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读者之声
3上一版  下一版4
 
读书打开生命另一扇窗
“无罪证明的证明”拷问的是傲慢者的荒唐
社保系统漏洞=责任漏洞
[下期话题预告]情怀
“不好深管”的背后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5年4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书打开生命另一扇窗

 

话题背景

网络的日益普及正改变着传统的读书方式,我们很多人已经很难静下心来嗅闻书香。人们用于深层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很多实体书店生意也越来越难做。

老来读书乐无穷 庞振江(平煤神马集团二矿)

书之于读书人,犹鱼之于水,是须臾分不开的。但几十年的繁忙工作,让我把书冷落在了案头。退休了,我抚摸着那一排排心仪已久的书,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清人张潮说“有功夫读书谓之福”,这人生最大的快乐不是降临到我身上了吗?

“竹里坐消无事福,花间补读未完书。”退休后我先读中国四大名著,后读外国文学,还见缝插针读了许多报纸杂志。这时的读书,不为稻粱谋,也不为功名迫,完全是一种爱好。我把读书当作一种享受,从中得到生活多方面的乐趣。在书中结识朋友,感情进入了角色,一同快乐,一同流泪……真有“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的感觉。

读书犹如在精神田园里耕地、播种,无论什么年景,收获总会有的。读书的乐事,除了“读书有味身忘老”外,我还有不少“豆腐块”见诸报端,且得些小酬。每当此时,我便笑哈哈地对老伴说:“我买书打酒去也!”

做精神上的富翁

刘勤(市二高)

作家池莉说:“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不是人人都能成为作家,但我们都要生活,当然都需要阳光。既如此,阅读就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读书可以遍游名山大川,丰富人生阅历。在书中,我可以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也可以去钟灵毓秀的江南水乡,甚至可以欣赏阿尔卑斯山的雪域风光,还可以在加拿大的班夫国家公园小憩。

读书可以与先哲、大家对话。读木心,读席慕蓉,读周国平,才知道不是每个人都事事如意、时时随心,慎思自己,反思自己,不纠结于一事,不执着于一念,换个角度看世界,云淡风轻、鸟语花香。

阅读是一辈子的事情,短时间内看不出什么变化,但时间一长,这种变化还是能显现出来的,小到一颦一笑,大到对生活的态度、生命的质量,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专心致志地做精神上的富翁吧,那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阅读照亮我的人生

翟红果(市地方史志办)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相伴人生,改变生命的宽度,让我们活出自信、活出品位、活出尊严。

我阅读,我坚强。小的时候,我就爱上了读书。高中时期,我遭遇落榜,也遭遇母亲去世。那时候,一颗心沉沦了,生活没有希望。于是,我一头扎进书里。《暴风骤雨》《第二次握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渐渐修复心中的伤痛,燃起学习的希望,让我走进一片柳暗花明的风景。

我阅读,我思考。工作以后,我把阅读作为修身养性、成就事业的“功课”。我阅读有“三不”原则:不敷衍、不迷信、不虚学,力求留下一些独特的思考。马列原著、党的重要文献和知识,转化为我的理念、境界和信念;历史、地理、散文,转换为一场演讲、一篇文章、一次发言和一篇微博。尤其是方志敏烈士的《清贫》,让我的心灵不断经历洗礼,时时刻刻耐住工作的清苦,挡得住外界的诱惑,做一个清白的人。

我阅读,我快乐。书读得多,思索就多,思索一多,就忍不住想写。这些年,我在专业期刊不断发表理论文章,还在报纸发表散文、随笔、感悟,有些文章还得了奖。于是,便有我的拙作散文集《时光雨》出版。这些为我的人生添彩,让我活出自信,从中获得许多惊喜和快乐。

我阅读,我向善。阅读,是求真务实、尚善爱美的修养,是崇德向善力量的源泉。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天,我在鹰城广场读书活动现场,为贫困家庭捐出我的《时光雨》二十本,还有《平顶山大事记》《现代汉语词典补编》《古典文学知识》《名人劝学录》《情满鹰城》等九本书。捐一本书,献一份爱心,为孩子的前行点亮一盏灯。这也许不足以傲人或者感人,但于己,却引以为豪。

做一个阅读者真好。阅读者的世界不仅有绿意,更有芬芳;不仅有秋的收获,更有春的向往。

营造良好环境 培养读书习惯

吕府刚(叶县县委办)

作为一名机关文字工作者,当身边越来越多的同事、朋友都在手机、电脑上看电子书时,我却对纸质书有着一份执着的坚守。有时即便在网上能够找到电子版,也要去书店买来实体书,只有闻着书香才能深入进去、读出滋味。

读书不仅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更可以开阔视野,学到丰富的知识。我们应把读书变成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自觉习惯,让生活少一些浮躁喧嚣、多一些笔墨书香,上下联动、全民参与,共同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有关部门应筑牢基层读书阵地,不断完善“农家书屋”、社区图书馆、学校和单位图书室等配套设施,满足群众读书需要,创造良好读书环境;应建立“读书协会”等群众组织,通过开展读书交流会、读书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加强读书交流,降低读书成本,提高读书质量;应通过减免税收、提供补贴等倾斜政策,引导集体书店、个体书店、书摊等为群众提供免费借书服务,让群众读书有好书、读书有去处。

越读越想读

崔应红(鲁山县董周九小)

