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读者之声
3上一版  下一版4
 
涵养社会公德需要你我共参与
中华医学会的“灰色生意经”要说清楚
入不敷出
下期话题预告:寻找鹰城魅力乡镇
官方“装聋作哑”理应依法追责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4年11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涵养社会公德需要你我共参与

11月7日,几位青年职工在市自来水公司白龟山水厂取水口保护区附近清理杂物。为确保取水口保护区周边环境卫生,市自来水公司团委定期组织青年职工利用倒班休息时间定期开展义务保洁,协助值班工人清理杂物、垃圾。 本报记者 王尧 摄
 

因担心小狗不熟悉新环境而扰民,乔迁新居的张女士在自家楼下贴了封抱歉信。信中说:狗狗初来乍到,因为不适应环境可能会乱叫。如您不小心被吓到,作为狗狗主人的我在此向您道歉。请给它一个适应环境的机会,预计10天左右。它应该不会让您太失望,谢谢您的宽宏大量……落款为“小宝儿主人”。

张女士说,幸运的是,邻居对狗狗叫都表示宽容和理解,她也很快与邻居熟悉起来。

讲公德 从细微处做起

温金洲 (湛河区曹镇乡)

我们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个人的言行举止都可能对其他人形成影响,细微之处亦是如此。张女士因养有宠物而考虑到了小区居民的感受并致信表示歉意,这种做法是非常可贵的。此举足以让公共场所内肆意喧哗者、人群中的吸烟者、景点刻写“到此一游”者汗颜。后者的做法,在有些人看来满不在乎,认为是生活小节,算不得大错。殊不知,正是这些小不点儿的事,对公众的危害却是极大的。对这种“小事”若不加以限制,或是当事者我行我素,其后果势必会造成公害。

遵守社会公德,首先应建立在能够为他人着想的基础上,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细微之处见精神。对他人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友善的动作,都能传达正能量,都能成为创造和谐的催化剂。愿人人树立公德意识,从细微之处做起,奏出当今社会大家庭的文明和谐新乐章。

有德远害 缺德伤人

庞振江 (平煤神马集团二矿)

前几天,我楼上有户人家装修房子。砸地板,割墙裙,声声刺耳,但四邻无人抱怨。因为装修前,房主事先到邻居家致歉,房主有公德意识,懂事明理,得到了四邻的宽容与理解。

公德就是公共道德。为人处世,为官治国,公德这个核心是不能缺失的。无论在哪个位置上,首先要具备公德意识,践行公德行为,才能得到所期盼的成功。养德可以远害,处世为人,不仅是一门学问,也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集中显现。“古之君子,其待人也轻以约”,“轻以约”便是宽容别人、尊重别人、理解别人。能做到不轻率地去指责别人、怨恨别人、嫉妒别人,不干那些缺德伤人的事,还需一个人的长期修养,自我砥砺。

与人为善,成人之美,自然就会受到更多人的尊敬和亲近。

要有他人意识

崔应红 (鲁山县董周九小)

40多年前,在农村,村民丢鸡、丢鸭,甚至是丢几穗玉米、丢几棵白菜,也会站在街上人多的地方骂上半天,全不会考虑街坊四邻的感受。而且是经常能听到不是这两家拌嘴了,就是那两家吵架的事情。随着人们素质的提高,这些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彼此的谦恭友善,更多的为别人着想。邻里之间也是相互体贴、相互帮助。

相信只要人人都重公德、讲公德、守公德,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和谐、进步!“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生活就是这样,方便了别人的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方便,成就别人的同时提升了自己;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也是在为自己储蓄幸福。

勤于换位思考

王佳佳 (卫东区东高皇街道办事处)

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大家庭里,和谐相处的同时,个人的幸福指数也会因和谐而增长。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最不可或缺的就是礼让,凡事若多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或许就少了许多抱怨和不解;遇事多一点礼貌,自然就多了几分和气,公德心自然而然就彰显在我们生活里。

社会公德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公民个人修养的表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对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建设都有着引领作用,每一个公民都应当把遵守社会公德作为加强个人修养、完善自身人格的基本功来付诸实践,使社会公德意识深入人心,从而为全面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成为遵守社会公德的表率

张学斌 (宝丰县肖旗乡中学)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景:很多人会无视“小草依依请勿践踏”的告示,依旧我行我素,肆意践踏草坪,把绿茵茵的草地糟蹋得一塌糊涂;马路上仍有人会无视离自己几步远的垃圾桶,却随手往地上扔垃圾;有人在排队的时候非但不按顺序,还粗暴地挤其他人,造成秩序的混乱;公交车上有年轻人故意占着老弱病残孕座椅却不给真正需要的人让座……这所有的一切,不仅都给我们以无公德心的感觉,而且倍加让人痛心。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社会公德需要每个公民都能共同遵守。遵守社会公德要从你我做起,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衷心地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遵守社会公德,成为遵守社会公德的表率,从而让这个社会因大家的共同遵守而变得更加美好和谐!

