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公益
3上一版
 
冢头镇:“四个重点”奏响发展提速之歌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4年10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冢头镇:“四个重点”奏响发展提速之歌

冢头镇前王庄村新民居
招商引资企业——圣光集团
现代农业园区
中药材种植园区
 

冢头镇位于郏县东北部,始建于西汉,有着2200多年的历史。因地处许(昌)洛(阳)古道,明清时期发展成为豫西重要的商贸名镇,有“日进斗金”之盛况,被誉为“小上海”。全镇面积57平方公里,辖35个行政村,总人口6万人。2007年被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2010年被住建部、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今年,国家七部委对2004年公布的全国重点镇名单进行增补调整,冢头镇榜上有名。

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群按照“特色经济强镇、历史文化名镇、商业贸易重镇”发展定位,咬定目标抓牢“四个重点”,正气实干打造“四个冢头”, 把冢头镇带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该镇先后被省、市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市级“文明村镇”,被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评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先进乡镇”;在2010至2013年全县目标绩效考核中连续四年名列第一。2014年1至8月份,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57亿元,同比增长17%;财税收入2231万元,同比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6120元,同比增长10%;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505亿元,同比增长12%,切实交上了一份令人振奋的答卷。

以经济建设为重点,打造“富裕冢头”

招商引资扎实推进。冢头镇党政一班人深谙发展工业对强镇富民的重要性,把招商引资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推进器,立足于大招商、招大商,先后出台了《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全民招商倡议书》,并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一是以圣光集团、煤神机械等企业为媒介以商招商;二是广泛发动,进行全民招商;三是由在外知名人士搭桥引荐,进行“红线”招商;四是借助“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这块金字招牌,积极宣传推介,实行名片招商。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蓝天,在加大招商力度的同时,重点在“选”字上做文章,对那些效益虽好,但污染严重的企业坚决说“不”,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经过慎重选择,先后有圣光集团、煤神机械、创佳食品、坤坤食品、大德广药业等一批污染小、效益好、前景佳的企业落户县产业集聚区及镇区。

农业园区不断壮大。该镇是传统农业大镇,过去烟叶经济一枝独秀。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迫切渴望致富,烟叶经济已很难撑起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水平这片天。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向集约化生产要效益是该镇领导班子针对当前农业发展形势,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后的抉择。通过土地流转,目前规划建设了三个现代农业园区。以前王庄村为中心的蔬菜种植园区,面积5000多亩,园区内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平顶山市远航实业有限公司、省级示范社郏县绿野蔬菜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郏县青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陈寨为中心的苗木花卉种植园区,面积1200亩,园区内有龙湖湾园林绿化有限公司;以柏坟周为中心的中药材种植园区,面积3000多亩,园区内有郏县绿大地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园区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和“公司统一流转土地——专业大户分片承包”的运作模式,采取统一规划、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加工(销售)。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园区内土地亩均产值10000元以上,纯利润6000元以上。

商业贸易健康发展。冢头自古商贾云集,商业氛围浓厚。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该镇确定了以打造商贸大镇为目标,实施以镇带村、协调发展的商贸发展战略,与本地特色、优势和产业互动发展。着力促进市场经营种类的上档升级,完善市场管理体系,通过政策激励、靠前服务、强化管理的方式进一步完善乡级市场管理。通过管理强化和经营产品的双提升,促进全镇市场的整体上档升级。通过成立商会,进一步整合资源,规范市场行为,净化市场秩序,带动全镇商贸持续健康发展。

以社区建设为重点,打造“宜居冢头”

加大城镇建设力度。随着镇区人口不断增加,镇区框架进一步拉大,在城镇建设方面,该镇努力做好“规划、建设、管理”三篇文章。聘请郑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高标准设计了《冢头镇建设规划》,使镇区形成了“三纵四横、三园二区”的建筑格局。先后投资610万元,对镇区主干道黄阜大道和金孟线镇区段两侧进行了升级改造。共修建下水道3.4千米,铺设人行道马路砖19000平方米,栽植行道树300棵,安装路灯120盏,改造立面12000平方米,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生活质量;投资550万元,对老街进行保护性建设,恢复明清风貌。大力推进北街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完成了社区服务中心、休闲广场、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的选址和规划。

