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一个“全国种粮大户”的三个梦
市质监站进一步规范混凝土试件试验管理
舞钢市“一村(社)一警”保和谐
守卫战友的第二生命
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分值增至30分
闹店镇“六项工程”推进林业建设
“为了让市民用上放心水”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5年3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全国种粮大户”的三个梦

 

去年12月,农业部公布了“2014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郏县长桥镇东长桥村郭亚培是全国300名“种粮大户”之一。想象中的郭亚培,是一个年过半百、脸部黝黑、一身泥土的农民。实际上,宝马轿车、30多岁、市劳动模范、2013年和2014年“全县种粮大户”,这些才是他。

采访中,郭亚培渐渐地道出了他的“三个梦”。

南下打工“淘金梦”

35岁的郭亚培说,1997年,由于当时家里穷,他初中毕业就随着“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的打工潮、怀着热血青年出外“淘金”的梦想,南下深圳、东莞等地,开始了长达6年的打工生涯。6年里,他干过搬运工,做过泥瓦匠,当过调车员,一年四季,起早贪黑,实干苦干。

“父母在,不远游。”郭亚培说,刚开始,一人在外,无忧无虑。后来结了婚,有了孩子,打工时不仅牵挂家中年迈的父母,还挂念幼小的孩子。每当在电视里看到留守老人的艰辛以及留守儿童因失去亲情关爱影响健康成长的新闻时,他就越发思乡心切。2003年春节前,思乡思亲之情终于打败了在外“淘金”的激情,他卷起铺盖,离开繁华的城市,回到偏僻的农村。到家后,他把打工挣来的钱分作两份,一份作为本钱,租了一间紧靠省道公路的门面房,开了个超市;一份作为土地租金,当年夏收后,从在外打工的农民手里租种了60亩土地,和父辈一样,继续与黄土地打起了交道。

惠农政策“发展梦”

“郭亚培能靠种地走上致富路,除了他踏实肯干、吃苦耐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赶上了好时候,赶上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郏县农业局农业股股长、农艺师李严锋说。

2003年,郭亚培开始租种土地,那时候还没有“流转土地”这一说法。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之后,政府实施了各种惠农政策,帮助他树立了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勇气。2003年,他租种60亩土地种植小麦和玉米,2004年,增至100亩,2010年增至1000亩以上,再后来,每年都在1300亩左右。

“这么大的面积,你如何去种、如何管理?”

“实行农业机械化,把农村闲散劳动力请回来,雇他们去干活。”

郭亚培说,受益于政府的农机补贴政策,他投入60多万元,购置了拖拉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10多台,受益于县里出台的鼓励土地流转的好政策,仅2011年他就得到县政府扶持土地流转资金9.7万元,还有各种“三喷一防”补助金、良种补贴资金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种粮成本。如今,水利、供电、道路等农业基础条件好了,农业机械化程度也高了,加上政府收购粮食时的保护价以及县里专家的技术指导和帮助,“说句实在话,现在种地很清闲、很省事,比在外打工自在多了”。

科学种田“致富梦”

农村有句话,“一年四季忙不闲,不如出外挣大钱。” 郭亚培则认为,种地不是不挣钱,规模化、科学化种植肯定能挣大钱。

在科学种田上,郭亚培不遗余力。他积极参加县里组织的各种农业技术培训,使用农业技术部门引进的测土配方施肥、滴水灌溉等先进生产技术,还推行秸秆还田,积极使用生物综合防治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治。2006年至2013年,他每年靠种粮食的纯收入不下40万元。2014年,其1300亩土地夏秋粮亩产均达500公斤以上,实现纯收入一百多万元。

在种好传统小麦、玉米粮食作物的基础上,2013年开始,郭亚培又大胆引进黑小麦、绿小麦、旱稻、黑花生等粮食新品种,并积极向粮食深加工产业发展。他成立平顶山市绿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注册了“汝河湾”商标,将自己种植收获的黑小麦、旱稻通过传统的石磨及脱皮技术进行加工,包装后推向市场。如今,汝河湾谷米、汝河湾石磨黑小麦面粉、汝河湾黑花生等产品供不应求,绿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发展成为平顶山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谈起将来的发展思路,郭亚培信心十足:“有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再加上实干,将来农民一定有奔头儿!”

(本报记者 温书功 通讯员 宁建鹏)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