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归 家
听雪
乡村年早
枝头春意
无言的怀念
为生活做减法
蒸年馍
孤独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2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蒸年馍

 

梁永刚

蒸年馍是老家过年时的一项重要习俗,也是每个庄户人家的必备课。

老家流传着一种说法,蒸年馍多多益善,因为来年第一次蒸馍,时间愈晚表示愈富有。乡村的腊月就是这样在年馍的蒸笼里热烈着,特别是到了年前几天,整个村子都被袅袅炊烟笼罩着,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浓郁的馍香,让人不禁陶醉在越来越浓的温馨年味儿中。

记忆中,母亲总是在蒸年馍的前几天就把干酵母泡上,过了两三天,等酵母泡开后就开始和面了。和好的面团放在一个深口瓷盆里,由于天冷,为了让面团发得好、发得快一些,母亲将瓷盆放到煤火炉子上,然后捂上厚厚的棉被。第二天一大早,母亲把头天晚上放在炉子上的瓷盆端下来,将发好的松软面团倒在案板上。凭着她多年积累的经验,母亲又抓了几把白面撒到面团上,接着又把碱水加进去,揉均匀后搓成条儿,折几折,再揉一阵儿,搓成条儿,折几折。瘦弱的母亲前倾着身体,肚腹抵着案板,一前一后全力地揉面。如此三番五次,循环往复,直到揉均匀了母亲才拿起菜刀将条状的面团切成一个个小面块。而此时,蒸年馍前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母亲终于可以靠在灶房的木门上喘一口气了。

身手麻利的母亲用双手快速揉滚着小面块,手中的菜刀灵活地舞动着,不大工夫案板上就让人眼花缭乱了。做的最多的是普通的圆馍和方馍,然后是花馍——有糖包、红薯包、枣花馍、麦袋馍、动物馍等。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母亲做的麦袋馍,形状极像装满麦子的口袋,尤其惟妙惟肖的是母亲还在馍的上方捏了一个麻花状的条条,犹如给麦袋扎口的绳子。母亲笑着对我说,蒸麦袋馍是希望来年五谷丰登,蒸枣花馍是希望以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开始蒸年馍了,这也是我最高兴和快乐的时光。父亲蹲在灶膛口添柴拉风箱烧火,给母亲打下手。土灶台里的炉火烧得正旺,母亲把码得整整齐齐的年馍放入滋滋往外冒着热气的蒸笼。母亲蒸年馍有个习惯,头两锅总是先蒸圆馍和方馍,最后两锅才蒸花馍。在我和哥哥姐姐焦急漫长的等待中,诱人的馍香终于飘了出来,我们眼巴巴地守在灶房门口,只等着盼望已久的花馍出笼后一饱口福。花馍出笼后,母亲手上沾了一点水后开始往外拿馍,由于热馍容易粘皮,母亲将其一个个晾摆在案板上后,才递给我和哥哥姐姐每人一个花馍。我满心欢喜地接到手里,一边吹一边吃,乐得合不拢嘴。至今想起来,花馍那种浓香醇郁的味道仍然唇齿留香。

如今,每到春节,母亲蒸年馍的情景都像过电影一样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因为那年、那人、那景,都凝在时光里发酵成一份独有的情怀,咬一口,回味一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