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鹰城不会忘记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4年9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鹰城不会忘记

 

(上接第一版)

4月底,陈建生第一次来到尹集镇埂上村调研,得知埂上村缺水的情况后,当即指示有关部门落实解决。3天后,舞钢市水利局请来省大地物探工程勘测院专家,带着仪器来到埂上村。他们翻山越岭四处找水,终于定下井址。

埂上村村民吃水问题解决得如何?陈建生一直牵挂于心。

听说埂上村的深水井打出了水,8月20日下午,陈建生第5次来到埂上村。

在埂上村陈厂组,刚打好的深井正在抽水。陈建生上前掬了一捧清凉的井水,详细了解井深、水量、水质等情况。

“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吃上这么甜的井水!”埂上村党支部书记万建华感慨地说。在这之前,埂上村曾将村里老井的水送去化验,在50多项指标中竟有30多项不合格。陈建生叮嘱当地领导千方百计保障水质不受污染,让村民都能吃上放心水、安全水。

听说陈书记回来了,村民们纷纷赶了过来。有人向万建华提议,咱村人老几辈子都没吃过这样好的水,等咱用上自来水那天,一定要给陈书记送面锦旗。

听到村民的提议,万建华忙摆手:“咱埂上人不用玩虚的,咱就为陈书记送红薯、花生、芝麻叶……”

“可别往平顶山跑了,下次我再来,在老乡家吃点就行了。”陈建生笑着说。

又有村民提议要在井边立块碑,陈建生说,咱共产党的干部不兴这个。

万建华说,有了这口井,几辈儿人吃水都不愁了。

跪地祈水

埂上村这口井,还成就了一段万建华跪地祈水的佳话。

从去年春天开始,埂上村境内的东河河水干枯,地下水水位不断下降,原来村民家的压井成了摆设。为了让村民吃上水,万建华四处求人,遭人白眼,村民们只好到几公里外的地方拉水吃。

5月初,舞钢市水利局请来勘探人员,带着仪器在埂上村展开了物探找水工作。最终,他们在陈厂组定下了井址。

6月16日上午11时许,当打井队竖起钻机即将开钻时,万建华扑通一声双膝跪地,打开一瓶白酒,倒在了选定的井址上。

“我跪天跪地跪父母,今天跪在这儿,拜托师傅们打好这口井,俺就盼着这口井能打出好水,让埂上村的老少爷们儿有水吃!”当兵7年、回村当了21年村党支部书记的万建华当着村民和打井队师傅的面动情地说。

这一跪,让在场的村民鼻子发酸、眼圈发红。这一跪,让在场的舞钢市水利局领导和打井队的师傅们感动了,备感肩上担子的沉重……

开钻10多天,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只下钻了30多米就遭遇了流沙层。为了让乡亲们早日吃上放心水,钻井队工程技术人员夜以继日,连续奋战了近两个月。8月5日,当钻机下钻到210米时,一股清泉喷涌而出。

终于打出了甘甜的井水。据测算,这眼深水井每小时出水量达30吨,水位稳定在地下9米左右,水量可供5000人使用,埂上村的饮水配套工程建成后,不仅可以满足埂上村,而且可以解决附近楼房湾村缸窑组176户550人的饮水问题。

舞钢市水利局局长冶耀辉说,目前配套工程已开始建设,9月底就可以完成入户供水。

不负重托

8月5日下午,张国伟一行冒着酷暑、风尘仆仆来到燕山水库调水工程建设工地,给施工人员送来矿泉水、西瓜等慰问品。

随后,在叶县保安镇政府召开的燕山水库调水工程指挥部第一次会议上,张国伟等听取了关于工程进展的汇报。汇报即将结束时,难抑激动情绪的市水利局局长许全中又抓过话筒:

