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山里人
我读《此心安处》
善待中年
人迹板桥霜
一杯糖水
舟游仙境
母亲在,天天都是中秋节
背影
争斗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1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迹板桥霜

 

▶▶▶江初昕

在群山叠嶂的故乡,山泉飞瀑,大小溪流在山谷间穿流而过。粉墙黛瓦的村庄如星罗棋布散落于平缓的山谷间,架设在小溪上的木板桥成了山乡一道古朴而韵味的风景。每当夜阑人静,灯下漫笔,思绪飞扬,我常常想起木板桥,想起诗人温庭筠笔下的两句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心儿又飞到了那木板桥的山山水水中。

木板桥,即用木板搭建而成的小桥,架在清溪之上,桥脚用粗壮的原木呈“八”字形立于河水中,木板之间用榫头卯眼拼接而成,各木板之间用铁索串连起来,固定在石墩上。平时看似温静流淌的小溪,到了梅雨季节,却会变得混浊不堪、汹涌咆哮起来,洪水把木板桥冲垮后,木板因为有铁索的固定不会被滔滔溪流卷走。没有木板桥的日子,小孩上学大人办事要绕行不少崎岖的山路。雨季过后,村里就会组织大家把木板桥重新搭建起来,方便大家出行。

木板桥架设在小溪的清波之上,桥下溪水欢唱,人行其上,晃晃悠悠。而冬季的山村愈加空灵寂静,枯黄的山野以及河畔边那些被霜浸染得透红的乌桕树、黄栌树、野漆树的树叶,倒映在水中,宛如随意泼洒的丹青一般。水是板桥灵动的眼睛,流动的血液。两岸散落座座村庄,淳朴人家临水而居,鳞次栉比,木桥横溪,孩童嬉闹,宛若画境一般。清晨,一群孩子背着书包,手上提着火盆,迎着冷冽刺骨的寒风走过木板桥上学去。

要是早上有霜冻,桥上结满了厚厚的重霜,早起的人会在路口的稻草垛上扯下一把稻草,沿着桥面一路铺洒在木板桥上,防止行人脚下打滑。暖阳出来,木板桥上的白霜才慢慢化去,桥面上濡湿了一片。若是下雪的日子,先行的人定然会从家里带来一把扫帚,把桥面上的积雪扫下河中,竹扫帚也就放置于桥头,等下次下雪时方便行人清扫。冬季山村静谧的清晨,村庄上炊烟升腾了起来,和山中薄薄的晨雾,在大山深处弥漫开来。鸡鸣狗叫,孩童追逐喊叫声充斥山间旷野,顿时有了生气和活力。大人们扛着长长的一卷竹垫踩着木板桥来到河边的沙滩上,身后狗儿不离不弃地跟着。把竹垫、晒席摊开在河滩上,上面晾晒红薯干、萝卜干、辣椒干,也有晾晒油茶籽、油桐籽、乌桕籽的,一溜溜儿摊晒在河滩上的草坪上。白的红的颜色杂乱相间,各种图案呈现于眼前,甚是养眼。一群小孩手里拎着个火盆,来到河滩的草地上追逐嬉戏,狗儿跟着身后欢蹦乱跳。木板桥横卧在河面上,无意中成了点缀,此时,河边景象像一幅天然的泼墨山水画,更是一首含蓄隽永、耐人品读的韵诗。

多少年过去了,当年外出的那一幕依然留存在我的记忆深处。破晓微明,板桥凝霜。时隔多年,回到故乡,木板桥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那锁木板桥的石墩依然矗立在河岸边,石眼被勒得痕迹斑斑,沧桑凝重。抚着石墩,深情地望着日夜流淌的河水,故乡的风景依旧清秀动人,永远留驻在每一个游子的心坎间。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