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
3上一版
 
邓小平在鲁山
追寻叶公的足迹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4年9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邓小平在鲁山

豫西革命纪念馆 段孝和 摄
 

翟红果

1948年4月至10月,邓小平同志先后4次到鲁山,半年时间里,他和刘伯承、陈毅等整军经武,发动群众进行土改,还倾注大量心血研究处理解放区面临的许多问题。他深入鲁山县城的大街小巷,调查工商业等方面的情况。在鲁山,他一方面向党中央电告汇报,纠正土地改革中的“左”倾偏向;一方面多次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安排剿匪反霸,实行减租减息,适时发展农业生产和工商业,动员群众支援人民解放战争。

鲁山县位于伏牛山东麓,古称鲁阳,唐始名鲁山。

鲁山县地势险要,古今被兵家视为战略要地。西部山区利于屯兵布防,开展游击战争;东部平原利于机动和补充给养;西南之三鸦关和西北之歇马关,是豫西名城洛阳通往豫西南重镇南阳的咽喉,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孝文帝南巡途经三鸦关,告诫中垒将正太守韦珍:“三鸦不守,直接威胁洛阳。”东汉末年,袁术、孙坚等屯兵于此。清同治四年(1865),捻军十万之众,在此重创清军,毙伤敌数千人。民国初年,白朗、郜永成等农民义军,凭借这里的有利地形,抗击官兵。尔后,建国豫军、国民党军、河南人民抗日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屯兵此地。民国31年(1942)4月至民国33年(1944)3月,国民党河南省政府、省党部、省参议会等部门迁驻鲁山。

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曾在鲁山县城居住

1947年11月至1949年2月,中共豫陕鄂边区和豫西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先后驻鲁山。这一时期,鲁山县成为豫陕鄂边区、豫西区军事、政治活动枢纽。

1948年2月,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邓小平率主力转出大别山,与刘伯承会合,进行外线作战。邓小平和刘伯承指挥的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中央军委领导下协同作战,相继取得了洛阳、宛西、宛东、豫东等战役的胜利,共歼国民党正规军17万余人,地方团队10万余人,攻克敌人许多中心城市,包括坚固设防的洛阳、开封、襄阳等,粉碎了中原敌人的防御体系,解放大片土地。

1948年4月21日,邓小平来到鲁山,在牧师楼的二楼住了半个多月。之后,他每次到鲁山都在此住宿。邓小平的房间极其简单,除一张老式罗汉床、一张办公桌和几把老式椅子外,别无他物。

牧师楼,又称工字楼, 位于鲁山县委西跨院,是1891年挪威人到鲁山传教而建的,是鲁山当时最漂亮的建筑。小楼虽然经历百年风雨,仍然坚固结实。楼高两层,系砖木结构,青砖灰瓦,屋顶挑角,质朴、浑厚。木条构造的窗户依稀保留着100多年前西式的建筑风格。当时的挪威牧师住在里边,人们称之为牧师楼。紧靠牧师楼的是一个礼堂,牧师在此传道,俗称福音堂。1947年鲁山解放,挪威牧师全部撤走,这里成为豫陕鄂后方工作委员会领导人的驻地。牧师楼成了公房,福音堂成为领导机关召开会议的地方。

1987年3月,迟浩田奉调从济南军区去北京任职。赴京途中,他特意到鲁山县城牧师楼察看,并说:“当年,邓小平同志在鲁山期间,就住在这栋小楼里。若把这些重要遗址管理和利用起来,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是很有意义的。”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豫西革命纪念馆。2004年,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为豫西革命纪念馆题写馆名。纪念馆前安放着邓小平半身铜像,墙上有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亲笔题写的“鲁山邓小平旧居”匾额。馆内共设8个展室,展出珍贵图片近800幅,文字7万多字,实物上百件,主要有邓小平生平简介、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鲁山、鲁山的早期革命活动以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重要事件的图片、实物、文字资料和沙盘等。

邓小平走访西关大街发现当时存在的一些工商业问题

那时候,牧师楼的外面,便是鲁山县城最繁华的集贸市场——西关大街。这里有铁铺、杂货铺、纸烟厂、绸庄、药铺、粮行等。鲁山因多为山地,盛产药材、丝绸、山货,故老百姓有经商传统,商品贸易一向发达。当时,鲁山是个工商业比较集中的地方,鲁山周围约有数万人以做生意为生。

邓小平平易近人,生活俭朴,常在闲暇时,带领身边的工作人员,到集贸市场上走一走,转一转,串大街,过小巷,亲自向商贩、摊主调查经营状况,了解当地市场的发展情况。他看起来是转悠,实际上是搞调查研究,和一些小商小贩很熟。商贩们跟这位说话和气的“大官”很亲近,有啥话都愿意和他说。邓小平是个注重实际、关心民生疾苦的人,这些平时看似闲聊的调查,为他以后的一些重大决策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008年,鲁山县对邓小平考察过的西关大街进行整修,并新建了过街牌坊。迟浩田专门为牌坊题写了“邓小平市场街”6个大字。

邓小平很快发现,他关注的这个小市场正在发生着急剧变化:有的商店关门了,有的商贩的东西被没收了,有的人因怕批斗不敢在市场上做生意了,市场上正常营业的商铺越来越少。他还看到,一些干部“左”倾思想严重,不讲政策,随意没收商贩、厂家的东西,造成往日红红火火、经营有序的小市场变得越来越混乱,越来越凋敝。邓小平敏锐地意识到:鲁山市场的凋零不仅仅是鲁山这一个市场的问题,代表着整个豫西甚至所有中原新区工商业被破坏的现状,如果这种“左”的倾向不迅速纠正,就会很快危及到众多老百姓的生计,危及在中原作战的几十万大军的军粮供应,危及刚刚建立的解放区的巩固和经济的发展。