“今年的旱灾,很多人没有想到,但市委、市政府想到了。从去年11月就开始谋划,最近一个多月来,全市上下、大人小孩都在议论水的问题,市领导千辛万苦、四处协调。旱情严重,人命关天。这次斥资近7000万元建设燕山水库调水工程,我为有这样的机会而自豪,和平年代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攻坚战。我们要把良心放正,把能力释放,不辜负领导的重托,对得起鹰城百万父老的期待……”说到动情处,许全中几度哽咽。

张国伟说,从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燕山水库调水工程开始,市水利局等部门和各施工单位行动迅速、组织严密,加班加点、艰苦奋战,克服重重困难,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同志们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让他很感动。

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燕山水库调水工程后,设计单位第二天就开始测量,边设计、边完善、边施工、边优化,经过努力,保证了设计科学和施工的需要。电力部门积极主动,紧密结合施工进度,提前完成电力配套工程建设,确保了工程用电,既考虑了当前抽水泵站的需要,又考虑了今后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驾车送水

鹰城大地渴声一片,抗旱减灾任务也同样压在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肩头。

旱情发生后,宝丰县李庄乡山区群众出现吃水困难。由于井下水位严重下降,尚王村、杨树沟村和南牛村原来建设的吃水工程抽不出水,祁家村和马圪垱村村民自打的井几乎全部干涸。

必须让群众吃上水!身为李庄乡水利站站长,任昆鹏深知责任重大,感到肩头沉重。

李庄乡水利站只有两个人,另一位是女同志,为尚王、杨树沟、祁家、南牛、马圪垱等5个山区村庄4900多名吃水困难村民送水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任昆鹏的肩上。

从7月24日起,任昆鹏天天驾驶着大罐车,先到4公里外的大王庄组一户农家的深井里取水,每次装满5吨水,然后回到村里让村民取水。由于车辆载重量大,加上山路崎岖,车速只能开到每小时10至20公里,还要巡回5个村,一趟下来需要3个半小时。

在抗旱减灾的关键时期,李庄乡水利站的工作格外繁忙,全乡凡涉及抗旱的工作都要由任昆鹏具体落实。为保证群众吃水,他每天上午9点前忙完站里的工作,然后开着车往村里送水,一天至少要跑两趟,常常忙到夜里11点才能回家。

7月27日,在送水途中,任昆鹏的脚崴了。在这节骨眼儿上,他哪儿顾得上伤痛,咬紧牙关坚持送水,一趟也没少跑。

每当看到村民高高兴兴地前来取水,然后担着一担担井水离开,任昆鹏心里就流淌着快乐和欣慰,一时忘了脚上的疼痛。

丹江碧水入澎河

8月17日下午6时,位于鲁山县境内的澎河渡槽分水口门闸门缓缓开启,清凌凌的丹江水迫不及待地一涌而入。 一时间,大坝上噼噼啪啪响起了喜庆的鞭炮

8月17日下午6时,位于鲁山县境内的澎河渡槽分水口门闸门缓缓开启,清凌凌的丹江水迫不及待地一涌而入。

一时间,大坝上噼噼啪啪响起了喜庆的鞭炮声。与此同时,咔嚓、咔嚓,照相机的快门声骤然响起,一个个镜头对准了开启的闸门和涌出的清水。

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巡回督导组组长周声涛、省水利厅厅长王小平和陈建生、张国伟等领导在澎河渡槽共同见证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刻。

南水北调干渠刁河渡槽应急引水工程自7月28日开始实施,经过施工人员昼夜奋战,建成了抽水能力约为5立方米/秒的临时泵站。8月7日上午9时开始抽水,水流经过220公里南水北调总干渠到达鲁山县境内的澎河渡槽分水口门。

“丹江口水库的水成功引入平顶山,是平顶山引水的胜利,也首次实现了我国长江流域向淮河流域的跨流域引水。”王小平说。

8月18日晚10时,水流从澎河白龟山水库入水口处流入我市的“大水缸”。

8月22日下午5时许,等了近3个小时后,记者终于等到了刚开完会的李高升。他说:“这些天思想高度紧张,满脑子都是引水的事儿。”

