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条要闻
下一版4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隆重举行
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为了汉江碧水向北流
第五届中国旅游目的地营销论坛在我市举行
平顶山市旅游目的地建设座谈会召开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2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了汉江碧水向北流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平顶山段建设纪实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黄河以南段)进行充水试验。本报记者 牛智广 摄
我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配套工程开工。

本报记者 李志勇 摄
 

2014年,中国的地图上/新画了一条长线/起笔在丹江口陶岔/落笔在北京团城湖/长线明渠三千里/滋润沿途亿万人……

2014年12月12日14时32分,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全线闸门缓缓拉开,清澈的汉江水顺着干渠奔流北上,流经河南、河北、天津,最终到达北京,沿线4省市约6000万人将直接喝上水质优良的汉江水,近1亿人间接受益,湖北当代诗人刘益善用诗句描述这一世纪工程的风采。

历时11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一个宏伟的构想一步步变成现实。滔滔之水北上,一幅壮美图景徐徐展开。

平顶山,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占据了重要位置。工程从南阳市方城县进入我市叶县保安镇,途经叶县、鲁山县、宝丰县、郏县4县18个乡(镇),于郏县东北部的安良镇跨越兰河进入许昌市的禹州市。总干渠在我市境内长117公里,供水配套工程输水管线总长79.08公里,涉及叶县、鲁山县、宝丰县、郏县、湛河区、石龙区和新城区。

面对这一宏大工程,鹰城人民勇担时代重任,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了移民、征迁、工程建设等各项任务,创造了鹰城速度,奏响了鹰城赞歌。

移民篇:7400多位移民安居鹰城

你们面朝祖山齐刷刷跪倒一片,叩别后带着相思上路,我们把最好的土地让出来,把粉墙黛瓦的房子建好,让门前的道路平坦宽展,让屋后的园子花朵开放,张开热情的怀抱,欢迎远道迁徙来的兄弟,从此我们就成了一家人……

12月13日晚,电视里播放南水北调正式通水的消息,舞钢市尚店镇瑞祥中心社区(原姚营移民新村)居民左林东和父母、妻儿一起围着桌子吃饭。

看着一渠清流,左林东的父亲拿着筷子看得出神,良久,他对全家人说:“盼了多少年,水终于流过来了,那么多人都能吃上咱家乡的水,咱也算搬得值了。”

听着父亲的话,左林东思绪万千,记忆里老家那个有着潺潺流水和秀美村庄的地方似乎更加明晰,那里的山山水水,曾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需要把丹江口大坝加高,大片土地要被淹没,他们不得不成为新时代的移民。

与此同时,历史的重任——南水北调移民搬迁安置工程的一部分落在了平顶山人民的肩上。如何妥善地安置7400多名移民,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居住环境,找到家的感觉,成了移民工作的重点。

库区移民事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成败,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大局稳定,我市高度重视库区移民安置工作,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县(市)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指挥部,制订了详细的移民安置方案,有力地推动了库区移民工作进展。

选址建村

移民来了就是鹰城人,我市以“一无二有三靠近”(无地方病,有丰富的水资源、有肥沃的土地,靠近城市、靠近集镇、靠近交通要道)为标准,选择最好的位置,与移民代表多次协商,反复筛选,最终优化整合为5个安置点。

淅川县盛湾镇马湾村移民群众的新家——“马湾新村”就扎根在郏县“最好的土地”上:离新城区不到1公里,学校、医院也都相距较近,生活方便;紧邻高速和省道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水利条件极好;紧靠郏县产业集聚区,发展空间广,发展潜力大,就业有保障。

这是郏县经过细致研究,牺牲原有的良种繁育基地,为迁安群众选出的“风水宝地”。

选好了位置,就该建新房了。为给移民打造温馨和谐的新家园,我市高度重视移民新村规划和房屋设计,请来专家设计,让移民代表当“监工”,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全力打造移民满意工程。

