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山里娃的逆袭路
内练本领 外赢口碑
我市开展中小学校春季开学检查
关于加强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5年3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齐小旭从深山到长春再到兰州,从青涩少年 到“破烂小子”再到公司老板,走出了一条——
山里娃的逆袭路

 

22年前,齐小旭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可以过上现在的生活:在鲁山县城买了一套近150平方米的房子,将老家新盖的三层小楼装饰一新,屋内设施一应俱全,门口停着自己的私家车,在甘肃兰州还有自己的厂子,女儿在郑州上大学,儿子跟着自己在兰州上小学,生活富足而幸福。

“跟以前相比真是天壤之别。”3月2日下午,坐在老家鲁山县土门办事处土门村的新楼房里,齐小旭喝着茶,说起了自己的故事。

出发:山里娃进城收破烂

今年40岁的齐小旭家住大焦山脚下,家里兄弟姐妹6个,他排行老小,从他记事起,家里就是草房和破烂的土坯院墙,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如果再不出去,他可能连媳妇儿都娶不到。

1993年春节后,没来得及在家过元宵节,齐小旭就跟着已在吉林省长春市收破烂近一年的姐夫坐上了开往长春的火车,那是他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走出大山。

“真冷!一出车站眼前看到的就是冰雪的世界。”齐小旭至今仍记得初到长春的感受:比老家冷得多,是前所未有的冷。

“来都来了,总不能就这样灰溜溜地回去吧,再说路费都花光了。”18岁的齐小旭咬咬牙,跟姐夫来到了出租屋,这是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屋子。除去两张单人床、一张桌子和简单的厨具外,屋内、屋外都堆着捡来的废品。

在姐夫和同乡的帮助下,齐小旭买了一辆“倒骑驴”(一种人力三轮车,车身在前,车座在后),又凑了不到两百元钱的本钱,当起了“破烂小子”。

磨练:在异乡尝遍酸甜苦辣

虽然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且刚开始是跟着姐夫当“学徒”,但是每天凌晨3点左右起床,蹬着“倒骑驴”大街小巷地吆喝,还是让年轻的齐小旭“长了见识”。

当了一个多星期学徒后,齐小旭独立上岗了,一辆“倒骑驴”,一杆秤,一根粗绳子,几个编织袋,一杯开水,就是他的全部“家伙什儿”。

从最近的街巷转起,随着对路况渐渐熟悉,活动范围也一点点向远处蔓延;从不好意思开口吆喝,到可以扯着嗓子喊“收破烂喽”;从一天赚十来块钱到二三十元再到更多。齐小旭用了3个月的时间基本适应了“破烂小子”的生活,也渐渐尝到了劳动带来的甜头儿。

“一天能赚二三十元,当时心里美得很!”但甘甜的滋味大多都以苦涩为基础。有一次从当地一个人手里收了价值60元的废品,齐小旭掏出一张100元让对方找零,对方说钱太破要求换一张,齐小旭没多想就又掏出100元。在他还没反应过来时,对方一把抢过他的两张100元钱,迅速推翻三轮车上的废品后拔腿就跑。看着摊了一地的废品,齐小旭追也不是,不追也不是,愣在了原地,眼里噙着泪水。

后来,几位路过的当地群众主动帮他收拾车子,又帮他把车子推上坡。

“好人坏人都遇到了,心里五味杂陈。”齐小旭在长春收了4个多月的破烂后,带着赚来的2600多元钱回了老家。

再出发:“屌丝”完美转身

在老家的近十年,齐小旭整修了房子,娶妻生子,虽然买了一辆机动三轮车搞运输但收入不高。

2002年,为了改善生活,齐小旭再次选择外出。这一次,他和妻子来到了甘肃兰州,还是拾破烂,因为有了一定经验,这次上手很快。手里有了积蓄后,他开了一家废品收购站,每年收废品上千吨,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

但齐小旭没有满足于此,而是用心地想新的赚钱门路:收来的废塑料发往河北等地变成了RPE阻燃穿线管,利润翻了几番,且技术不复杂,为啥自己不能干呢?

说干就干,他到浙江、河北等地考察学习后,先是开办了一个RPE阻燃穿线管生产小作坊,2011年,又和两个老乡一起投资200多万元注册成立了兰州科兴通达塑胶制品有限公司,从鲁山县瓦屋镇、土门办事处和背孜乡招收了20多名工人,吃住费用全免,每人每月工资在3600元左右,公司年盈利近百万元。

“跟当地同行业其他公司相比,我们使用的技术都差不多,但我们本身就是收破烂出身的,懂行,还有很多收破烂的老乡给我们供货,原材料的价格和产品出厂价都有很大优势,计划再上一批设备,进一步扩大规模,向更高台阶迈进。”对于未来,齐小旭信心满满。

(本报记者 孙聪利)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