7月29日下午,李高升随市领导先到邓州调研引水方案,之后又到湖北省清泉沟,接到国家防总的通知后,当晚又赶到郑州。第二天上午,他和省防办主任杨大勇一起又赶到北京。国家防总召集长江水利委员会防总、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专题听取河南省及平顶山市的旱情汇报,研究平顶山市应急引水问题。

在北京的汇报会上,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在河南引水请示上批示“全力支持”;国家防总也大力支持,特大抗旱应急资金将向河南及平顶山倾斜。

谈起当时的情形,市移民安置局局长、市南水北调应急引水工程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夏应顺说:“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丹江口水库归属长江水利委员会,引水干渠属于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刁河渡槽位于邓州市,电力供应来自淅川县。应急引水工程既要协调国家防总、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河南直管局,刁河渡槽及陶岔渠首闸项目部、南阳市、邓州市及淅川县相关部门,还要协调长江水利委员会及湖北省襄阳市引丹局,其中的艰辛是很少有人能体会的。”

第三章 鹰城力量

旱灾面前,科学应对,勇于担当,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凝聚起了强大的鹰城力量。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共御大旱的一幕幕在我们眼前闪现,一桩桩感人的故事在鹰城大地上演。

科学应对

考虑到我市可能出现春夏连旱的情形,市委、市政府及早部署,科学应对,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坚决打赢抗旱减灾攻坚战,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陈建生先后两次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抗旱减灾各项工作和调水节水工作。

张国伟先后两次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抗旱减灾和调水节水工作。

今年1月13日,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强节约用水确保生活用水供给安全的通知》,部署加强节约用水工作。《通知》要求加大节约用水的宣传力度,大力推广使用再生水,严格节约用水管理,统筹调配用水水源。在市区所有园林绿化、市政道路浇洒用水和景观水系补水工作中,尽可能使用再生水,确保减少自来水使用量。

5月20日,为确保市区居民生活用水供给安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用水确保居民生活用水供给安全的紧急通知》,要求严格计划用水管理,暂停部分行业公共供水,立即启用备用水源,严格用水监督检查;即日起,园林绿化、环境卫生、洗车业、建筑业、洗浴业等用水,严禁使用城市自来水,城市公共供水企业不得为上述行业供水。

5月22日,按照“统一调度,优化配置,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确保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态用水”的原则,市水利局也研究提出了应急供水方案。

6月初,我市旱情初现,市政府及时下发《关于全力做好抗旱种秋和夏管工作的紧急通知》。《通知》强调,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要广泛发动群众,立即行动起来进行抗旱播种。

7月7日,全市抗旱保秋紧急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要求克服靠天等雨思想,全面做好抗长旱、抗大旱的各项准备。

7月9日,我市农作物受旱面积已占耕地面积的40.4%,市政府发布了全市Ⅲ级干旱预警公告,启动Ⅲ级抗旱应急响应,要求各成员单位按照《平顶山市抗旱减灾应急预案》所赋予的职责和规定的程序迅速开展工作。

8月3日,全市作物受旱面积已超过耕地面积的50%。市政府再发公告,将干旱预警等级提升为Ⅱ级,同时启动Ⅱ级抗旱应急响应。

8月12日,市政府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加强田间管理,以管救灾,以丰补歉;种植青贮玉米,发展畜牧业,以畜补农;因地制宜改种蔬菜,以菜补粮;做好物资的调剂和供应。

引昭入市

随着旱情的加剧,5月26日上午8时,白龟山水库水位为97.64米,距死水位仅有0.14米。为保障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果断行动,决定从昭平台水库向白龟山水库输水。

