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坚持理想人生才更有意义
我市举行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
优先安置群众 加快推进征迁工作
加快建设进度 严保工程质量
我市组织收听收看豫沪产业转移 合作系列对接活动电视电话动员会议
全市征兵宣传工作全面展开
换茬改种
确保项目建设年度目标顺利实现
我市开展打击农村盗抢犯罪专项行动
我市召开城区电力(燃油) 三(四)轮车综合整治动员会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5年5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持理想人生才更有意义
——记全国先进工作者、鲁山县广电局记者张朝岑
 

他出身贫苦,却胸怀大爱,志向远大。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历尽艰辛,百折不回。

他只有高中学历,却站上了中国新闻界最高领奖台,成为全国县级电视台唯一一个全国先进新闻工作者。

他只是一个普通记者,却在河南、贵州等地留下新闻扶贫的足迹,帮助了数以万计的贫困人员。

他就是本报曾多次报道的“精神侠客”——鲁山县广播电视局新闻频道主任、记者张朝岑。4月28日,张朝岑作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走进人民大会堂,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表彰。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张朝岑出生于鲁山县尧山镇辛庄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少年时代痴迷于有关英雄人物故事的书籍,奠定了他的人生信念和理想。他在日记本的扉页上写着“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以此来激励自己不断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我是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认准的事就要矢志不渝地去做。”为了实现理想,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

为了挣钱买书,他曾上山挖药材、到工地上搬砖。高中一年级暑假,他和村里人一起凌晨4点多从家里出发,带上红薯干粮,翻山越岭到南阳扛木头,徒步负重来回40多公里,“一趟能挣两块多钱”。脚上磨出血泡、肩上磨得红肿,躺在床上疼得钻心,但他心里却很高兴,“想着又能买两本书看,美得很”。

高中尚未毕业,父母相继离世,张朝岑不得不辍学务农。但他从没忘记梦想,下地干活儿、上山放羊时都带着书。没钱买灯油,晚上就把桐油籽串起来点燃后看书,“桐油籽烟大,早上起来鼻孔里都是灰,脸上全是黑的”。

一有空,他就步行3公里去二郎庙乡(今尧山镇)文化站借书看,常常一待就是一天。张朝岑异于一般农民的行为让乡亲们不理解,但他说:“我就是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吃再多的苦都不怕!”

他的坚持和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慢慢地他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一些“豆腐块”文章。1994年,他采写的稿件《宁肯吃苦挖荒山,不占集体一寸田》在平顶山日报发表后,获得当年全国地市州盟报好新闻二等奖。

由于写作方面的成绩,他于1995年成为鲁山电视台一名临时工记者,“觉得自己的人生一下子打开了一扇大门,前面充满着希望”。

理想至上,甘做拼命三郎

因为得来不易,所以倍加珍惜。张朝岑对工作的热情让领导和同事惊讶。

时任鲁山县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的闻奇说:“张朝岑工作起来,简直就是一个拼命三郎。”

“我太爱这个职业了,恨不得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他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完成定额任务后也总是争着抢着干。在他看来“工作就是休息,劳动就是快乐”。

台里给每个记者定了每月3条的外宣任务,可他平均每月完成30条左右,最多的一个月发了58条。从事记者职业以来,他对外发稿近5000篇,有60多篇新闻作品在全国、省、市获奖。

鲁山县广电局纪检组长荆利曾是张朝岑的搭档,她说:“这些数字背后是朝岑难以计数的艰辛和汗水。”

张朝岑几乎天天扛着摄像机在外面跑,单位没车时就坐公共汽车,中午就在外面吃碗面条。因为总是到基层采访,把镜头对准最普通的人、最普通的生活,加上肯钻研、爱琢磨,在他眼中遍地是新闻,每次下乡时都能采写到多条新闻。

由于采访时总冲在第一线,张朝岑曾多次遇到危险,但从未退缩。

2002年秋天的一天晚上,鲁山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抓捕一个潜回家中的杀人潜逃嫌疑人,张朝岑听说后立即一同前往。为拍摄到好镜头,他扛着摄像机冲在最前面。犯罪嫌疑人手里抡着一个大铡刀夺门而逃,飞舞的铡刀带着风声从张朝岑的左肩膀劈下,他下意识地躲了一下,衣袖被砍了个大口子。

时任鲁山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队长的方舒和是这次行动的组长,至今谈及此事仍心有余悸:“太吓人了,如果朝岑出了啥意外,我们咋交差?”