在整个迁安工作中,我市为安置库区移民调整土地10514亩(其中生活用地911亩,生产用地9603亩),建设移民房屋1748套。其中舞钢市、郏县移民房屋为欧式建筑,罗马柱院墙;宝丰县、鲁山县为徽式建筑。精心组织实施,使我市成为全省库区移民的典范,为全省乃至全国水库移民安置树起了一面旗帜。

2010年5月7日,时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张基尧来我市调研移民新村建设时,对瑞祥中心社区给予了充分肯定,称其为全国移民新村的标准样板。

搬迁

淅川到平顶山,相距并不遥远。但这是一次规模庞大的大接亲。1770多户7400多人,要实现平安搬迁、顺利搬迁、和谐搬迁”,4个相关县(市)科学制订方案,在组织领导、车辆配备、后勤保障、安全措施、服务接待等方面,做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全力投入搬迁安置。

2010年6月20日,200辆移民搬迁车辆从宝丰县驶往淅川,拉开了我市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第一批移民搬迁的序幕。

来自淅川县盛湾镇马山根、宋湾、河扒、马湾、姚营5个行政村的1426户6044人,分别安置在宝丰县杨庄镇柳沟营、鲁山县辛集乡清水营、郏县白庙乡县农场、舞钢市尚店镇市农场4个移民点。

2010年8月13日凌晨,郏县新城区数公里长的龙山大道一片沸腾。6时许,由45辆客车,240辆货车,数十辆救护车、警车和700多名干部组成的迎接移民的大军,连接成十多公里的汽车长龙向淅川进发。

2010年9月3日凌晨,鲁山县332辆车组成的搬迁车队驶向淅川县盛湾镇河扒村。

接移民,我市各级党员干部和群众一起搬家具、运粮食、装上车。鲁山县的“接亲”车队中,有10多辆车在积水泥泞的村内道路上抛锚,深夜两点还在帮群众搬家;郏县一名50多岁的公安民警患有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仍搬箱扛柜,终因劳累过度,血压升高昏倒在地。

迎移民,政府和本地群众提前做好了各种准备。移民下车,等待他们的是热情的簇拥、打扫得干干净净的院落、收拾得漂漂亮亮的屋子。新房液化气、灶具、米、面、油、盐、酱、醋样样俱全,打开炉灶就能做饭。

远来的亲人不禁感慨:这哪是几百里动迁,就像在田里干完活儿,回到家里一样……

2011年9月,随着第二批325位移民在马湾新村落户,我市圆满完成了1760户7421名库区移民的接收任务。

新生活

移民搬得出是前提,稳得住能发展才是根本。为了让远道而来的兄弟姐妹在平顶山扎下根,我市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丹江口库区第一批移民后续和帮扶工作的紧急通知》,各县(市)把库区移民后续和帮扶工作作为重点,科学谋划,多策并举,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发展特色产业,搞好服务。

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结合移民实际,我市发挥当地优势,推动移民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因地制宜、一村一品、注重发展集体经济、大多数移民受益的原则,确定扶持发展重点:郏县引导移民发展农业高效生态示范园;宝丰县引导移民建设温室蔬菜大棚和生猪饲养基地,目前,已经为移民群众建改200个温室大棚。

加大项目实施,我市建成了3个养殖园区、4个种植园区,培育了1个丝毯加工企业,制定了2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有力地促进了移民村经济发展和移民群众生产致富。

此外,我市开展送技能培训活动,深入移民新村调查了解移民的劳动知识结构、培训愿望和就业愿望,让每一名青年移民都能掌握一项技术。

12月12日,阳光明媚,在64岁的郏县马湾新村移民马桂荣家,两层别墅小院里绿油油的时令蔬菜长得正盛,宽敞的厨房里电磁炉、电饭煲一应俱全。客厅里喜气的彩色挂饰,配着墙上的两幅全家照,透着新村民居的美满温馨。

“这里越来越有家‘味’儿了。”马桂荣的老伴刘富昌笑着说,如今自家的6亩土地都流转出去了,每亩地每年850斤麦子,儿子在县城里搞石材装饰,儿媳就在附近的工厂上班,“日子越过越滋润。”