从昭平台水库到白龟山水库直线距离51公里,但连接二者的沙河河道蜿蜒曲折,河道长度在百公里左右且情况十分复杂,水头推进速度缓慢,引水难度之大难以想象。

昭平台水库开闸放水后,市水利局和鲁山县有关部门的干部职工夜以继日地坚守在调水一线,加强巡查。

5月29日凌晨5时许,鲁山县河务管理局局长陈民敬的手机快没电了,他和司机驾车一同回家取充电器。因连夜鏖战,刚上车他便睡着了。到了家门口,司机怎么也叫不醒他,他俩就在车里睡到了早上7时。

调水期间,老家在鲁山城郊的市水政监察支队支队长赵海峰奋战在一线,七过家门而不入,始终没能抽出时间回家看一眼76岁的母亲。

“以夜不能寐的责任感,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如履薄冰的危机感,不打胜仗决不收兵。”说起引昭入市的经历,许全中话语中满是自豪。

5月27日下午6时至6月3日零时,昭平台水库以40立方米/秒的泄量向白龟山水库调水,共调水2062万立方米,缓解了市区的用水危机。

两大工程

进入7月,虽然采取引昭入市、动用白龟山水库死库容等措施,但是缺水困局依然难解。于是,我市决定分别从丹江口水库和燕山水库调水,以解供水危机。

7月29日,经省政府同意,我市成立南水北调应急引水工程指挥部,决定从南水北调干渠刁河渡槽引水至白龟山水库。

原定汛后才能用上的丹江水,要通过南水北调干渠引到我市。应急引水工程需在南水北调干渠刁河渡槽安装18台大功率水泵,水流经过南水北调干渠进入鲁山县境内的澎河渡槽分水口门,再由澎河进入白龟山水库。

8月7日上午,南水北调干渠刁河渡槽应急引水工程的18台水泵全面投入使用,每小时供水1.8万立方米。

8月17日下午,丹江口的水龙到达澎河渡槽,我市紧张的供水局面有所缓解。

与此同时,另一项工程——燕山水库调水工程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经过实地调研、多方论证,从燕山水库调水是最佳选择。

燕山水库位于叶县辛店镇,距白龟山水库直线距离约48公里,属大型水库,兴利库容两亿立方米。燕山水库调水工程建成后,不仅可以为白龟山水库提供新水源,而且可以辅助调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量,也可解决周边缺水地区的干旱问题。

燕山水库水进入南水北调干渠后,也是向北自流到澎河渡槽分水口门,然后从澎河汇入白龟山水库。燕山水库调水工程投资近7000万元,日调水量30万吨。

7月27日,燕山水库调水工程开工。9月24日晚,燕山水库调水工程具备通水条件。

市委副书记、燕山水库调水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张遂兴多次到燕山水库调水工程施工现场进行调研,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叶县、保安镇及时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维护目前良好的施工环境,确保施工优质高效有序推进,确保工程按期完工投入使用。9月10日上午,张遂兴踏着泥泞,先后深入燕山水库调水工程出水口、泵房、抽水前池等地实地察看现场施工情况,详细询问工程整体进展情况,了解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现场研究解决办法。

市政协副主席、市南水北调应急引水工程指挥部副指挥长丁少青靠前指挥,身体力行,在刁河渡槽应急引水工程现场坚守一个多月,成功地把5000万立方米的丹江水引入鹰城。为了研究确定调水方案,丁少青四下湖北襄阳清泉沟泵站,考察了解情况。在刁河渡槽应急引水工程建设过程中,丁少青与施工人员同甘共苦,一同搬运沙袋。对此,他说:“每名参战人员都肩负着为市区人民引水的使命,大家都不讲条件,不怕困难!”

