心人,他们乐于助人、和睦邻里。丈夫董金普不仅是种田的好手,还懂泥瓦工技术,附近村上谁家建房修屋,总少不了他的身影。妻子尹云性格开朗,村上邻里有什么事,只要说一声,她马上就到。他们抚育有三女一子,生活其乐融融。

“远亲不如近邻。在农村,邻里和睦最为贵。”尹云说,“我们年轻那会儿,得到了邻居高大娘和林印叔的许多帮助,他们是村里的好人,我们敬重他们。”

尹云说的好邻居就是高垄老太太一家。

林印高垄夫妇无儿女,抱养的一个孩子又因病致残。他们夫妇没有嫌弃,对孩子给予了精心抚育。

1982年,埂上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林家分得3亩田地。当时林印夫妇年事已高,孩子也无劳动能力,3亩田对于林家来说,干起来很是吃力。董金普夫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决心要帮助他们,让他们感觉到邻里有依靠,晚年不孤独。

从此,林家的庄稼从种到收,再到变成面粉,都靠董金普夫妇帮忙。

1991年春季,林印老人走完了77岁的人生,临终前他拉着董金普和尹云的手流着泪说:“俺家这10多年的生活全靠恁俩照顾,要不是恁俩恐怕俺这个家早就没有了。我走后恁大娘和恁兄弟的生活还要麻烦恁呀!”董金普、尹云当即做出承诺。安葬了老人之后,董金普夫妇再一次担起了照顾林家母子的担子。

7年后,林家智障儿子病逝,董金普夫妇为其料理了后事,延续着他们的承诺,担起了照顾高垄老人的义务。

“咱答应林叔了,就要负责任,办好。”董金普的这一承诺,已经延续了33年。

记者在高家见到高垄老太太时,老人思路清晰,精神矍铄,让人感觉她不像是今年103岁的人。得知记者来意后,她说:“活一天,活一天,全靠金普和云孝顺伺候,要不是他俩和一家人对我好,我凭啥能活到一百多岁……”

高老太太儿子去世后,村里想送她去镇敬老院生活,毕竟敬老院里的条件相对要好一些,让老人安度晚年。老人不同意,她觉得董金普、尹云才是她的依靠。

董金普夫妇知道后,又一次做出承诺,“俺们是一家人,照顾老人一辈子”。高老太太愿意居住在自己的祖屋里,董金普夫妇就一日三餐送去。

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的行为也影响到了儿孙辈。董家人从公公、婆婆到儿子、儿媳,再到孙子,每天、每顿,端着热气腾腾的可口饭菜,带着一种亲情、一份大爱地给老人送去,已经坚持了十多个年头。

2012年冬,刚刚下过的一场大雪,为居住在山区的人们增添了出行的困难。患病多天的高老太太病情稍有好转,突然提出想吃西瓜。为了满足老人的心愿,尹云立即给在市区的三女儿打电话。女儿接到妈妈交办的任务后,立即买了3个西瓜,踏着厚厚的积雪送回家。类似这样的事,在董家孩子们看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董金普夫妇都已年过古稀,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扶老助寡,用人间大爱,书写了闪亮的人生。

(本报记者 王岗 通讯员 白东亮 )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