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叶县常村人昆山打拼年入6亿余元
西许庄村打造美丽乡村游
研究生招生初试进入复试分数线确定
未来两天我市天气转阴
薛店镇河滩成了农民增收的“香饽饽儿”
抱团聚力才能在他乡站住脚
新华区强力推进法律援助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3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49岁的孟晓已在昆山奋斗了20多年,如今成了常村劳务的“经纪人”,他常说——
抱团聚力才能在他乡站住脚

 

3月10日,远在江苏昆山的叶县常村人赵钦阳一大早便赶到昆山市高新区,着手布置自己的新厂房。

“扩大之后门店和厂房一共是6000多平方米,这样的规模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赵钦阳说,他能走到今天,多亏了“老大哥”的帮忙和引导。

赵钦阳说的“老大哥”叫孟晓,今年49岁,叶县常村镇常村村人,是最早来到昆山的务工人员之一。从白手起家的常村农民工,到资产千万的昆山企业家;从独自一人打拼,到成为常村劳务的“经纪人”,孟晓不仅让自己的日子舒坦了,还带着老乡们在昆山开拓出了一片新天地。

“农民工不比别人差”

1993年,孟晓初到昆山,因有开大巴车的特长,他被一家房地产公司录用,负责每天接送客户看房。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使孟晓很快就受到了公司老板的赏识,转而做起了老板的私人司机。

当时,公司开发的高档住宅小区一直销路不畅,孟晓毛遂自荐干销售。“农民工不比别人差,他们能做的工作,我也能做好。”他说。

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成为销售经理的孟晓主动出击,调整销售思路,详细学习房产销售的每一个流程,了解掌握每一位客户的信息,针对不同客户制定不同的销售方案,上门进行推销服务。凭着执着和真诚,孟晓逐渐获得了客户的信任,创造了过亿元的销售业绩,扭转了公司的营销困境,也积累了丰富的销售经验和客户资源。

1995年,孟晓用多年的积蓄买了房。“70多平方米的门面房。”孟晓说,当时的汽车比房子贵,飞速发展的昆山房地产业有着巨大的升值空间。自此,他不断投资房产,10年间购置大小房产8套,如今这些房产均已增值数倍。

2003年,孟晓自己开了一家房地产投资公司,如今公司下设房产中介机构18个,分布在昆山市区的各个街道。

“抱团聚力一起发展才能在昆山站住脚”

1995年起,大量常村农民工来到昆山投亲靠友,打工创业。因大多没有学历,很难进入企业,求孟晓介绍工作的老乡不在少数。

“不管认不认识,只要是常村人,晓哥从没拒绝过。”赵钦阳说,他的工作就是孟晓帮忙找来的。“即使暂时找不到工作,晓哥也会安排吃住,不会扔下不管的。”他说。

在初到昆山的常村老乡心中,只要找到孟晓,就不怕找不到工作。

“能让老乡们在这儿扎住根,我也算有了亲人在身边。”孟晓说,他利用自己卖房时积累的人脉资源,尽力将老乡们安排到企业中。

来到昆山的20多年里,到底帮过多少常村老乡找工作,孟晓自己也记不清了。

“晓哥还常常鼓励有基础的老乡自己创业。”赵钦阳说,对有创业念头的常村老乡,孟晓也是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当初赵钦阳打算开五金门店,从租房到寻找客户资源,孟晓一步步为他指路,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将客户资源分享给他。

目前,在孟晓的帮助下创业发家的常村企业家有20多位。

“我一个人发展得再好,也起不到多大作用。”孟晓说,常村人是一个整体,抱团聚力一起发展才能在昆山站住脚,才能让日子红火起来。(本报记者 张亚丹)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