拆建并举。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坚持拆建并举,以拆促建,通过“二个坚持(坚持拆建并举、坚持一步到位)、三个引领(观念引领、典型引领、政策引领)、一个支撑(产业支撑)”,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建设道路。目前,全镇累计建设新民居2522套,拆除旧房1060户3423间,拆旧面积达到840亩,并完成了配套的硬化、绿化、亮化工程,新建农村社区呈现出一幅“房在园中、路在林中、人在景中”绿色生态、清新怡人的迷人画卷。

提升内涵。在改善群众居住环境的同时,更加重视群众素质的提高,通过举办“洗脚节”、“夸贺”等活动,大力弘扬孝道文化,倡树和谐新风,全面提升群众的思想境界。

2013年在郏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综合评比中,该镇荣获第一名;2014年7月8日,平顶山市新农村建设拆旧复耕现场会在冢头镇龙湖社区(陈寨)会议中心召开。市委书记陈建生出席会议并对该镇新农村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以人文建设为重点,打造“文化冢头”

冢头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一是名人文化。仝氏先祖夹谷昭仪,清朝著名诗人仝轨、仝廷举父子,抗日名将牛子龙都是冢头人,汉文帝生母薄太后、西汉名将纪信、明末义军领袖李自成与冢头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名人轶事、故事传说不胜枚举;二是民居文化。冢头的李渡口、西寨、北街等村,明代、清代、民国、近代各个时期的历史建筑应有尽有,可以说是民居博物馆;三是饮食文化。冢头是郏县饸饹面的发源地,曹记烩馍、老汤烧鸡、赵氏烧羊肉等地方名吃独具特色;四是茶文化。冢头是明清万里茶路的重要节点,被民俗专家潘民中称为“中原茶文化的活化石”。

该镇紧紧围绕“名人文化、民居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做文章,先后成立了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协会,组织召开了茶文化研讨会,充分挖掘保护冢头历史文化资源;实施明清古街恢复保护和蓝河镇区段治理工程;成立冢头餐饮业协会,规范餐饮业经营,建成了西寨风味小吃一条街,通过人文建设及对历史文化进行策划、包装、推介,使之成为展示冢头形象的符号和名片。在陈寨、柿园、北街、前王庄建设了群众文化广场,积极扶持镇文化站及农民文艺家协会举办民间文化艺术节及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大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2014年5月,在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中,冢头镇文化站被河南省文化厅评定为“一级文化站”。

以民生建设为重点,打造“和谐冢头”

民生建设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该镇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夏季,面对60年一遇的特大旱情,该镇不等不靠,多方筹措资金,为全镇35个行政村新打机井36眼,修复旧井80眼,新建机井房160间,埋设地下电缆16公里,为柏坟周、小庙张两个缺水严重的岗区村购置了无塔供水设备,解决了群众的吃水难问题;东街、花园、北三、柏坟周等村村道年久失修,损毁严重,百姓出行不便,镇党委、政府多次协调,争取到专项资金60余万元,整修、硬化道路11公里,大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今年以来,该镇还为7343名60岁以上老人发放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金;把生活困难的2420户,2427 人纳入农村低保;认真落实好各项补贴和减轻农民负担政策,发放种粮补贴463.8万元,综合直补387.14万元;发放贫困学生补贴89750元;新规划旱作农业项目区13000亩,实现田成方、路成网、旱能浇、涝能排;完成武西高速冢头段廊道绿化植树6000余株;持续做好企业、校园、公共场所的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杜绝各类事故发生;进一步做好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各行政村便民服务点建设,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在镇区和35个行政村安装了监控设施,大大减少了各类案件的发生。

城镇建得好不好,民生抓得实不实,群众的感觉最重要。不断上扬的经济社会发展曲线,让更多发展的成果惠及群众。相信一如既往重视、依靠、关爱群众的冢头镇,一定会在新的征程中创造更多的成果与辉煌。

(本报记者 温书功 文/图)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