工地上的“非洲人”

8月21日上午10时,在燕山水库调水工程施工现场,大型起重机伸出巨臂,正在吊运直径1.2米的球墨铸铁管。空旷的燕山水库滩涂上,太阳炙烤着的黄土地上没有一棵树。在取水泵房施工现场,大型挖掘机正在开挖基坑,一辆沾满泥渍的墨绿色皮卡飞驰而来,车后扬起滚滚尘土。

车门打开,一位身材魁梧、戴着黑框眼镜、皮肤黝黑的男子跳下车。他叫麻永士,今年38岁,是平煤神马建工集团项目经理。

从7月29日进入工地后,麻永士作为取水泵站的项目经理,20多天来一直守在工地上。风吹日晒让他的脸变成了酱紫色,手臂也脱了皮,大家都称他是工地上的“非洲人”。

当记者提出要采访他时,被他婉言谢绝了:“我们这里的每一个同事、每一个工人都是好汉。”他向记者说起了泵房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陈瑜。

8月15日是陈瑜结婚的大喜日子。直到8月12日他才请假回家,8月17日,他陪新婚妻子回门后,当晚就返回工地了。问他为什么要主动放弃婚假,他说,为了让平顶山人民能早日吃上燕山水库的水。

新郎陈瑜回到工地的第二天,新娘张赟就把电话打了过来:“啥时候才让俺陈瑜回来?”麻永士只好半开玩笑地回答:“啥时通水啥时回去。”

麻永士说,有着光荣历史的平煤神马建工集团要为荣誉而战。开工以来,施工人员昼夜施工,困了就到工棚里眯一会儿,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是常事儿。

为保证工期,项目经理24小时守在现场。泵站前池开挖时,基坑底部渗水严重,必须强排水、强浇混凝土。浇筑期间,麻永士每天只能休息4个小时。

为保证质量,施工、监理、设计单位和业主(市水利局)四方打破常规,全部驻场,现场解决问题,最大限度节省时间,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麻永士还向记者特别推荐了监理员高龙。作为平顶山大禹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的一员,今年29岁的他参与了工程建设。

“我可以自豪地向大家保证,工程所使用的材料全部达到国标要求,这里的工程技术人员也都是最棒的。在现场的13个管理人员中有6个是项目经理,有的还是南水北调主线工程的项目经理。”高龙说。

引渠和管线是由河南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取水泵房是由建工集团安装处承建的。7月26日上午,两家单位同时开工后,市水利局副局长赵庆民作为工程指挥部建设组组长一直住在工地上。监理公司董事长宋福宝也常驻工地,并且和高龙住一间工棚。高龙感叹:干了6年多的监理,他第一次遇见这样的领导。

抗旱保秋

旱情就是命令,旱区就是战场。面对旱情,我市农业部门把抗旱保秋作为第一要务,组织实施了“千名技术人员包千村”行动。

市政府成立6个抗旱督导服务组,始终工作在抗旱减灾工作一线,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做到旱情一天不解除、督导服务工作一天不结束。

7月10日,主抓农业的副市长、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长冯晓仙带领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到鲁山县马楼乡虎营村、下汤镇红义岭村察看旱情,详细了解旱情发展情况,要求充分认识到当前旱情的严峻形势,克服靠天等雨思想,做好抗长旱、抗大旱的各项准备。旱情发生以来,她多次深入一线检查指导抗旱减灾工作。

随着旱情发展,市农业局下发了《关于抗旱保秋的紧急通知》,要求全市农业战线干部职工全力以赴投入抗旱保秋工作中。

7月25日,市农业局派出6个督导组,分包11个县(市、区),就各地秋粮生产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秋粮高产创建开展情况等开展督导。

农业部门引导农民在水源条件较好的自流灌区和沙河、汝河两岸井灌区,做到应浇尽浇,争取以丰补歉;在水源条件一般的地区,通过延伸渠道、加长管道、洗井等办法,尽力扩大灌溉面积;对旱情严重、保苗无望的地块,引导农民改种生育期短的耐旱晚秋作物,尽量减少旱灾损失。同时,组织农民节水灌溉,提高用水效率。