真正喜欢读书是近几年的事。五年前,教了二十多年数学的我,因为学校缺老师而改教语文。“隔行如隔山”,隔专业也如隔山。我静下心来,拾起了过去如果不是上级安排决不会碰触的专业著作细细研读起来,从中汲取精华。随着阅读量的增加,阅读兴致越来越高,越读越想读,读完学校历年来发的教育教学类书籍后,我又买了十多本语文教学、作文教学方面的专著钻研起来。不仅学到了先进的语文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也激发了写作欲望。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故事,在键盘的敲击声中,汇成涓涓细流滋润着我的心田。现在,我喜欢在闲暇时沉静下来,忘掉一切徜徉书海中,享受书中的芬芳。

读书打开我生命的另一扇窗

张国霞(宝丰县国土资源局)

我的读书生活是从女儿上初中开始的。每天女儿写作业,我就陪她一同学习,日久天长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渐渐地,读书对于我不再是打发枯燥时光的手段,而是一种爱好、一种享受,让我的生活变得充实而快乐。

闲暇时,静静地坐在阳台上,伴着春日暖阳,或飘洒的细雨,捧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认真阅读。每一本书里面都隐藏着人生的真谛,如一首首优美的旋律,让我烦躁的情绪变得静谧恬淡。以前的我很少读书,遇到生活工作中的烦心事,总喜欢钻牛角尖,与自己过不去,不但影响了心情,还在无形中影响了孩子以及和同事的关系。如今,我从书中明白了许多道理,理解了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内涵,碰到什么事情能自己化解,人变得快乐了,还感染了大家。读书,为我打开了生命的另一扇窗。

阅读关乎心境,无关媒介

姜熠乾(市地方史志办)

“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网站常以这样富有韵味的诗句开头推送特价电子书。时至今日,电子阅读方式已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大众所普遍接受,给人们传统的文化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认为,电子、纸质两种阅读方式并不冲突,电子出版物抢占传统纸质书籍阵地的观点站不住脚。恰恰是那些因读书如痴如醉、为买书踌躇癫狂、为藏书空间不足痛并快乐着之人,充当了电子书籍的簇拥主力。至于认为只有实体书才能够用来“深层阅读”的看法,有一定道理,却也不尽然。对有“不动笔头不读书”习惯的人来说,在电子书中做标示、注释、笔记确实不习惯、不过瘾,但电子书方便携带、方便收藏、方便阅读的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游山玩水,于飞瀑深溪、青松翠柏之间,当清风拂面、登高远眺之时,拿出手机,静静阅读一篇美文,或高声诵读一段好文章,也是很美好的。

相信通过电子阅读的方式了解一本书,认识她,喜欢她,最后把她泛着墨香的实体纸质版带回家,会是越来越多爱书人的选择。

将读书进行到底

刘选启(湛河区人大)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只有读并读出成效,人才能登上进步的阶梯。

读书,就要“只争朝夕”地读,做到“今朝有空今朝学,莫等明夕学不成”;“如饥似渴”地读,把读书当作“饥时肉、寒时裘、孤时友、忧时琴”,当作生活的第一需要,真正学进去,学有所成;“持之以恒、不舍昼夜”地读,真正把它当作人生常态,生命的题中之义,将读书进行到底,做到“活到老,读到老”。读书无捷径可走,更没有顺风船可乘,需要一种精神、一种投入、一种专注,甚至是一种痴迷,不然就学不出真东西,学不出效果,也感受不到读书的幸福与快乐。

尽管现在社会浮躁,导致人的心性也有些浮躁,容易感到迷茫焦虑,但读书可以让人安静、回望和反思,找到努力前行的方向。尽管我们都上过学、读过书,但知识更新换代快,不抓紧读书就可能落后,甚至被淘汰。尽管现在多媒体发达,但快速阅读、碎片式阅读所留下的记忆并不深刻,思考应用也不够充分,还是多些慢读、深读为好。尽管现在人人都感到忙,没有读书的时间,但时间挤一挤还是有的,比如工作之余、茶余饭后、节假日,或者在临睡前。

读书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是相伴终生、须臾不可缺的。读书,就是让我们通过读、思、用,找到人生的幸福与快乐,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提升。

两位小朋友在叶县田庄乡东李图书室看书(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王尧 摄

编辑絮语:开卷之难

对于读书,我们常听到的教诲就是开卷有益。

开卷有益,每一个人的体会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从书中获得了知识和本领,有些人从书中获得了心灵的慰藉,只要时间合适、条件合适、书籍合适,我们总能通过读书获益良多。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阅读逐渐成了一件很奢侈的事情,甚至在一些地方“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这不单是个人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很多,但是如果我们无所作为、听之任之,就此远离阅读,那么我们不但会失去自身的成长,更会让灵魂无所依存。

曾国藩曾经说过:“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儿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儿去。”丢掉阅读的习惯是可悲的,而培养并坚持阅读的习惯必将受益终生。

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让很多人的生活和工作也都走上了快车道,于是,“忙”成了很多人不读书的理由。但是有意思的是,一些极其繁忙的人,他们的阅读量同时也是惊人的。如果善于安排,调理得当,忙碌其实不该成为妨碍读书的借口。恰恰相反,有时忙碌会成为读书的推动力。

无书使人俗,没有书香的社会更会显得浮躁和粗俗。让我们与书为伴,读出思想,读出境界,让心灵安宁,让社会和谐。 (侯英帅)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