目前,丹江口库区移民生产、生活稳定,正逐步融入当地社会,实现了“搬得来、稳得住”的目标,并快速走向发展致富。我市先后获得省南水北调移民安置试点先进市、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迁安工作先进市等荣誉称号。

干线征迁篇:勇担当创出鹰城速度

鹰城儿女勇担当,腾出一条生命之河/鹰城干部重实干,创出了鹰城速度/如今,一槽连南北,丹江通京津/从此,浩气长存,历史铭记!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越平顶山市117公里,为了这条生命之河,4596名征迁群众需要搬迁,13家企事业单位、67家农副业、19.2万平方米建筑需要拆迁,8292个坟头需要迁移,93708棵树需要砍伐,65800亩土地将被征用(其中永久用地30000亩,临时用地35800亩),还涉及电力、通信、广电等专项迁建线路共计1121条。

无论是征迁的规模,还是征迁的工作时限,都是我市移民征迁史上绝无仅有的,堪称名副其实的“大征迁”!

我市历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南水北调工程,将其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市委书记陈建生多次强调要始终服务好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始终把服务好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又好又快推进总干渠征迁安置作为全市的头等大事来抓。在征迁工作的关键时期,陈建生一个月内两次参加南水北调征迁工作会议,三次听取南水北调工作汇报,四次调研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积极协调,全力促成各方达成协议,为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环境。

市长张国伟多次到工程现场视察,他强调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影响面广,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健全工作推进机制,按照职责分工,主动协调,积极配合,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圆满完成各自承担的任务。

我市确立了“一流的坚强领导、一流的工作态度、一流的支持力度、一流的建设速度、一流的施工环境、一流的建设成就”工作标准和不讲条件、不讲代价、不讲困难“三不讲”工作原则。市、县、乡层层召开动员会、培训会和督导现场会,利用电台、电视台、印发征迁宣传手册等多渠道进行宣传,将补偿和安置方案进行公示,让南水北调征迁安置政策与群众见面,让每一个利益相关者都了解政策的每一个细节,并坚持“排忧解惑到一线”工作法,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走村入户摸底调查。

对沿线群众而言,虽不是“故土难离”,但现有的房子要拆掉,建设新房需要一大笔投入。尤其是需整体搬迁的郏县渣园乡冀庄村、宝丰县城关镇高庄村、鲁山县辛集乡李村,这些村少则数百人,多则近千人,他们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屋将要拆除,祖居的宅基地被征用,幼时玩耍的街巷甚至整个村庄都要拆除;总干渠永久性用地、工程施工需要的临时用地涉及的坟墓都要迁移……

但大是大非面前,鹰城儿女识大体、顾大局、舍小家、为国家。鲁山县辛集乡果农含泪拔掉葡萄藤、拆除葡萄架,此时葡萄果粒已经大过黄豆,再有一个多月就可以上市了,但工程等不及了;张庄村村民张大孩有个养鸡场,通向养鸡场的低压线路在首次普查登记时被遗漏,未做变更改造,直接影响工程。为保障施工安全,在村干部的催促下,张大孩二话没说就拆除了低压线……

群众的付出与牺牲,市委、市政府看在眼里,为尽可能保护群众权益,感激他们做出的牺牲,我市在不突破政策底线的前提下出台了支持、奖励拆迁的政策。将后靠安置当成一次机遇,与建设新农村结合起来,在后靠安置的拆、迁、建等各环节给予适当的奖励、补助,让群众尽量少受损失。市、县两级用于奖励群众建房的资金达1450.7万元,其中市级619.9万元,叶县240.8万元,郏县200万元,鲁山县230万元,宝丰县160万元。