勇于创新,不断超越自我

张朝岑在工作上不只是勤奋苦干,更多的是富有创造性和开拓精神。

当时,鲁山电视台只有一档新闻节目,内容也很单调。没有人给他下达任务,他主动请缨,大胆尝试,独自担纲策划,创办了《山城瞭望》《鲁山经纬》《廉政视窗》等专题栏目,填补了鲁山电视台没有专题栏目的空白。

这些栏目贴近生活、贴近百姓,为民办实事,深受观众的欢迎。尤其是他创办的固定廉政建设栏目《廉政视窗》,因为关注民生关注热点,监督政风行风,深受群众的欢迎。

在鲁山县,大家都知道有个叫张朝岑的人爱管闲事儿,他所在的新闻部被人戏称为“第二信访办”。这个栏目影响力的逐渐扩大,引起了纪检监察部门的关注,有关领导作了专门调研,把这一宣传形式作为县级廉政文化宣传的成功范例予以推广。

2008年9月,张朝岑开始担任鲁山县广播电视局新闻频道主任。“角色变了,但我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处处以身作则,领着频道的同事创新栏目形式、深入基层采访,多年来该频道一直是局里责任目标完成先进单位,外宣工作也一直位居全市先进行列。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张朝岑200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迄今为止,他仍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电视台记者。

新闻扶贫,成就宽度人生

张朝岑的理想,不仅仅限于做一个好记者。他对社会有着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

鲁山县尧山镇画眉谷过去是个穷得叮当响的小山村,老百姓守着如画的风景却过着穷日子,想尝试着开发旅游、办农家乐。2003年夏天,他们找张朝岑帮忙宣传。

张朝岑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自费坐班车到画眉谷考察,两年间先后57次扛着摄像机到画眉谷,和乡亲们一起攀绝壁、爬绳梯勘察景区路线,拍摄了1000多分钟的素材,向中央、省、市各级媒体呼吁。中央电视台对画眉谷进行了两次长达25分钟的专题报道,让画眉谷开始声名鹊起。如今,画眉谷已成为一个知名景区,过去的穷山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老百姓给张朝岑颁发了一个荣誉村民证书。村民张留营说:“没有张朝岑,就没有画眉谷的今天。”

2005年春天,受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的事迹感染,张朝岑只身前往西部考察,看到贵州西部山区严重缺水,拿出自己的4.6万元稿费,并带动6万余河南人捐款110多万元,为大方县捐建水窖1133座,解决了7000余人的吃水问题。贵州人把这些水窖命名为“河南水窖”。10年来,为建设水窖,他17次奔赴贵州,其中的艰辛不可胜数。

20年来,他通过外引内联,募集资金近500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1000多人,其中500多名是鲁山县的学生。为了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他建立了微信群和QQ群,把所资助的学生联系起来,经常和他们谈心沟通。现在这些学生都加入了各级志愿组织,使爱心得到了放大和传承。

他还拿出工资和稿费5万多元救助王文利、张大磊等15名身患绝症的困难人员,并发动社会各界人士为32个遭遇不幸的家庭募集资金78万元,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2008年南方冰冻灾害、“5·12”汶川地震、“4·20”雅安地震,都有张朝岑志愿服务的身影。

张朝岑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对我是极大的激励,我会更加努力工作,更加用心做公益。因为对我而言,工作永远在路上,公益也永远在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本报记者 孙鹏飞)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