公德是一面文明的镜子

邱利刚 (湛河区马庄街道办事处)

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抽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公共楼梯间不堆放杂物,注意保持楼道干净整洁;公共空间不私自开垦“菜园”,不为了自己停车方便私自安装地锁;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不要存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种侥幸心理,如果遇到一些人能主动顾及别人的感受,不仅难得,更值得大力提倡。凡是涉及到公共利益,无论事情多么小都要分清楚我的与我们的区别,都要想清楚我的与我们的感受。

公德意识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时代在前进,公德意识应与时俱进,与城市文明的脚步同行,一起筑成一道和谐的道德规范标准。公德是一面文明的镜子,它能照出心灵的美与丑、善与恶、正与邪,具有公德心的人才能凸显个人魅力,不断提升个人的形象品位,融入城市的文明氛围之中,不断传递道德正能量,感染周围的你我他,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前进。

提高公德意识应从我做起

谭仁和 (安培中心家属院)

张女士养宠物能顾及邻居感受,值得点赞。有道是:好言暖人心,能化干戈为玉帛,对此,笔者有同感。

今年夏天,笔者居住的楼上一户人家装修,其建筑垃圾暂放于我一楼的窗下,这可以理解。但楼上有的住户,在下楼时借机将生活垃圾袋扔在建筑垃圾堆上,蚊蝇不约而至,异味扑鼻,大儿见状,准备大骂一顿。我忙说:“不可!我自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大儿向我投来质疑的目光。

我采取的措施是:将建筑垃圾堆上的生活垃圾袋一一扔进垃圾桶中,又找来一块木板立于建筑垃圾旁:上书几个醒目大字:“温馨提示:为了你我他人健康,请你多走几步将垃圾放入专用箱中,谢谢合作。”

想不到这“温馨提示”牌一立,便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乱扔垃圾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大儿一见服气地点了点头。试想,如果破口大骂一顿,其效果会适得其反,弄不好还会激化矛盾呢!

让公德常驻心中 化为行动

刘选启 (湛河区人大常委会)

公德是公民意识的核心内涵,公德意识是社会公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反映。公德意识,是规范人与人之间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交往行为的规则意识。历史上,我国是一个缺乏公共生活空间的国家,人们的社会公德意识比较薄弱,正如梁启超指出的那样:“我国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虽然,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公德意识的有无或强弱,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它代表一个人的修养水平和文明程度。

做人要遵守公德,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其实,在绝大多数人的内心深处,是有一定潜在公德意识的,当他们的言行有违公德时,只要有人善意地提出批评和规劝,就能唤醒他们的良知,进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和行为。一个人的公德观念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形成的。公德的力量来源于自我修养和锻炼,靠的是自我管束和自觉遵守,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言一行上严格要求,多与人为善、与人方便,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爱护公物、助人为乐、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用我们的良好行为传递正能量,影响感染更多更好的人,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

讲公德带来社会正能量

编辑絮语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尤其是陌生人之间的交往,并不仅仅通过法律法规来约束,有时候,一封不过百余字的“抱歉信”也会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张女士为自家小狗可能带来的扰民问题,主动向邻里住户道歉。我想这绝不仅仅是张女士未雨绸缪的问题意识,而是立足于他人的公德意识。

于我而言,生活中这样的事情还真不少。在一次等待乘坐电梯的过程中,一位母亲怀抱中的孩子因看到一只体型硕大的金毛犬而啼哭不已,金毛犬的主人则主动把狗狗牵去远处,并让这位母亲和她的孩子先乘坐电梯,自己则等候下一趟……

回想起以前诸多有关外国人如何讲公德、如何有礼貌的报道,舆论也总是一边倒,大意不外乎是“外国月亮比中国圆,外国东西比中国好,外国人素质比中国高”等。但如今,“沈阳地铁里主动帮助清理他人呕吐物的高三好少年”“山东一老人被货车碾压,众多市民热心救人”这些令网友大呼感动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行为越来越多,其带来的正能量也被广泛传递。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生活中的关系在逐渐调整变化,那些进步的、文明的行为也逐渐影响着更多的人,社会公德也在不断地被丰富、被确立,并趋于稳定。虽然,社会生活中仍然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然而光明和正义总是能指引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弃恶扬善、扶正祛邪。 (墨墨)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