最终,历经33个昼夜,市、县、乡三级征迁人员冒烈日、顶酷暑,穿行在高过人头的玉米地里,一步步将在我市境内117公里长的总干渠栽桩围挡起来。开山炸石的炮声在隆隆作响;各标段的强夯机把重达8吨的钢块吊起摔下;高大的工程车往返穿梭……全部征迁工程提前7天全部完成,速度居全省第一位,市移民局被授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试点和干线征迁工作先进集体。

2010年12月1日,一阵热烈的鞭炮声之后,郏县渣园乡冀庄村最后一户居民搬入新家,标志着我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征迁、安置工作全部落到实处,沿线群众拆迁、腾地,重新开始了新生活。

一槽连接南北,丹江直通京津。在这项跨世纪宏伟工程的背后,在一个个殊荣背后,是无数人的默默奉献:

宝丰县石桥镇征迁工作组组长陈战省的老母亲在医院生命垂危。他白天坚持工作在征迁第一线,晚上赶到医院,翌日一早又按时出现在岗位上。

宝丰县南水北调办公室的刘朝阳,连续工作多日,因急性胰腺炎病倒在征迁安置第一线。

郏县渣园乡冀庄村村干部郑振西带头拆掉自家两层小楼,分配新村居住区宅基地时,他主动选了一处坟头。

……

这是一批经受住了考验,“磨破嘴、跑断腿、笑脸迎、春风送”,平息难缠事件的能人、赢得群众信任的贴心人。

“有一大批这样无怨无悔、埋头苦干,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奋战在征迁第一线的好干部,用耐心和真诚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配合,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征迁任务的顺利完成。”市移民局局长夏应顺说,大家用激情、用心血、用智慧和勇于担当的情怀创造了南水北调征迁鹰城速度!

建设篇:克难攻坚创世界之先

胸中虽有海,眼中专挑害,精雕细琢宏图方在/冒严寒现场逮,只为设计添光彩/一泓清水向北来,神州大地飘绿带,为国民情也舍得家也舍得……

年近50岁的秦水朝是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平顶山段建管处副处长兼总工程师,12月12日当天,他像往常一样到干渠巡视“挑刺儿”,晚6时许才回到项目部,他用这首诗概括自己的工作,表达自己的心境。

正如他所说,在鹰城大地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遇到了不少“硬骨头”,但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施工方,都“眼里容不得沙子”,严把质量关,不分白天黑夜地攻克技术难关,干出了沙河渡槽预制吊装、宝丰暗渠顶进等世界级先进工程。

天下第一槽沙河渡槽:万米“巨龙”创世界之最

在南水北调中线干渠进入鲁山县不久,开阔的河滩上出现了一条白色“巨龙”,这就是世界上综合规模最大的渡槽工程——沙河渡槽。

沙河渡槽设计单元渠段起点位于鲁山县马楼乡薛寨村北,终点为鲁山坡流槽出口50米处,长11.9381公里,是为帮助“南水”穿越我市境内的沙河、大浪河而修建的大型水利设施,工程总投资26.57亿元,是南水北调中线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大的控制性工程之一,从长度、流量、尺寸规模以及多种结构形式的综合比较,堪称综合规模世界第一的工程,已被列入工程景观规划“二十八景观节点”,称作“沙河烟波”。

过水断面由梁式渡槽、箱基渡槽及落地槽三种结构形式组成,梁式渡槽的U形槽身共有228榀,单个重达1200吨,单跨长为30米,最大高度达9.6米,近4层楼高,槽身厚度只有35厘米。跨度大、槽壁薄、槽身重,成了施工最大的难点。

如何把这些既重又薄的槽身拼接起来?技术人员尝试了“槽上运槽”的新招数。单个槽身完工以后,把架槽机设在基墩上,然后把槽身沿着已经放好的渡槽运过去。沙河梁式渡槽槽身所采用的U形双向预应力结构和现场预制架槽机架设施工方法,填补了国内外水利行业大流量渡槽设计及施工的技术空白。

技术人员还采用了后装止水的先进工艺,放置槽身的时候,在两段槽身间预留5厘米左右的空隙,用橡胶填充,刷上防渗涂料,成功解决了槽片间的渗水问题。在多次充水试验中,沙河渡槽均成功过关。