7月29日,市委、市政府下发紧急通知,实行市直部门、武警部队和企事业单位分包乡(镇、街道)抗旱工作制度。各单位迅速深入分包地开展抗旱减灾服务,为基层提供必要的资金和物资支持,帮助解决人畜饮水和抗旱保秋的实际困难,千方百计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连日来,驻平部队和武警官兵积极投身抗旱一线,以实际行动支援地方抗旱减灾工作。

郏县人武部组织20余支民兵送水车队,平均每天送水300吨,保障郏县60余个特旱村的人畜饮水。针对部分居住在山区、缺乏青壮劳力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家庭,他们组织民兵爱心送水队送水上门。

我市公安消防部队充分发挥“红战车”装备优势,主动作为,全力以赴冲到抗旱减灾最前线,切实解决了百姓的燃眉之急。

与此同时,全市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也结合工作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发动本单位、本系统和社会各界的力量,积极行动起来,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抗旱、支持抗旱、投入抗旱的强大合力。

来自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数字显示,截至8月28日,全市共投入抗旱用电1999万度、抗旱用油1999.6吨,抗旱浇灌面积174.09万亩次,解决了80.27万人和8.84万头大牲畜的临时饮水困难。

在今年抗击旱灾工作中,全市范围内的县级专业抗旱服务队也发挥了巨大作用,9支县级抗旱服务队共应急打井148眼,维修抗旱设备878台套,解决了3.45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抗旱浇地5.02万亩。同时,我市不断加大抗旱资金投入,全力以赴抗旱减灾。截至8月28日,全市累计投入抗旱资金17091.5万元,其中中央特大抗旱补助费600万元,省级财政拨款1700万元,市县财政投入10328.9万元,群众自筹4462.61万元。一批抗旱水源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之中。

同舟共济

力量在凝聚,希望在延伸。

自我市抗旱减灾攻坚战打响以来,广大网友高度关注平顶山的旱情,纷纷在人民网、新华网、大河网、平顶山新闻网等发帖留言,拥护支持市委、市政府开展抗旱减灾工作的各项部署和各级各部门为抗旱减灾、节约用水采取的有效举措。

网友“lulu307”发帖称,旱情导致平顶山市人畜饮水出现严重困难,市委、市政府带领群众不等不靠,团结协作,解决居民吃水问题。这两天,我去了鲁山县的几个乡(镇),真切地感受到大旱面前团结互助、不分你我的浓浓情意。

网友“老玉米”说,爱心凝聚共识,团结就是力量,众志成城,共渡难关,鹰城加油!

得知燕山水库调水工程和南水北调干渠刁河渡槽应急引水工程启动,工人不畏酷暑加快工程进度,网友“pds321”说,师傅们辛苦了,也感谢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和兄弟市的支援。向英雄致敬!我们虽不能奔赴前线,却能在后方节约用水!

同时,广大网友还留言、发帖,呼吁大家自觉节约用水,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网友“阡陌纵横”说,大家都从自己做起,洗菜、洗碗控制用水量,节约每一滴水!

8月4日,陈建生就网友发帖、留言做出批示:“广大网友关注旱情、心系民生,表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汇聚了强大的正能量,鹰城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一定能夺取抗旱减灾的全面胜利。”

大爱无疆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旱灾无情人有情。

在叶县,昆阳志愿者协会和部分爱心企业加入到为群众送水的队伍中来。

7月23日上午,叶县昆阳志愿者协会的20余名志愿者带领15家爱心企业自发组成的15台运水车来到该县常村镇西刘庄村、马顶山村,为旱情严重的山区吃水困难群众送水。

(下转第三版)

8月8日,郏县组织预征青年给安良镇塔林坡村曹沟组五保户和生活困难群众送水。本报记者李志勇摄

8月17日,鲁山县下汤镇政府送水服务队队员为王画庄村界盘沟组村民送水。

本报记者姜涛摄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