1948年4月25日,陈谢兵团前委和豫陕鄂边区后委联席会议在鲁山县城的福音堂召开。邓小平根据当时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在会上作了一篇著名的报告,即《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他的报告总结和分析了战略反攻以来全国和中原的胜利形势,明确提出今后的任务。文章通过敌我双方对内线与外线作战这个战略方针的认识和实施,说明时机成熟就应该转到外线,从而正确地回答了反攻的迟与早问题。文章还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论述了在三五年内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条件。文章最后指出:如果没有政策和策略,党的路线就是空的。正确的路线一定要用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来保证。全党同志都要学好党的政策和策略,这样,我们才会无比强大,谁也不能战胜我们。这篇文章突出反映了邓小平在革命斗争中从全局出发的战略思想和勇挑重担、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显示出一个共产主义者的宽阔胸怀和党性原则。

邓小平在报告中谈及工商业政策问题时说:“像鲁山街上的这个小市场,如果倒闭了,起码有1万人失掉生计,马上向你伸手要饭吃。我们这个区有3万人靠种植烟草生活,如果纸烟厂垮了,不能出口,这3万人马上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究竟是打倒了资本家,还是打倒了老百姓?我看这不是打倒了资本家,而是打掉了人民的生计。官僚资本是指的四大家族那个集团,不是官僚加资本,不然县长开个店也得被没收了。如果我们在工商业问题上搞得不好,解放区的经济无法建设,人民的生活要受影响,那时国民党不叫我们走,我们也得走,革命就要失败,所以要解决好工商业政策问题。私人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要扶助它发展。”这段话被刻在豫西革命纪念馆的一面墙上。

这篇著名报告对推进中原解放战争的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次讲话后来被收入《邓小平文选》。从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邓小平的忧民之心、爱民之情,他心里装的全是人民的利益。尤其关于工商业政策问题的分析,十分清楚地反映了邓小平经济思想的实践基础。早在战争年代他就对革命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显示了邓小平的实事求是和远见卓识。

这篇报告是在文献资料中查到的邓小平最早提出的有关市场论述的文章。研究学者称这次报告为《邓小平鲁山报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发端,是邓小平最早提出“市场与人民生计”的文献资料,是邓小平早期经济思想比较集中的反映。如今,豫西革命纪念馆旁一块巨石上刻着:“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在这里萌芽。”

1948年5月9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加强中原局的领导,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陈毅为第二书记、邓子恢为第三书记。同时,决定再建中原军区,将刘邓大军和陈谢兵团改为中原野战军,刘伯承任军区和野战军司令员,邓小平任政委。邓小平率中原局机关移至宝丰县赵营、北张庄等地,在那里指挥中原人民的解放战争。

1948年6月初,中原局在鲁山县城文庙召开县、团级以上干部会议,邓小平在会上作了《敢于发动群众,发展地方武装、开展“剿匪反霸”斗争》的报告。

1948年7月16日,豫西区党委在鲁山县城召开军事会议和地、县干部座谈会。军事会议历时16天,主要解决清剿土匪及整顿部队的问题;座谈会历时13天,主要解决土改区和未土改区的农村政策问题。会议期间,统一听取了邓小平、陈毅、邓子恢等的重要讲话。

邓小平在鲁山整党整军

邓小平在鲁山,还做了一件重要的事儿,就是整党整军。

1948年7月28日至8月7日,中原局和中原军区在宝丰县城文庙召开团以上军政干部会议。会上,陈毅传达了党中央“十二月会议”精神,刘伯承作了关于整党整军的报告,要求中原全区以1个月的时间深入开展整党整军运动。会后,邓小平动身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参加中共中央9月政治局会议。

9月13日,他回到豫西,在鲁山县以东10多里处的程村,受到正在参加豫西区党委扩大会议的各级领导干部及农民代表近500人的热烈欢迎。他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走向只有一张桌子的主席台。邓小平首先讲了七大以来党的成就,讲了中共中央对国际形势的估计,以及“九月会议”根据国际形势和国内局势的发展提出的战略任务,然后着重讲了加强纪律性的问题。他一共讲了9个问题,纠正了侵犯中农、破坏工商业和乱打乱杀、贫雇农坐天下等错误思想,强调继续克服“左”的倾向,认真执行减租减息政策。结合豫西区干部多、部队多、工作不协调统一的实际情况,邓小平讲了如何提高纪律性,统一全区干部思想的问题。他说:要保证我们战略任务的完成,中心环节是提高纪律性。提高纪律性,就是要克服山头主义及地方主义,要按党章办事。他的讲话把豫西区党委扩大会议引导到以克服无纪律无政府状态,加强组织纪律性为主要内容上来,使这次整党更深入彻底。

通过这次整党整军,中原解放区各级领导思想上一直存在不同程度“左”的倾向和错误认识得到彻底纠正,它不仅促进了中原局对全区的统一领导,保证了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而且增强了党和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948年10月19日,中原局及军区机关离开宝丰前往郑州战役前线,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统一指挥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此后,邓小平再也没有回过鲁山。

解放战争的三年中,邓小平有半年时间都是在鲁山度过的。在这里,他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1984年,邓小平在会见时任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说,他一生中最高兴的三年是解放战争的三年。高兴的原因,邓小平说:“那时我们的装备很差,却都在打胜仗,这些胜利是在以弱对强、以少对多情况下取得的。”

邓小平等人在鲁山的功绩,由今天豫西革命纪念馆前悬挂的一副楹联道尽:“挺进豫西逐鹿中原势如破竹追穷寇尽收北国;决战淮海饮马长江壮若卷席歼余顽一统金瓯。”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