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没有攻不下的山头
鲁山县两企业在上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舞钢市成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防止囤积倒卖火车票
河扒移民安居乐业
郝庙村实现年产值700余万元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15年1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由“白灰加工”转产“三粉加工”
郝庙村实现年产值700余万元

 

本报讯 寒冬时节,走进郏县 渣园乡郝庙村,映入眼帘的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大路边、空闲地、树林里,一块块粉条晾晒场地排列成阵,一杆杆晾晒待干的粉条晶莹剔透。谈到收成,村民杨建功喜笑颜开:“2014年买了5万斤红薯,加工成粉条后,可收益5万元左右。”

以前,由于该村离县城近,白灰加工成了村里的支柱产业,多的时候达到百余家。白灰加工污染严重,影响到居民的生产生活,县里明令禁止。渣园乡积极实施“蓝天计划”,依法取缔白灰加工厂,大力调整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把以红薯为原料的“三粉”(淀粉、粉条、粉皮)加工作为该村特色产业之一,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使之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

杨建功说:“粉条好不好,关键是看原料和制作工艺。粉条要想好吃,最重要的是原料,我们用的全是纯红薯粉,制作出的粉条有柔韧度。”由于该村粉条采用纯红薯加工而成,柔软可口,营养丰富,深受老百姓青睐。

好酒也怕巷子深。群众大力发展“三粉”加工业,粉条的规模化经营问题日渐突出。于是,村里成立了郝庙村三粉销售中介合作社,在村内主要路口设立广告宣传牌,并注册成立了“好汉柴进”牌商标,制作网页,建立交易市场,广开销售渠道。现在该村粉条远销郑州、天津、石家庄、北京等地。

目前,该村 “三粉”加工户近140家,年加工红薯350万吨,年产值700余万元,占该村农民年收入的2/3,带动附近乡镇500余户红薯种植户增收。(温书功 王自行)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