亚洲第一顶进涵宝丰暗渠:上跑火车下挖涵洞成功实现“水火”交融

位于宝丰县境内的焦柳铁路线下的南水北调中线重点控制工程——平顶山西暗渠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点控制性工程。

暗渠设计采用上下两层框架结构。上层结构设置为一座6孔连续框架式格构梁,总高8.5米,净高7.2米,沿渠道方向长35米,沿铁路方向长52.2米;下层结构采用3孔分离式暗渠作为渠道的过水断面,总高11.6米,净高9.2米,总长95.0米。

暗渠所处位置地质条件复杂,具有“晴天一把刀,雨天一把糟”、有工程界癌症之称的“膨胀土”,高地下水位、深基坑边坡防护等因素,还需要下行穿过距离平顶山西站不足两公里的焦柳铁路线。根据现场统计,火车通过时间最短间隔1分钟、最长间隔14分钟,每天有280多趟。

列车通过率高,间隙短,为保证“人员安全、行车安全、施工过程安全”,施工单位采用顶进施工、分步实施的方案,先顶上层,再顶下层。当上层格构梁顶进完成后,在框架式格构梁底板上设置1.5米挖孔(不含护壁)群桩作为受力基础,而后分别开始下部3孔暗渠顶进施工,待下层暗渠分别顶进施工完成后,在上、下两层之间填筑自密实混凝土达到有效联结。两次架空,多次顶进,顶推物总重量达25952吨,顶推的结构物宽度及吨位接近目前国内同类工程最大值,特别是双层顶进这种结构形式,施工难度大、施工危险源多,在铁路涵洞施工中属首次,被誉为亚洲“第一顶进涵”。

施工期间,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张野、于幼军和省南水北调办主任王小平等多次到现场检查指导;地方群众及我市相关部门对工程建设大力支持,施工期间未发生一起阻工事件,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成功实现了水与“火”的和谐交融。

受益篇:水润鹰城甘甜不忘本

“谁引清泉润京华?/是那个黄河边抽烟的伟人/是千万个手推肩拉奋战的民工/是日夜在工地奉献的工程技术人员/是那个让出家园远迁异地的老奶奶/是那个累死在移民工作岗位的兄弟……”

一泓清洌汉江水,汩汩滔滔向北流,流进华北和京津地区的千家万户。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我市有白龟山、昭平台、石漫滩、孤石滩以及燕山等大中型水库,应该不缺水。但实际上,我市目前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364立方米,占全国人均水平的17%,属于极度缺水地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每年向我市计划供水2.5亿立方米,我市市区、叶县、鲁山县、宝丰县、石龙区、郏县成为直接受水区,这将大大提高我市水资源总量和调节能力,增强供水保障力,促进沿线生态环境改善。

事实上,在正式通水之前,南水北调中项工程已经提前惠及我市。

受特殊天气形势影响,我市今夏遭遇严重干旱,市区百万居民用水紧张。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市委、市政府于7月29日决定从南水北调干渠刁河渡槽直接引水至白龟山水库,并于当天成立市南水北调应急调水指挥部。

8月7日上午8点多,距离平顶山市区近300公里的南阳市境内刁河渡槽,沉重的水闸缓缓升起,18台水泵依次开机抽水,股股清泉沿着南水北调干渠奔向平顶山。

5000万立方米汉江水解了鹰城之渴,这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首次调水,我市成为第一个受益城市。

同时,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在我市动态投资约120亿元,巨大的投资推动了我市建材企业、电力供应、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展,进而拉动整体经济增长。按照每5万~10万元投资创造一个就业机会估算,该工程约为我市提供就业机会15万个。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千里调度汉江水,水源地人民做出了巨大牺牲,我市作为干渠参建城市和受水城市,更应饮水思源,自觉节水惜水爱水,为自己也为了沿线近亿同胞。

(本报记者 孙聪利 见习记者 张亚丹)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