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条要闻
下一版4
 
宝丰县不锈钢产业产销两旺
通报全市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及投资担保公司清理规范工作情况
“三沙1号”交通补给船首航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市区中小学幼儿园2月8日放假
现代农业:保粮扩经强农富农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15年1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农业:保粮扩经强农富农

 

2014年,面对建市以来最严重的旱情,市委、市政府采取得力措施,科学应对,全市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力抗旱减灾,不仅稳定了粮食生产,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且通过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循环农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抗旱减灾成效显著

2014年小麦播种期间,市农业部门大力推广精量播种、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土壤处理等先进技术,提高了麦播质量;科学制定麦田管理措施,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切实抓好以中耕、追肥、病虫害防治为主的麦田管理,促进了苗情转化升级。我市小麦中后期以“一喷三防”为主的病虫害防治及时有力,有效遏制了小麦病虫害的重发、叠发势头。同时继续组织开展千名科技人员包千村行动计划,深入农村广泛开展科技入户服务活动。

按照每个县(市、区)建万亩高产示范方,乡(镇)建千亩高产示范方,村建百亩高产示范方安排高产创建工作,每个县(市、区)突出抓好两个万亩高产示范方、两个千亩高产示范方、两个百亩争创纪录田。各示范区实施了“统一秸秆还田、统一机耕、统一供种、统一机播、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测产收获”的“七统一”技术措施,取得显著效果。2014年,全市夏粮总产79.5万吨,比上年增产3.2%,实现十一连增。

2014年1月至9月中旬,我市降雨普遍偏少,主汛期6月至8月的平均降雨量仅为163.8毫米,比多年均值偏少65%,69%的水库干涸,90%的河道断流,近一半的机电井不出水或出水不足,70%的秋作物受旱。

面对罕见旱情,全市上下紧急动员,充分利用地表水,挖掘地下水,实施调水引水,开展城市节水等多种措施,城乡生活用水得到有效保障,把农业生产因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秋粮生产虽减产37.8%,但远好于二级干旱预警的预期;粮食总产128.5万吨,比上年减产30.2万吨,降幅仅为17.5%,抗旱减灾取得显著成效。

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培育发展龙头企业,是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也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我市认真开展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运行监测、申报认定工作,争取资金、融资等多种政策支持,为企业创造了良好发展环境。2014年,全市新增省级龙头企业7家,新申报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家,目前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6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1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资产总额达150亿元,年销售收入达190亿元,直接、间接带动农户50余万户,从业人员9万多人。

此外,我市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并鼓励发展家庭农场,通过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的“四化”发展道路,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2014年,我市新增农民合作社584个,总数达到209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出资总额72.8亿元,社员人数1.21万人,带动农户数12.91万户;新增家庭农场32家,总数达到228家。

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过程中,我市持续推进农村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集约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水平,有力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2014年,全市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0.7万亩,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88.5万亩,占第二轮延包面积的31.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3个百分点,涉及农户19.6万户。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让有限的土地资源集中到经营主体,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中的规模效益、服务效益、成本效益、社会效益,实现了农民的多元化增收。河南创佳有限公司流转土地4000余亩,带动农户560户,并安排400多位周边农民务工,年人均工资性收入15000元。

发展循环农业探新路

2014年,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我市提出了以现代农业为标志,以生态农业为方向,以高效农业为目标,以资源农业为基础,以安全农业为保障,以循环农业为核心,发展现代绿色文明农业。

以畜牧业为龙头的循环农业为突破口,我市科学谋划,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在总结舞钢瑞祥、宝丰康龙、叶县双汇等大型养殖企业发展循环农业经验的基础上,我市结合市域内工商资本雄厚且向农业领域投资意向明显、中低产田改造任务重以及土地流转速度加快等特点,采用“畜-沼(有机肥)-粮”“畜-沼(有机肥)-菜”“畜-沼(有机肥)-果”等循环模式进行生产,使生物质能得到多层次、多级化循环利用,带动养殖业、种植业、林果业、农产品加工业的一体化经营,实现农业经济发展速度、质量与效益相统一的新型农业发展方式。

目前,我市已发展初具规模的循环畜牧企业73家,其中生猪企业55家、奶牛企业6家、肉牛企业6家、肉羊企业2家、养鸡企业4家。其中,采用“畜-沼(有机肥)-菜”循环模式的企业6家,采用“畜-沼(有机肥)-粮”企业11家,采用“畜-沼(有机肥)-林(果)”企业14家,采用“畜-沼(有机肥)-渔”企业4家,采用综合“畜-沼(有机肥)-粮(菜、林、烟)”企业5家,采用“畜-沼(有机肥)-草”企业3家,推进了农业转型升级,为我市农业发展找到了一条新途径。 (本报记者 刘晓雷)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